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氣候資訊|7月全球前沿氣候科學研究&極端天氣氣候事件
1.全球熱浪提前來襲,氣候警鐘再響
歐盟氣候監測機構哥白尼氣候變化服務局7月9日發布報告說,全球剛剛經歷了該機構自1940年有記錄以來第三熱的6月。報告顯示,6月全球平均地表氣溫為16.46攝氏度,僅比2024年6月和2023年6月分別低0.2攝氏度和0.06攝氏度,但較工業化前(1850年至1900年)水平高出1.3攝氏度。

當地時間2025年7月1日,法國巴黎,埃菲爾鐵塔在日出中。歐洲遭遇熱浪襲擊,巴黎因高溫進入紅色預警,埃菲爾鐵塔頂部關閉,污染車輛禁行,并實行限速。
6月以來,高溫天氣席卷北半球多國,各國氣象和衛生部門呼吁民眾注意防暑降溫。隨著全球加速變暖,極端天氣事件將變得更頻繁、更強烈,且夏季高溫來得越來越早,多地同時經歷極端高溫也變得更為常見。因此,各國政府不僅應加強預警、幫助民眾應對高溫天氣,從長遠看更需積極推動減少溫室氣體排放、減緩全球變暖。全球變暖導致氣候更加不穩定,極端天氣事件頻發,寒潮也是其中之一。位于南半球的澳大利亞,6月入冬以來已經歷多次寒潮。在新南威爾士州古爾本市,22日早上的溫度已達到零下10攝氏度。
專家表示,今年高溫天氣發生得較早,這反映出一個更廣泛的趨勢:隨著全球變暖,高溫季節提前開始,熱浪也更早出現。這是以溫室氣體排放為主的人類活動導致的全球變暖和厄爾尼諾等氣候系統內部自然變率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

當地時間2025年7月20日,土耳其科賈埃利,在熱浪沖擊下,馬爾馬拉海邊迎來大批避暑納涼的游客。

當地時間2025年7月17日,華盛頓特區,炎熱天氣中,一名兒童在公園瀑布下戲水納涼。

當地時間2025年7月8日,土耳其伊斯坦布爾,一名女子在炎熱的夏日里遮陽。

當地時間2025年7月1日,意大利羅馬,羅馬斗獸場區域,一名男子在持續高溫熱浪中用風扇降溫。

當地時間2025年7月1日,德國慕尼黑,人們在英國公園的艾斯巴赫河中抓著繩索,玩水納涼。德國氣象局警告稱,該國大部分地區將出現熱浪,氣溫最高可達38攝氏度。
2.土耳其10天發生761起野火,形勢嚴峻
土耳其政府6日發布的數據顯示,過去10天該國發生761起野火。火情較嚴重的伊茲密爾省預計今后幾天最高氣溫將突破40攝氏度。由于干燥、大風以及極端高溫天氣,土耳其今年野火季形勢嚴峻。
土耳其通信局披露,截至6日,上述野火均已被控制住或完全撲滅,其中20起規模較大的野火發生在伊茲密爾省、薩卡里亞省、哈塔伊省、比萊吉克省、馬尼薩省、伊斯坦布爾省和布爾薩省。土耳其數以萬計民眾被緊急疏散。土耳其電力企業私有化以來,多地電纜疏于維護,容易斷裂,從而增加野火風險。林業部門官員警告,全國約64%的森林位于野火易發地區,由于干燥、大風以及極端高溫天氣,土耳其今年野火季形勢嚴峻。

當地時間2025年6月30日,土耳其伊茲密爾省塞費里希薩爾區,森林火災發生后,濃煙和火焰從林區升起。
3.新西蘭南島北部暴雨引發洪水和山體滑坡
隨著一股冷鋒11日向東橫掃新西蘭,該國部分地區遭遇強降雨和大風天氣。其中塔斯曼和納爾遜地區遭遇暴雨,引發洪水和山體滑坡,導致人員撤離。塔斯曼和納爾遜地區隨即宣布進入緊急狀態。
截至14日,受洪水影響,多所學校停課,51條道路關閉。有關部門警告說,由于6月底的洪水過后土地仍然潮濕,河水可能還會迅速上漲。有關方面提醒民眾盡量不要開車外出,感到不安全時要及時撤離。從11日晚到12日早上,受強降雨影響,大約100戶家庭被疏散,數千人在沒有供電的情況下過了一夜。新西蘭氣象局氣象學家約翰·勞說,南島北部的降雨量“大得令人難以置信”,有些地方甚至是往年的兩倍多。

