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多喝熱水”可能是食管癌的“加速器”
“大姨媽”來了?多喝熱水!
胃疼難受?多喝熱水!
感冒了?多喝熱水!
……
似乎“多喝熱水”不僅是一句關心,還是中國人代代相傳的生活方式。然近日“喝熱水養胃 體檢時查出食管癌”把熱水養生沖上了熱搜。上海腫瘤醫院-徐浦中醫醫院腫瘤醫生表示,長期飲用過熱的水,非但不能養胃,反而可能成為食管癌的誘因。
高溫熱水與食管癌
65℃以上的熱飲為2A類致癌物,與丙烯酰胺、高溫油炸食品同屬一類。人體食道和胃黏膜非常脆弱,正常耐受溫度在40℃-50℃之間。當飲用65℃以上的熱水時,高溫會瞬間燙傷黏膜,造成淺表性灼傷。如果長期飲用過熱的水,黏膜反復受損、修復,細胞在修復過程中就可能發生基因突變,進而引發癌變。
從病理角度看,長期高溫刺激會導致食道黏膜的鱗狀上皮細胞逐漸被柱狀上皮細胞取代,這種變化被稱為“巴雷特食管”,是典型的癌前病變。如果不及時干預,約10%的巴雷特食管患者會在10-15年內發展為食管癌。
生活中的 “高溫隱患”:不只是熱水
除了直接飲用過熱的水,生活中還有許多容易被忽視的高溫飲食習慣:
滾燙的湯粥:剛出鍋的熱湯、熱粥溫度可達80℃-90℃,不等放涼就急著入口,會對食道和胃造成嚴重損傷。
趁熱吃的傳統:中式飲食講究“趁熱吃”,無論是火鍋、燒烤還是剛出鍋的糕點,高溫食物直接進入消化道,隱患巨大。
熱茶與咖啡:很多人喜歡喝“頭道茶”,或用熱水沖泡咖啡后立即飲用,這些行為都在無形中增加了致癌風險。
熱水不等于燙牙水
熱水養生論,其實誤導了很多人,實際上在中醫養生學里,所謂的熱水并非等于燙牙水,而是沸水放置一段時間后形成的溫水。而胃和食管喜歡40度左右的溫涼食物。
從中醫 "寒者熱之" 的理論來看,溫熱養生的核心在于 "調和" 而非 "燥熱"。就像烹飪時掌握火候才能留住食材本味,養生中的 "水溫藝術" 同樣需要精準把控——既能驅散寒邪,又不灼傷身體。當你下次端起水杯時,不妨先用嘴唇輕觸杯壁:若感到明顯燙嘴,便是超過了養生的安全線;若溫度與體溫相近,才是真正能被身體接納的 "養生溫度"。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并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