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從阿伽門農到亞歷山大,“希臘人”特展來滬
基克拉澤斯文化的人物小雕像 、米諾斯文化的揚臂女性陶像 、智慧女神雅典娜雕像、被賦予神性特質的亞歷山大大帝頭像,金光熠熠的黃金面具、金飾……這些見證古希臘人生活的精品文物7月8日起亮相上海世博會博物館。澎湃新聞在現場看到,作為希臘共和國文化部組織的國際巡展項目的中國最后一站,“希臘人:從阿伽門農到亞歷山大”特展匯聚了270件/套來自希臘14家頂級博物館的珍貴文物,展示希臘數千年的文明演進歷程。

展覽現場
展覽“希臘人”是希臘共和國文化部組織的國際巡展項目,十年來已在美國、加拿大、韓國、中國等多地成功展出。據世博會博物館館長劉文濤介紹,按照原定計劃,展覽在中國的湖南博物院、南京博物院、首都博物館巡展結束后將啟程回希臘,上海屬于計劃外的一站,“‘希臘人’如愿以償在世博會博物館落地,中間經歷了經費、協議、報關變更等繁雜的手續,得益于中國三家兄弟博物館的無私支持和希臘文化部的從中協調。” “我覺得中國和希臘友好熱度不斷升溫,上海市與希臘雅典市結為友好城市的背景下,這樣一個全面展示希臘文明的大展能夠落地上海,非常值得上海觀眾一看。”
金花冠 公元前350-前325年
希臘文化部展覽部策展人安娜斯塔西婭·巴拉斯卡(Anastasia Balaska)則表示,“希臘人”在中國的巡展以上海站為終結令她感到欣喜,不同于其他城市舉辦該展,上海這座城市更能詮釋這個展覽的理念和它要傳遞的東西方文明相遇的內涵。“‘希臘人’的展覽也是一個關于東方和西方的故事,展覽中所述及的亞歷山大大帝遠征的故事,帶來了東西方文化上的交流,上海是東西方文化交融薈萃之地,很好詮釋東西文化相遇相融。”
展覽現場
基克拉澤斯文化的人物小雕像 、米諾斯文化的揚臂女性陶像 、智慧女神雅典娜雕像、被賦予神性特質的亞歷山大大帝頭像……有別于此前各地的巡展,世博會博物館此次展出另辟角度,以“人”為主角切入展覽敘事,用古希臘人的故事詮釋古希臘文明。

展覽現場
從新石器時代開始,以希臘化時代為終,觀眾每步入一個歷史單元,都將“遇見”一群希臘人:他們是歐洲最早的農耕者,也是愛琴海上的航海家;是西方文學和戲劇的奠基人,也是第一屆古代奧運會的運動員和第一個民主城邦的公民;是神話中希臘聯軍的統帥阿伽門農,也是歷史上最具遠見卓識的領導者之一亞歷山大大帝。從這些希臘神話和歷史上著名的希臘人的生活中,我們能找到現代西方文明幾乎所有要素與特質。
“我們突破傳統文明敘事,聚焦鮮活的個體生命史,用古希臘人的故事講古希臘的歷史,希望以此拉進觀眾與古希臘文化之間的距離,更好地走進展覽、理解展覽。”世博會博物館“希臘人:從阿加門農到亞歷山大”策展人洪麗娜說。
新石器時代女人像
步入展廳第一個展柜內陳列著一組新石器時代展品:女人像、陶器和護身符,反映出這片土地上最早農人的生活生存狀態。其中這件站立女人像僅巴掌大小,鼻子形似鳥嘴,雙臂交叉在胸前,豐乳肥臀,似乎融抽象與寫實于一爐。據策展人介紹,這件雕像屬于希臘大陸新石器時代流行的自然主義雕像。這類小型雕像因便于攜帶,推測常用于與生育和女神崇拜儀式有關的場合。
看過新石器時代最早的“女人像”,隨著展線前走,可以一睹基克拉澤斯文化大理石人物小雕像和米諾斯文化陶像的風采

基克拉澤斯文化屈臂女人像

基克拉澤斯文化屈臂女人像
公元前3000年前后,最早的希臘文明出現在基克拉澤斯群島上,學界稱之為基克拉澤斯文化。基克拉澤斯文化的代表性文物是人物小雕像,其形態別具一格,是希臘遠古藝術的杰出代表。比如展柜中展出的兩件“屈臂女人像”,臉部造型簡潔,僅刻畫出凸起的鼻子,身體直立,線條流暢,雙臂交叉屈于胸前成標志性姿勢。據介紹,基克拉澤斯島民特別擅長制作這種大理石人物雕像。這些雕像具有獨特的抽象主義風格,甚至成為20世紀藝術家的靈感來源。
基克拉澤斯文化之后,位于希臘克里特島上的米諾斯文明出現了。米諾斯文明,也稱克里特文明,是希臘愛琴海地區的早期青銅文明之一,時間跨度為約公元前3000年至前1100年。留存至今的“米諾斯王宮”遺址見證了曾經的輝煌。

