- +1
“2025年度AI人物”揭曉,宇樹、沐曦、無問芯穹等創始人獲獎
10位“2025年度AI人物”分別為王興興、陳寧、陳維良、張鵬、周靖人、姜大昕、夏立雪、韓璧丞、彭志輝、戴文淵。
7月26日,世界人工智能大會暨人工智能全球治理高級別會議在上海開幕。同日,中央廣播電視總臺人工智能產業發展大型主題活動《2025中國·AI盛典》在上海市徐匯區啟幕。

這是一場中國AI技術的硬核展示,也是一場人機共創的時代聚會。從砥礪深耕的學界泰斗,到躊躇滿志的科創新銳;從實驗室里的理論先驅,到產業一線的實踐先鋒——這場盛典匯聚了跨越半個多世紀年齡跨度、涵蓋產學研各領域的頂尖專家、科學家、產業代表和技術先鋒。他們共話共享,相AI相生,在上海共赴未來。
盛典以“相AI相生”為核心主題,分設“智匯全球、智啟東方、智創未來”三個篇章,揭曉10位“2025年度AI人物”、1項“年度AI創新應用”,展現中國人工智能領域的最新實踐、豐碩成果以及廣闊前景。
“2025年度AI人物”推選面向年輕一代AI奮斗者。由院士、科學家、經濟學家、企業家、知名投資人及主流媒體總編輯等100多位權威專家組成的推薦委員會共同推選產生。
10位“2025年度AI人物”分別為王興興、陳寧、陳維良、張鵬、周靖人、姜大昕、夏立雪、韓璧丞、彭志輝、戴文淵(按姓氏筆畫排序),其中王興興、夏立雪、彭志輝三位均為90后。科創范圍涵蓋大模型、具身智能、醫療、芯片等前沿領域,共同構成中國人工智能產業的中堅力量。

盛典現場,“2025年度AI人物”分享了AI技術的前瞻觀點,并展望了2050的智能圖景。王興興希望:“讓中國AI機器人如星火燎原、智領未來。”周靖人表示:“讓人工智能像水電煤一樣,點亮數字時代的每個角落。”姜大昕暢想:“讓AI感知世界,終端走入生活,階躍創造十倍可能。”韓璧丞期待:“賦能每一顆大腦,讓意念成為新指令。”彭志輝提出:“讓中國機器人,定義世界具身范式。”這些充滿遠見的愿景,展現出科創青年的遠見卓識,更勾勒出一個人機共生、相AI相生的未來世界。

值得一提的是,“2025年度AI人物”由中國工程院院士,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教授劉大響,中國工程院院士、清華大學計算機系教授鄭緯民,中國工程院院士、之江實驗室主任王堅,中國工程院院士、浙江大學工學部主任楊華勇,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院杭州醫學研究所創所所長譚蔚泓,香港工程科學院院士、香港科技大學首席副校長郭毅可,北航機器人研究所名譽所長、中關村智友研究院院長王田苗,長三角國家技術創新中心主任劉慶,復旦大學特聘教授、上海科學智能研究院院長漆遠,上海國有資本投資有限公司黨委副書記、總裁戴敏敏發布。這一特別的安排,彰顯著中國科研事業的薪火相傳——老一輩科學家以嚴謹治學的精神鋪就基石,青年科研工作者以開拓創新的姿態勇攀高峰,共同書寫著中國人工智能發展的新篇章。
揭曉“2025年度AI人物”時,88歲高齡的劉大響動情說道:“看到這么多年輕的面孔,我就感到我們的科研事業后繼有人。”在談及“AI+”與“+AI”區別時,劉大響表示:“‘AI+’就是在座的年輕人,像AI一樣動能強勁,不管加什么都會改變世界;‘+AI’就是我,有了AI加持,我爭取為國家再工作60年! ”
因高性能、低成本、開源生態而備受矚目的DeepSeek,獲“2025年度AI創新應用”。DeepSeek表示:“我的智慧源于人類數千年的文明積淀,和此時此刻正在發生的技術前沿的創新。”未來,它將繼續做人類的“思維腳手架”,詮釋“相AI相生”的真諦。
“2025年度AI人物”與“2025年度AI創新應用”的亮相,是“人工智能+”行動的鮮活注解,也是“相AI相生”未來的生動詮釋。科技創新前景廣闊,人工智能方興未艾。在富饒的創新沃土上,這些閃耀的“中國智慧”將繼續茁壯成長,結出更多科技成果。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并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