當地時間2025年7月11日,新西蘭南島北部地區遭遇暴雨,引發洪水和山體滑坡。(視頻截屏)
4.新研究警示海洋熱浪嚴重威脅海洋生態
加拿大一項新研究說,受氣候變化影響,海洋熱浪的發生正變得越來越頻繁和強烈,而海洋熱浪會對海洋生態系統產生巨大影響。
2014年至2016年,北美太平洋沿岸海域經歷了有記錄以來持續時間最長的海洋熱浪,海水溫度在很長一段時間內高出歷史平均水平2至6攝氏度。經過研究分析發現,海洋熱浪對北美西海岸數千公里的地區造成了前所未有的生態干擾。熱浪期間,240種不同物種被發現出現在它們傳統地理分布范圍以外的區域,其中許多物種的分布比以往更靠北。包括北露脊海豚在內的一些物種甚至出現在它們典型棲息地以北1000多公里的位置。
研究還發現,海洋熱浪導致海藻和海草大面積減少,海星、海鳥等物種死亡規模空前,一些海洋哺乳動物也出現了異常死亡事件。海洋熱浪的許多影響呈現級聯效應,例如,小型魚類數量減少和營養質量下降會進一步導致高階捕食者陷入生存困境,漁業也因此蒙受嚴重經濟損失。
研究人員說,氣候變化導致海洋熱浪愈發頻繁和強烈,發生在北美太平洋沿岸海域的海洋熱浪事件揭示了氣候變化如何影響海洋生物,也預示了未來海洋的可能樣貌。這項研究表明,人類亟須采取基于生態系統的主動型海洋保護策略,同時采取措施減緩氣候變化。

當地時間2025年7月1日,美國邁阿密,潛水員在邁阿密海岸附近種植來自洪都拉斯的雜交珊瑚,以幫助珊瑚礁增強對氣候變化的適應能力。
5.得州洪災成為美國百年來最嚴重的洪災之一
美國得克薩斯州7月4日暴雨引發的洪災造成逾百人死亡,成為美國百年來最嚴重的洪災之一。

當地時間2025年7月8日,美國得克薩斯州,組合圖片顯示:2023年6月23日(上圖),瓜達盧佩河沿岸發生山洪暴發前,得克薩斯州因格拉姆39號州際公路的景象;2025年7月8日(下圖),瓜達盧佩河沿岸發生山洪暴發后,因格拉姆39號州際公路附近房屋被沖毀的景象。
得克薩斯州克爾縣警方說,4日暴雨引發的洪災已造成至少130人死亡。得州洪災嚴重程度震驚全美。目前,越來越多美國民眾質疑此次洪災中的天氣預報、洪水預警、聯邦和地方政府作為等。民主黨人要求調查特朗普政府相關履職情況。美國白宮新聞秘書卡羅琳·萊維特聲稱,洪災是“天意”,氣象部門履行了職責。此外,美國新墨西哥州地方官員9日說,該州中南部一村莊8日遭遇山洪,造成3人死亡。截至9日上午,沒有失蹤人員報告。據美國國家氣象局數據,過去10年,美國平均每年有113人死于洪水,約占天氣相關死亡人數的六分之一。

當地時間2025年7月5日,美國得克薩斯州克爾維爾附近的瓜達盧佩河被洪水包圍。

當地時間2025年7月9日,得克薩斯州凱爾維爾,人們沿路步行查看洪災后的橋梁狀況。
6.菲律賓多地暴雨成災 已致6人死亡
菲律賓國家減災管理委員會(減災委)22日上午通報,受臺風“韋帕”、西南季風及低壓區共同影響,菲律賓多地暴雨成災,已有6人死亡。
減災委說,截至當日6時,受災人口超過126萬,共報告6人死亡、5人受傷,另有6人失蹤,超過1500間房屋受損。菲氣象部門當日上午對首都大馬尼拉地區及周邊多地發布降雨紅色預警。菲政府已宣布,包括首都在內的多個地區政府機關22日停止辦公、學校全面停課。菲律賓位于西太平洋臺風帶,平均每年遭受20場臺風或熱帶風暴侵襲。

當地時間2025年7月22日,菲律賓馬尼拉,人們在被洪水淹沒的街道上艱難前行。
7.希臘野火造成的植被損失,致地表溫度急劇上升
希臘雅典國家天文臺在16日發表的研究報告中說,2024年8月大火燒毀植被后,首都雅典周邊地區的土壤表面局部升溫高達10攝氏度,提示自然災害對地區小氣候的影響不容忽視。
雅典國家天文臺氣象部門的分析基于高分辨率衛星數據,這些數據可以詳細記錄地表溫度,有助于了解森林火災等自然災害對一個地區小氣候的影響。希臘通常每年5月開始進入野火季。隨著全球氣候變暖,高溫、干旱、強風等天氣近年來更常見,推高野火發生頻次和強度。官方數據顯示,2024年,希臘經歷了有記錄以來最炎熱、最干旱的一年,發生大約9500起森林火災,過火面積近4.45萬公頃;與過去20年的平均水平相比,林火數量增加7.5%。有些地區進入緊急狀態,人員被疏散。除了生態環境遭到破壞,野火對人類正常社會生活的影響也不容小視。

