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色彩鮮艷的鳥類——五彩繽紛的外表背后隱藏的生存策略 | 科學世界·自然
在鳥類的世界里,具有紅橙黃綠等繽紛色彩的羽毛絢麗奪目。對于鳥兒而言,羽色不僅是美麗的裝飾,更蘊含著特殊的意義。但是你知道羽毛的顏色是如何形成的嗎?以及這些鮮艷的色彩對鳥兒有著怎樣的作用和意義呢?讓我們一起來探究一下吧!

圖片源自網(wǎng)絡
鳥類的羽色豐富多彩,多樣性十分豐富。羽色,可以分為三種模式:
一是來自自體黑色素細胞合成的黑色素的色素色;
二是來自食物中獲取的色素的色素色;
三是由光的干涉和折射作用產(chǎn)生的結構色。
鳥類根據(jù)物種、性別或身體部位的不同,巧妙利用這三種模式創(chuàng)造出各自的羽色。
美麗的羽毛是一種繁殖策略
在自然界中,鮮艷的顏色更容易吸引注意,也易于成為天敵的目標。在眾多鳥類當中,雄鳥通常擁有絢麗奪目的羽毛和圖案,而雌鳥則往往外表樸實無華。
雄性鮮艷的羽色有助于吸引雌性的注意。例如,雄孔雀會展開它那絢爛多彩的尾上覆羽,以此吸引雌性的目光。

同樣,極樂鳥科鳥類中的雄性也會張開它們那五彩斑斕的羽毛翩翩起舞,以此激起雌鳥的興趣。鮮明的羽色不僅是一種視覺誘惑,更是雄鳥體現(xiàn)其強壯與健康的重要標志。
紅色或橙色的羽毛,通常是類胡蘿卜素所賦予的顏色,它們在覓食能力較強的雄鳥身上尤為鮮艷,這表明它們攝入了更多的食物。營養(yǎng)狀況好并且擁有鮮艷羽毛的雄鳥,往往體現(xiàn)出它們的健康和強壯。羽毛的顏色還會影響到繁育后代的成功率。它們通過展示漂亮的羽毛威嚇其他雄鳥,守護自己的領地。
另一方面,雌鳥羽色樸素,有助于它們躲避天敵、在巢里孵化卵或照顧雛鳥。在實行一夫多妻制或群婚制的鳥類中,雌雄在外觀上通常有明顯差異,雄鳥的羽色往往更加鮮艷奪目。
現(xiàn)在,來看看鳥類羽毛顏色的差異吧
鳥類羽毛的色彩豐富多彩,它們不僅由體內(nèi)產(chǎn)生的黑色素所決定,還受食物中含有的色素以及羽毛結構造成的結構色影響。鳥類羽毛的結構十分獨特,每根羽毛的中心是一根粗壯的羽軸,從羽軸的兩側展開一排排的羽支,而在每一根羽支上,又分布著密集的羽小支。結構色主要由兩種方式形成,一種是類似海綿結構的羽毛通過復雜反射產(chǎn)生美麗的色彩;另一種則是羽小支表面的角蛋白形成微觀結構,光線發(fā)生干涉而呈現(xiàn)出獨特色澤。現(xiàn)在,我們來比較一下這兩種結構色所展現(xiàn)的迥異魅力。

鳳尾綠咬鵑的羽毛
鳳尾綠咬鵑身披的羽毛,泛著綠光,其秘密在于細小得幾乎看不見的羽小支。這些羽小支的結構,讓它們閃耀光芒。羽毛本身含有黃色的類胡蘿卜素色素,與藍色結構色相結合,便展現(xiàn)出炫麗的綠色。這種藍色結構色的形成,是由于羽毛中角蛋白的薄膜在陽光照射下,一部分光線在表面反射,另一部分光線穿透薄膜后再反射并發(fā)生折射,這些光相互干涉,共同營造出鳥兒身上迷人的藍綠光彩。這些羽毛呈現(xiàn)顏色是來自結構色的效果,在缺乏光照時,它們看上去是黑色或棕色

