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車圈殘酷生存法則:應試思維高于一切
在車圈,應試思維不再是貶義詞,而是生存甚至爆火的不二法門。
當創新成為最大的風險,復刻便成了生存必需品。無數毀滅與隕落的故事告訴我們,中國新能源汽車的考場里,標準答案比天馬行空更有價值。
當李想堅持在理想i8上沿用L系列車尾內飾設計,面對“缺乏創新”的質疑淡然回應“不會為了創新而創新”時;當雷軍通過海量試駕拆解幾十上百款車型,最終推出與Model Y參數尺寸相仿、價格更低的小米YU7時——中國新能源汽車市場的生存密碼已昭然若揭:應試思維正在碾壓創新冒險。
這個行業的黃金法則不再是顛覆與突破,而是精準對標、高效復刻與安全跟隨。如同考場上的優等生,車企們不再追求天馬行空的解題思路,而是反復演練經典題型,將標準答案打磨到極致。

市場拐點,應試思維的生存土壤
2025年的中國車市,正在經歷一場結構性裂變。乘聯會數據顯示,上半年乘用車總銷量達1089.1萬輛,其中新能源車以545.8萬輛的銷量首次超越燃油車,滲透率突破50.1%的歷史關口。在這片紅海中,SUV占據新能源增量的六成以上,成為兵家必爭之地。
價格戰硝煙彌漫中,行業平均利潤率被擠壓至4.3%的生死線,低于制造業平均水平。65款車型在一周內集體降價,最高折扣達五折的殘酷現實,迫使車企從創新幻想回歸生存現實。有券商行業分析師預判,今年新能源汽車銷量將達1700萬輛,市場占有率逼近58%。當增長空間逐漸收窄,“安全得分”比“冒險突破”更具現實意義。
新勢力陣營的洗牌更凸顯應試思維的緊迫性。零跑首次登頂新勢力銷量榜,華為、小米等跨界者攜生態優勢切入,曾經穩固的“蔚小理”格局在理想涉足純電、蔚來向中端下沉、小鵬從只駕轉向極致性價比的路線分化中瓦解。創新者的死亡率遠高于跟隨者——過去幾年退場的品牌,無不是倒在過度追求差異化的路上。
不管是站穩腳跟的理想,還是問界,至少在設計上能夠看到不少成熟品牌的影子。而小米的崛起則是應試哲學的巔峰演繹。
雷軍團隊用近乎學術研究的方式拆解行業標桿:通過上百款車型試駕建立數據庫,采用“三問法則”深度訪談用戶需求,最終推出YU7這款精準對標Model Y的產品——以中大型SUV的尺寸配置,賣出中型SUV的價格,實現1小時大定28.9萬輛的行業神話。這種“以大打小”的策略本質是考場上的壓軸題解法:用超綱資源解標準試題。
小范圍曝光的小米YU9,更是將應試思維推向新高度。這款車長超5米、軸距或將超3100mm,作為增程全尺寸SUV,直接對標理想L9與問界M9。而后者則是被市場驗證過的產品和技術路線。
一位券商分析師告訴互聯網評:小米純電起家,如今涉足增程,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大體量SUV的電耗問題難以解決,而被市場證明有效的路線就是增程。理想也好問界也罷,還有更高端的仰望無一例外都采用了這一路線。高端人群反而更加保守,對于電耗焦慮更高,增程更容易被這一群體接受。當所有參數都精準對標成功車型,創新風險被壓縮到趨近于零。
回看開創了家用SUV答題模板的理想汽車。當李想力排眾議在i8上沿用L系列尾部設計和內飾時,實則是將“冰箱彩電大沙發”這套標準答案寫入新考卷。盡管有人吐槽設計缺乏突破,但市場數據證明其正確性:i8預售首日訂單超預期。
市場的殘酷性就在于評判標準永遠是生存還是死亡,而不是有沒有創新。對于理想首款純電車型mega的失利,大多數人歸因于負面輿論,理想內部似乎也認同這一觀點。但在一位理想早期投資人看來,理想maga的失敗最重要原因還是外觀的創新性太強,市場的接受度和認可度不高。中國新能源市場看似是個極其激進的市場,但仔細分析銷量就會發現,中國的新能源消費者其實非常保守。他們只認可已經被驗證過的外觀以及動力,這點從復刻車型和增程的熱銷就可見一二。
摔倒之后立刻退回安全區,是理想汽車的聰明之處。只在細節層面微創新才是生存和不敗的關鍵,這一刻,中國那句諺語“槍打出頭鳥”的含金量還在上升。這種“在框架內優化”的策略,恰似優等生用已驗證的公式解變型題。
無聊內卷的代價,創新無人區的真空
在技術路線的選擇上,應試思維展現出極端的風險控制傾向。當特斯拉Model Y L加長軸距150mm推出六座版,當理想i8采用800V平臺卻延續家族設計,當小米YU9直接復刻理想增程方案——頭部玩家的每一步都踩在已驗證的成功路徑上。