當地時間2025年7月9日,希臘東阿提卡奧羅波斯地區阿斯普羅霍里村附近發生森林火災,導致居民撤離。
8.韓國極端暴雨天氣致死人數升至18人
據韓聯社等當地媒體報道,截至21日,韓國連日的極端暴雨天氣已致18人死亡、9人失蹤。
據韓國行政安全部及其下屬消防防災廳消息,南部慶尚南道山清郡的傷亡情況最為嚴重,已有6人死亡、7人失蹤;京畿道烏山市、忠清南道瑞山市及唐津市各有1人遇難;西南部城市光州2人失蹤。消防官員說,山清郡的救援工作仍在進行,傷亡人數或因此變化,已有58人獲救。

當地時間2025年7月20日,暴雨后,韓國山清郡地區發生山體滑坡。
16日以來,韓國全國普降暴雨,山清郡累計降雨量達793.5毫米,與之毗鄰的陜川郡降雨量為699毫米,附近的河東郡降雨量為621.5毫米。政府相關機構已登記1920起道路被淹、土壤流失和公共設施被毀報告,以及2234起建筑物和農田等私有財產受損報告。全國總計12921人住進避難設施,分布于14個主要行政區域。報道說,出現山體滑坡事故的慶尚南道山清郡死亡人數最多,山清郡、京畿道加平郡及光州都有人員失蹤。此外,極端暴雨還導致約2000處道路、河堤等公共設施受損,2200多處住房、耕地等受損。本月16日以來,韓國全國普降暴雨,多個航班和列車班次因惡劣天氣取消或延誤。不過,21日韓國政府已解除暴雨警報,應急響應警報級別從“嚴重”下調至“注意”。

當地時間2025年7月20日,韓國京畿道加平郡大保里,受當日凌晨開始的強降雨影響,道路被洪水淹沒,建筑物受損。
9.聯合國機構報告:全球面臨嚴峻干旱挑戰
聯合國機構在2日發布的一份報告顯示,在氣候變化以及土地和水資源持續承壓背景下,2023年以來全球經歷了一些有記錄以來范圍最廣、破壞性最強的干旱事件,全球正面臨嚴峻的干旱挑戰。
報告指出,干旱可能引發社會、經濟和環境問題。如非洲部分地區正經歷嚴重干旱,東部和南部非洲超過9000萬人面臨嚴重饑餓威脅;因水位大幅下降,2023年10月至2024年1月,巴拿馬運河日均通航量銳減,對全球貿易造成嚴重影響;亞馬孫流域2023年和2024年創紀錄的低水位導致大量魚類死亡,同時影響數十萬人飲水和交通運輸。報告認為,2023年至2024年的厄爾尼諾事件放大了氣候變化的影響,在一些主要農業和生態區域引發干旱,使這些本就受氣候變化影響嚴重的地區繼續承壓。
報告呼吁各國加強干旱防范力度,包括建立更強大的早期預警系統,強化對干旱及其影響的實時監測,建造有韌性的基礎設施,深化國際合作等。

當地時間2025年7月3日,土耳其面臨嚴重干旱,布爾杜爾湖正逐漸干涸。
10.伊朗高溫致多地出現水電短缺
據伊朗邁赫爾通訊社21日報道,伊朗多個城市發布高溫預警,全國多地出現水電短缺。伊朗氣象專家指出,未來數日全國8個省份將持續出現氣溫異常現象。
從夏季開始至今,伊朗全國平均氣溫較正常水平偏高約1.2攝氏度。另據氣象部門數據顯示,首都德黑蘭20日和21日氣溫達到或超過40攝氏度。出于持續高溫以及節約水電的考慮,德黑蘭省將在23日放假一天。首都德黑蘭自今年入夏以來實行每日分區域停電停水。隨著全球氣候變暖,伊朗近年來頻繁遭遇極端高溫天氣,地下水資源過度開發,再加上管理不善等問題,全國多地面臨缺水危機,其中南部省份缺水尤其嚴重。最近數日,伊朗多個部門及官員敦促民眾節約用水,以應對高溫干旱。

當地時間2025年7月22日,伊朗德黑蘭,炎熱的夏日,一名出租車司機往頭上澆水降溫。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