金剛鸚鵡科的羽毛
鸚鵡的羽毛中含有一種叫作鸚鵡色素的類胡蘿卜素,這種色素能夠讓羽毛展現(xiàn)出鮮艷的紅色和明亮的黃色。至于鸚鵡羽毛中的藍色,則是由羽毛結構本身造成的結構色。這些羽毛的表層之下,有著一層類似海綿的角質(zhì)層,其中分布著許多微小的氣腔。當陽光照射到這個角質(zhì)層時,光線會在其中反射或折射,再與下方黑色素顆粒形成的黑色相混合,最終呈現(xiàn)出藍色的視覺效果。當這些含有黃色色素的羽毛與結構色的藍色相結合時,便會形成翠綠色的羽毛。金剛鸚鵡科等鸚鵡的羽支造成的結構色,特點是它不像羽小支形成的結構色那樣閃閃發(fā)亮。蜂鳥等鳥類的羽小支造成的結構色,結構更為復雜,因此在進化上被認為是較晚出現(xiàn)的。

紅腹錦雞的羽毛
紅腹錦雞擁有絢麗的羽毛,其中黃色的部分來源于類胡蘿卜素的作用。羽毛中的黑色或棕色是黑色素的結果。紅腹錦雞羽毛的藍色,是由羽小支產(chǎn)生的結構色。黑色素顆粒排列在羽小支表面的角蛋白層薄膜上,當光線照射到這些顆粒上時,一部分光線在表面反射,另一部分光線穿透薄膜反射并發(fā)生折射。這些分離的光線相互干涉,共同營造出了羽毛上獨特的藍色光澤。

蜂鳥的羽毛
蜂鳥羽毛的色彩絢麗,這是因為其羽毛表面具有類似魚鱗的多層重疊結構形成的結構色。這些層狀結構能夠反射光線,使得羽毛在不同的觀察角度下呈現(xiàn)出變幻的顏色。蜂鳥的羽毛排列十分整齊,羽小支的表面平整。每根羽小支上都鑲嵌著許多微觀的魚鱗狀結構,當光照射到這些細微結構上時,便會顯現(xiàn)出豐富多彩和復雜的色彩效果。

紅鹮的羽毛
美洲紅鹮身上那抹醒目的朱紅色,其實來源于它們食物中的一種特殊成分——蝦青素,一種紅色色素,這是甲殼類動物中含有的一種類胡蘿卜素。
五彩斑斕的鳥兒
七彩文鳥是屬于雀形目梅花雀科的小型鳥類。它們棲息在澳大利亞北部達爾文和布魯姆附近植被稀疏的半荒漠地帶。在干季時,也可在水邊附近的草原上看見它們。成鳥體長一般在12~14厘米。在當?shù)兀@種鳥因著名的鳥類學家約翰·古爾德(1804~1881)而被稱為“古爾德雀”。

七彩文鳥 學名:Chloebia gouldiae
如圖所示的雄性七彩文鳥,其后腦和頸部周圍有藍色的線條,背部到翅膀呈黃綠色,胸部則是醒目的紫色,腹部展現(xiàn)出明亮的黃色,而下半身則是純凈的白色,擁有非常鮮艷并且分明的顏色。而且七彩文鳥面部到頭部的顏色有個體差異,約75%的個體是黑色,但也有紅色、橙色、黃色的個體。七彩文鳥的尾羽普遍較短,但雄鳥尾部中央的兩根尾羽(中央尾羽)較長。雌性也有豐富的色彩,但相比雄性顏色較淡。七彩文鳥身上的黑色是由黑色素所造成的,而紅、橙、黃等顏色則是由食物中攝取的類胡蘿卜素造成的。雛鳥顏色為淡灰褐色,與成鳥外觀完全不同。
除了五彩斑斕的七彩文鳥,還有閃耀著金色的豐滿羽冠的紅腹錦雞,頭部如綠松石藍的舞蹈大師威氏極樂鳥等,它們的羽毛是什么顏色呢?又有什么特征呢?想知道答案,快翻開《科學世界》2025年第五期——色彩鮮艷的鳥類吧!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并發(fā)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fā)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lián)網(wǎng)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yè)務經(jīng)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yè)有限公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