展出的揚臂女神陶像
展覽中展出一件晚期米諾斯文化揚臂女神陶像 ,女神頭部戴著特殊裝飾王冠,展現揚臂姿態,被認為可能與女祭司在祭祀活動中的舞蹈動作相呼應。
公元前1600年左右,伯羅奔尼撒半島上興起一系列王國,其中勢力最大的王國是邁錫尼。考古證據表明,在青銅時代末期,邁錫尼人可能參與了一場或一系列發生在特洛伊地區的戰爭。這場戰爭后來成為西方文學的重要源泉,希臘神話最著名的故事就取材于它,盡管它的歷史真實性仍有待進一步考證。
展出的“阿伽門農金面具”(復制品)
展出的“阿伽門農金面具”(復制品)是這一時期的代表性文物。這件錘制而成的金面具描繪了一個帶有胡須的男子。面具靠近耳部的區域有兩個孔,用于將面具固定在逝者頭部。在墓圈A中一共發現了5個面具,只有這個面具生動地反映出逝者的面龐。施里曼認為面具的主人為阿伽門農,因此稱之為“阿伽門農金面具”。實際上,這個面具屬于一位邁錫尼的國王。這件復制品本身也是一件藝術品,由瑞士藝術家埃米爾·吉勒龍(émile Gilliéron)制作。

展覽現場
進入荷馬時代,西方文學和戲劇的奠基人登場。展出的荷馬頭像約為公元前300年的希臘原作的羅馬仿品。相傳由荷馬創作的《荷馬史詩》不僅是西方文學中最偉大的作品之一,它也幾乎影響了古希臘文明的每一個領域。
黑繪陶瓶

陶瓶
在這一板塊,觀眾可以看到展柜中一組黑繪陶瓶,瓶身上描繪的正是我們耳熟能詳的古希臘神話及神話中的人物,從《伊利亞特》的特洛伊戰爭場景到《奧德賽》中奧德修斯和水手抵御塞壬歌聲場景,細細辨認,觀眾可從陶繪上看到雅典娜、阿克琉斯、埃阿斯、奧德修斯、塞壬等希臘神話中的人物。此外像赫拉克勒斯雕像、赫爾墨斯頭像等也在展廳中粉墨登場。
展覽現場
古風時代是希臘造型藝術的形成期,在這個時期,東方文化通過貿易交往對希臘藝術產生了影響,而希臘藝術又通過吸收東方文化之長和逐步擺脫東方文化的影響形成自己的風格。展出的庫羅斯男性立像和科萊女性立像是這一時期雕塑藝術的典型代表,庫羅斯是一種年輕男性的裸體雕像,一般被作為祭品放在祭壇獻給阿波羅;科萊指的是身著華服、佩戴珠寶的青年女子雕像。這件科萊立像雕刻精細,不僅面部精致,服裝也細致刻劃呈現豐富多樣的褶皺。庫羅斯和科萊是古風時期最重要的雕塑類型,標志著希臘雕塑家對人體結構的初步探索,是西方藝術史上的一個分水嶺。
展覽現場 庫羅斯男性立像和科萊女性立像
希臘古典時期是一個充滿了戰爭和沖突的時期,著名的施巴達勇士的事跡被世代銘記和稱頌,但是在這一時期,希臘人也取得了空前的政治和文化成就。雅典人建立的古代民主制度,逐漸完善成熟,為人類的政治理論和社會組織實踐增添了一筆寶貴的財富。該部分呈現了帕臺農神廟等古希臘建筑的建筑構件,酒神狄奧尼索斯半身像等。

展覽現場
展覽也濃墨重彩地呈現了希臘歷史上最具遠見卓識的領導者之一亞歷山大大帝,對應歷史上的希臘化時代。亞歷山大東征不僅是軍事上的勝利,也是政治與文化的革命。他改變了自古典時代以來希臘與波斯之間長期對抗的軍事格局,采取各種舉措革除東西方舊有藩籬,催生出融合東西方特征的希臘化文明,創造了一個開放包容、多民族與多元文化并存的時代。展出的年輕亞歷山大大帝的頭像有著卷曲的波浪狀發型,這種發型在古希臘藝術中常被用來描繪英雄和神靈。這尊雕像表現的是理想化的亞歷山大雕像,被賦予了神性的特質。
展覽現場
展覽以一件羅馬藝術風格的赫爾墨斯(墨丘利)像收尾,古希臘與羅馬文化藝術的融合在這尊雕像身上得到極大地展現。而館方如此布展也是別有用意,它將承接世博會博物館即將在11月開啟的古羅馬主題的大展。
展覽現場 赫爾墨斯(墨丘利)像
本次展覽由上海世博會博物館聯合希臘共和國文化部、湖南博物院、南京博物院、首都博物館共同呈現,展期將持續至10月26日。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