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70%的病與情緒有關?別讓負面情緒成疾病的“催化劑”
現代社會節奏逐漸加快,導致了工作生活的壓力越來越大,也衍生了負面情緒越來越多,相關調查也發現,超過70%的疾病與情緒有關,超過200種疾病可能由不良情緒誘發。上海好的中醫院-徐浦中醫醫院醫生表示,從頭痛失眠到高血壓、胃潰瘍,甚至是一些慢性疾病,都可能被情緒這一“催化劑”加速或誘發。

身體是情緒的“晴雨表”
憤怒時面紅耳赤、心跳加速,焦慮時手心冒汗、呼吸急促,悲傷時食欲下降、渾身乏力……這些都是情緒引發的即時生理變化。短期內,這些反應可能只是暫時的不適,但如果頻繁出現,就會給身體器官帶來持續負擔。比如,長期焦慮會讓交感神經持續興奮,導致血壓升高、心率加快,增加心臟負擔。
當負面情緒(如抑郁、壓抑、長期焦慮)持續存在時,身體的平衡會被徹底打破。比如長期處于壓力狀態下,人體會分泌過量的皮質醇,這種激素會抑制免疫系統功能,讓身體抵抗力下降,更容易受到細菌、病毒的侵襲;同時,它還會影響胃腸道蠕動和消化液分泌,誘發胃潰瘍、腸易激綜合征等消化系統疾病。
很多人習慣將負面情緒“藏在心里”,尤其是憤怒、委屈等強烈情緒,總覺得“忍一忍就過去了”。但實際上,壓抑情緒會讓身體長期處于“應激狀態”,免疫系統會逐漸變得“遲鈍”,不僅容易感冒、發炎,還可能增加乳腺增生、卵巢囊腫等疾病的風險。
焦慮時,大腦會不斷釋放“危險信號”,促使身體分泌腎上腺素等激素,導致血管收縮、肌肉緊張。短期焦慮可能引發頭痛、失眠,長期則可能誘發高血壓、偏頭痛,甚至讓胃腸功能紊亂-不少人的“腸易激綜合征”,正是長期焦慮的“副產品”。
悲傷的情緒,短期內,悲傷會讓人食欲下降、精力不濟;如果長期無法走出悲傷,身體的免疫力會大幅下降,甚至可能影響內分泌系統,增加甲狀腺疾病、抑郁癥的發病風險。
中醫常說“怒傷肝”“思傷脾”,長期憤怒可能導致肝氣郁結,影響肝臟的代謝功能;過度思慮則會擾亂植物神經,引發消化不良。
如何管理情緒護航健康
1、及時“釋放”,別讓情緒“積壓”;
2、用旁的事轉移,別讓壞情緒再循環;
3、適當放空發呆,減少情緒“過載”;
4、負面情緒持續,必要時找專業幫助。
健康的一半是心理健康,疾病的一半是心理疾病。情緒本身沒有“好壞”之分,憤怒、焦慮、悲傷都是正常的心理反應。真正危害健康的,是“失控”和“壓抑”,當負面情緒長期占據主導,又得不到合理疏導時,它才會變成疾病的“催化劑”。
徐浦特聘專家-何頌華
上海徐浦中醫醫院特聘專家何頌華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并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