電池技術路線更是應試思維的典型樣本。2025年上半年,LFP電池以81.4%的裝機份額碾壓NMC三元鋰電,后者份額萎縮至18.5%。連售價接近百萬產品在電池創新上,都宣告高成本創新的退場。安全、穩定、低成本的技術方案成為共同選擇,正如考場中選擇最穩妥的解題方法。
邊緣玩家的困境反證了應試的必要性。賈躍亭的Faraday Future采用長城魏牌高山換標組裝FX Super One,卻因缺乏核心答題能力陷入死亡循環。嵐圖早期對智能化的猶豫使其不少車型“生不逢時”錯過風口——在嚴苛的評分體系下,偏題與漏題同樣致命。
應試思維正重塑整個汽車產業鏈。合資品牌放下身段抄寫中國答案:某合資品牌帶隊考察中國車企后,將商品企劃、研發和造型全面本土化。單一車型上市50天大定破兩萬,登頂合資新能源榜——當老師開始抄學生作業,意味著應試體系已全面成熟。
供應鏈開啟成本極限挑戰。零跑CEO朱江明喊出“中大型SUV賣5萬合理”時,背后是零部件通用化率88%帶來的邊際成本優勢。其14.9%的毛利率(超越小鵬,逼近特斯拉)證明:在價格戰考場,成本控制是最硬核的解題能力。
政策監管則為這場大考設定紅線。當價格戰導致行業利潤萎縮,17家車企成立“反內卷聯盟”規范賬期和返利。嵐圖CEO盧放對此直言:“無序競爭必然導致壟斷,最后受傷的是用戶”。這種監管恰似考場紀律,確保競爭不失控。
當所有玩家深耕存量市場,技術無人區正在淪為禁區。乘聯會數據顯示,2025年上半年BEV市場份額雖提升至61%,但公安部車輛保有量統計顯示,BEV在新能源中的占比實際下降超過1個百分點。這表明真正突破性的純電技術進展緩慢,市場增長更多來自成熟方案的復制。
更值得警惕的是生態鎖死效應。“人車家全生態”看似無懈可擊,但另一方面,單一生態可能淪為信息孤島。如同考場優等生進入社會,標準解題能力難以應對復雜現實——特斯拉因產品線老化導致加州Model Y注冊量暴跌37%,證明復刻自身成功都難以持續。
創新匱乏的代價已在高端市場顯現。50萬元以上價位中,除仰望U8憑借極致技術突圍外,其余玩家仍在“冰箱彩電”層面內卷。有報告指出:“2025年新能源SUV的甜蜜點已鎖定30萬區間,這是兼顧品質與成本的平衡點”。當價格成為核心競爭維度,真正的技術創新更顯奢侈。
有限創新,嚴苛規則下的生存智慧
中國車市的殘酷現實是:創新必須依附于應試才能存活。小米YU7在復刻成熟設計方案的同時,讓續航和生態體驗進步一優化;理想一邊沿用內飾設計,一邊用更低地風阻系數刷新空氣動力學紀錄——在框架內尋找突破點,才是真正的生存智慧。
這種“戴著鐐銬跳舞”的智慧,甚至延伸到海外市場拓展。2025年上半年中國新能源出口達105.6萬輛,同比增長74.3%。但不同于國內主推BEV,出口中PHEV增速反超BEV——因應歐洲等市場政策偏好調整技術路線,正是全球考場中的差異化答題策略。
未來,當特斯拉Model Y L與理想i8在展廳正面交鋒,當合資品牌用中國方案反攻新勢力,這場考試已進入加時賽。未來的贏家或許屬于這樣的考生:手握標準答案紙筆,卻在答題線邊緣悄悄寫下新的公式。
應試思維下真正的離經叛道,不是推翻考桌,而是在標準答題框內,用閱卷人看得懂的方式寫下新解。正如特斯拉加長Model Y卻不改設計語言;理想復用內飾卻重塑空間效率,有限創新比顛覆更需要勇氣與智慧。
當創新成為奢侈品,復刻便成了生存必需品。在2025年這場生死大考中,車企們用集體動作證明:最安全的生存方式,恰恰是在嚴苛限制中尋找自由。當所有玩家都成為“好學生”,最終的勝出者將是那個最懂考試規則的人。
在中國車圈生存的第一課不是理解消費者的激進和對創新的渴求,而是讀懂保守為前提的需求與欲望。
魯迅先生曾于《無聲的中國》中寫到:“中國人的性情總是喜歡調和、折中的,譬如你說,這屋子太暗,說在這里開一個天窗,大家一定是不允許的。但你主張拆掉屋頂,他們就會來調和,愿意開天窗了。”百年時間過去了,中國市場對這樣的神判斷給與了強有力的回應。
如此看來,在車圈想要生存,重讀魯迅很有必要。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并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