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大范圍高溫進入最強時段多地可超40℃!三伏會更熱嗎?為何人們會感覺比預報溫度要熱?
近期,我國正在經歷一場大范圍、高強度的高溫過程。今明天(7月15日至16日),高溫范圍擴大、強度增強,將進入鼎盛時段,陜西關中、四川盆地、河南、湖北等地部分地區最高氣溫可超40℃,局地或突破歷史同期極值。
有不少網友疑惑:還沒到三伏,為何這么熱?今年三伏天氣怎么樣?越來越熱的夏天會不會成為常態?
高溫繼續發展增強
陜西河南湖北局地或熱到破紀錄
昨天,我國華北南部和東部、西北地區東部、黃淮、江淮、江漢、四川盆地、江南中北部及新疆等地出現35℃以上的高溫天氣,陜西關中局地達40至41.9℃。
今明天,我國高溫繼續發展增強,進入近期鼎盛時段。黃淮中西部至江南的大片區域最高氣溫可達37℃以上,陜西關中、四川盆地、河南、湖北等地部分地區最高氣溫可超40℃,陜西、河南、湖北等局地最高氣溫將接近或突破歷史同期極值。為此,中央氣象臺今晨繼續發布高溫橙色預警。
大城市中,鄭州、重慶今天最高氣溫將達40℃或以上,其中重慶將是今年首次沖上40℃。明天,杭州最高氣溫可達38℃,也將創今年以來氣溫新高。而且,不少地方夜溫會顯著偏高,西安、鄭州、重慶、武漢等地今夜最低氣溫將達30℃左右,從早熱到晚。
在河南、湖北、重慶、陜西關中等地,高溫不僅強度大,而且耐力十足,鄭州、西安、武漢、重慶等城市本周高溫日數普遍能達到6至7天,需持續做好防暑降溫措施,高溫時段不要長時間在戶外活動,謹防中暑。
還沒到三伏,為何這么熱?
今年三伏會更熱嗎?
還沒到三伏,為何這么熱?馬上就要進入三伏。今年三伏天氣怎么樣?會更熱嗎?記者對此采訪了氣象專家。
江蘇省氣候中心預測評價科科長蔣薇表示,今年高溫出現早,主要是由于西太副高北跳異常偏早,出梅明顯偏早,目前雨帶主要位于北方地區,而江淮流域在副高控制下形成晴熱少雨天氣。近期高溫的范圍和強度有所減弱,這與臺風有關,臺風(丹娜絲)影響結束后,江淮地區的高溫還會再度反彈。
國家氣候中心首席預報員高輝則認為,我國的高溫熱浪,主要還是和天氣系統的空間分布型有最直接的關聯,尤其是在江淮地區,三伏是最熱的時間段。根據國家氣候中心的預測,這一次江淮地區的高溫依舊偏多。
高輝稱,預計今年三伏我國極端天氣事件偏多,旱澇并重,東部降水呈現出南北多中間少的分布格局,區域性和階段性洪澇災害以及高溫熱浪都很明顯。
蔣薇介紹,三伏天,是一年中氣溫最高且又潮濕、悶熱的時段。一般認為,入伏后,全國多地將會進入持續高溫模式。但每年高溫具體出現的時間、范圍和強度與三伏天本身沒有直接聯系。今年三伏天可能還是比較熱的,因為現在高溫天越來越延后,夏末到9月初出現高溫也是比較常見的。
高溫天氣下
為何人們會感覺比預報溫度要熱?
天氣又悶又熱,總有公眾感覺“怎么比預報溫度要熱”,這是什么原因?
“氣象的觀測環境和個人在室外的環境是不一樣的,因此人們常常感覺預報的氣溫跟體感不一樣。”中國氣象局氣象宣傳與科普中心特聘專家朱定真說。
按照世界氣象組織規定,氣象部門發布的溫度是百葉箱中溫度計所測量的溫度。百葉箱須設在草坪上,離地面1.5米,周圍較開闊,無高大建筑、樹木等阻擋風或遮擋陽光。
然而,在同一座城市內,百葉箱中和水泥路、柏油路上的溫度是不一樣的。在陽光強烈的情況下,水泥路、柏油路1.5米高度上的溫度,比百葉箱里測得的溫度可能會高4至5攝氏度。路面情況、周邊環境的差異都會造成測量溫度的不同。
“至于每個人感受到的溫度,即體感溫度,不確定性更大。”朱定真說,體感溫度是每個人和外界空氣接觸后感覺到的溫度,受影響因素較多,比如氣壓、風力、濕度等。
首先,個人所處的客觀環境不同,譬如身處公園還是鬧市區,位于通風還是密閉的環境中,對溫度的感受是不一樣的;其次,體感溫度和大氣濕度關系密切,只要氣溫達到33攝氏度左右、相對濕度達到80%,人就會感到非常悶熱。
越來越熱的夏天會不會成為常態?
如何防范高溫天氣?
對于近年高溫天氣頻頻發生,高輝認為,近十年來,我國高溫呈現出一系列新的特征和變化趨勢,尤其是高溫和高溫日數不斷變長變多,表現為開始時間提早、結束時間延遲,這樣就造成高溫日數不斷增多,強度也不斷增強,在空間上表現出高溫范圍明顯擴大,尤其是四十度以上極端高溫的范圍在不斷擴大。
他表示,我國高溫熱浪,受到東亞夏季(風)環流,尤其是西太平洋副熱帶高壓和南亞高壓的影響,同時還和高緯度環流系統有密切關聯。以北京為例,在2021年,北京的高溫日子就有常年夏季的一半左右,因此我們可以說高溫會越來越常見,但具體到特定的時間和地點,需要開展具體的分析和研判。
正如聯合國秘書長所言,“全球變暖已經結束,全球沸騰時代已經到來。”
中國科學院大氣物理研究所研究魏科警告:在未來幾十年里,全球的溫度還會持續升高,我們現在全球變暖的緊迫性是史無前例的。
高溫不僅是氣候問題,更是公共健康與安全問題。那么,我們該如何防范高溫天氣呢?
中國氣象局公共氣象服務中心公眾服務首席柳艷香表示,高溫天氣對老人、兒童、孕婦以及慢性病人的影響,是不可忽視的。她建議,要密切關注所在地區的天氣預報。如果出現頭暈、惡心、心慌、乏力、肌肉痙攣等等癥狀的時候,應該立即到陰涼處休息,補充水分和電解質,并及時就醫。
江蘇省氣象服務中心服務首席顧榮直表示,高溫天氣會對各行各業安全生產造成影響,“生產作業需合理安排工作時間,避開高溫時段作業,采取有效防暑降溫措施。”
不久前,國家疾控局和中國氣象局聯合發布了首個國家級高溫健康風險預警和健康提示。和一般天氣預報不同,預警分5個等級,按照與高溫相關疾病風險分析得出。公眾可按照風險等級采取相應措施,包括保持室內涼爽、避開高溫時段外出、減少戶外活動、保證充足飲水等,更好防范高溫帶來的不利健康影響。
來源:生態中國網綜合新華網、中國天氣網、人民網、央視新聞;圖文版權歸原作者,本圖文不做商用,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刪除。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并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