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圓桌|創新街區的情感和溫度
在當下,“創新街區”的建筑設計已經成為城市能級躍升的關鍵載體,不僅是科技與產業,更是文化、生活交融的活力場域。
7月6日,2025年第二期SEA-Hi!論壇在浦東“張江之尚”舉辦,與會專家和嘉賓就“街區有界,創新無邊”這一主題進行了討論。論壇中,建筑師馬巖松講述了情感之于建筑的重要性,阿那亞創始人馬寅則以阿那亞為例,講述了人文環境的創造與運營。而吳家睿、朱同玉兩位專家則從生命科學與健康醫學的視角出發,談及了創新街區的啟示。
此次論壇以“街區有界,創新無邊”為主題,來自中國科學院上海高等研究院國家蛋白質科學研究(上海)設施主任吳家睿,復旦大學上海醫學院副院長朱同玉,阿那亞創始人、首席執行官馬寅,建筑師、MAD建筑事務所創始合伙人馬巖松分別從各自角度出發作了演講。

論壇現場
論壇所在的“張江之尚”是一個現在進行時的城市更新項目。該建筑的前身是始建于1971年的“川沙水泥廠”,后更名為“浦東水泥廠”。該項目力求保留原工業遺存歷史記憶的同時,通過建筑形態設計和室外景觀打造,賦予其新的生命力,并和川楊河隔河相望的張江科學之門、張江科學會堂等地標建筑形成融合。這一項目總建筑面積44萬平方米,由3棟研發辦公樓、19棟獨棟花園研發總部和6棟工業遺存更新建筑組成,邀請了安藤忠雄、馬巖松等12位建筑、景觀設計師設計,對工業遺跡“萬米倉”“筒倉”“窯尾”等進行修繕和再利用,賦予老建筑新的生命力。據悉,該區域于2023年開工,力爭2026年底完成建設,2027年正式對外開放。

“張江之尚”項目效果圖
在論壇現場,參與“張江之尚”項目的建筑師、MAD建筑事務所創始合伙人馬巖松以“建筑與情感”為題,分享了其眾多的建筑創作與思考。他以嘉興火車站項目,以及荷蘭鹿特丹新開放的移民博物館項目為例,講述了人的情感之于建筑非常重要。馬巖松說,“有人覺得我的建筑挺高科技、未來感,但我反而覺得我其實在表達和描畫某種情感。怎樣的環境、氛圍能讓建筑、城市具有自由的感覺,具有獨特性。我希望我的作品能創造這種環境。創新,對于我來說也意味著要打破和塑造新的邊界,去重新定義某些事情。所以,建筑師先要造夢,將對未來的想象變成眼前的現實。”在談及“張江之尚”時,他表示,“現在我們正在張江做的一件事,希望讓它成為一個連接過去和未來的通道、橋梁。”

位于荷蘭鹿特丹的Fenix博物館
阿那亞創始人、首席執行官馬寅以“街區的溫度”為主題,講述了阿那亞人文環境的創造歷程。馬寅認為,街區價值需要靠好的運營得以實現,創新街區也不例外。街區的運營不僅與街區建筑硬件等相互作用,還與街區的投資回報率、可持續地發展等緊密相關。在馬寅看來,一個美好的社區應該是由物質的、情感的和精神的,這三個維度共同建構而形成的。“在這三個維度基礎之上,還要有個很重要的點,就是要輸出什么樣的價值觀在一個社區里。這個價值觀和審美相關,和你要過什么樣的生活相關,甚至和你未來做的所有規劃、建筑設計也息息相關。我們當時希望在海邊,在自然景觀的區域做一些回歸自然、質樸的生活方式。之后,所有的規劃、公共建筑都圍繞著這樣的價值主張來展開。”
“很多社區里的規劃、公共建筑的建造,它的尺度、營造的空間都是為了人們可以更好地在這里相遇,在這里連接,在這里產生他們想要的情感生活和精神生活。這里的圖書館、美術館、音樂廳就是新時代的書房和客廳,它們就是在創造頻繁相遇的公共空間。”馬寅說。

阿那亞海邊,孤獨圖書館
沿著這樣的理念,如今阿那亞因營造“孤獨圖書館”“海上禮堂”等“精神建筑”獲得全國性的知名度,舉辦的阿那亞戲劇節、文學節、電影節等大型活動,不斷向公眾提供最前沿的文化產品和體驗。
同時,馬寅也強調了社區營造要尊重運營,尊重時間。“相比投資,更重要的是能夠通過更好的運營把這個地方變成可持續性的美好生活狀態。更重要的是時間,要用時間讓美好生活長出來。”
論壇中,上海交通大學主動健康戰略與發展研究院執行院長、中國科學院上海高等研究院國家蛋白質科學研究(上海)設施主任吳家睿則從生命科學的角度出發,談及創新街區的啟示。他表示,一個好的創新街區要有歷史的傳承,但并不是簡單地在傳承歷史,還要在歷史的傳承下開發、創新。生命也是既有傳承又有創新,只有將這兩者結合起來,才能帶來真正的文明的進步。

論壇現場
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腎臟移植科學科帶頭人,復旦大學上海醫學院副院長朱同玉則表示,理想的創新街區,應該是集建筑、藝術、人文、創新于一體的街區,是讓科學家不僅想來而且還想留下來的地方,是科學家實現夢想的地方。
他以“主動健康”理念為引,談及未來的城市規劃、新街區的建設、新一代住房的打造,需要融合醫療與健康管理。
注:此次論壇由上海市張江科學城建設管理辦公室、張江鎮人民政府協辦,上海地產集團、“張江之尚”項目公司特別支持。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