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兵韜志略|美擴建在沙特軍事基地,或為美伊長期沖突做準備
熱點新聞:據參考消息網近日報道,近期美國對位于沙特紅海附近延布港口30公里處的詹金斯軍事基地進行升級改造,包括擴建彈藥儲存與部隊營房設施,并提升基地安保水平等。據稱該軍事基地早在此次美國對伊朗核設施進行打擊之前就已經開始建設,核心目標是打造一個遠離伊朗的物資補給中心,顯示美可能做好與伊朗發生長期沖突準備的跡象。
點評:隨著中東安全形勢的不斷變化,美國對其中東軍事基地進行了相應調整,目的是實現軍事存在布局從“前沿威懾”到“分布式網絡”的轉變,也使得中東軍事基地功能正在從安全保障工具向地緣博弈焦點演變,從而導致這些基地所面臨的安全威脅也在不斷增加。此次美國擴建詹金斯軍事基地,既是其傳統霸權邏輯的延續,也是應對大國競爭的無奈之舉。未來美國在中東地區的軍事存在能否擺脫“基地即火藥桶”的宿命,取決于美國能否在威懾與克制、控制與賦權、短期利益與長期穩定之間找到新平衡。

美軍在詹金斯軍事基地舉行演習。
提升美國中東地區軍事后勤保障能力
美國在中東地區的軍事基地群是其全球海外力量部署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全球最密集的基地網絡之一。目前,美軍在中東部署有超過80個永久性軍事設施,涵蓋陸海空各個軍種,形成了以波斯灣、紅海、地中海基地群為核心的三大戰略支點。其中,波斯灣沿岸的基地群包括卡塔爾烏代德空軍基地、巴林第五艦隊司令部等,部署有“愛國者”防空系統、F-35戰機及航母戰斗群,承擔著對伊朗的“前沿威懾”任務;地中海的基地群包括以色列內蓋夫沙漠基地和塞浦路斯萊夫科薩基地等,承擔著美國在中東地區的網絡戰與情報中樞功能。紅海方向的基地包括吉布提勒莫尼耶基地、沙特延布基地等,主要聚焦于關鍵航道控制與反恐行動等。
此次美國擴建詹金斯軍事基地,標志著其紅海戰略支點的重大升級。作為沙特境內首個大規模后勤保障基地,以及擁有毗鄰延布港的地理優勢,詹金斯軍事基地擴建后將成為美國對紅海實施航運監控的核心節點,可幫助美軍利用商業港口設施實現后勤物資快速轉運,避免單一軍事后勤鏈的脆弱性。從該基地的建設歷程來看,最初建于2022年,當時僅包含兩個鋪設區域和空置掩體,幾乎沒有人員活動的跡象。但自2024年啟動擴建以來,功能性特征明顯突出,已形成一個寬約一英里(約1.6公里),包括數十座營房、彈藥庫及現代化軍火庫的先進軍事設施群,其中新增的模塊化彈藥庫采用模塊化集裝箱存儲技術,可快速擴展容量,容納數萬枚精確制導武器。整個營房區均配備太陽能微電網,以降低對本地能源的依賴。根據美政府采購文件數字顯示,自2024年初起,該基地在物資采購、車輛配備和帳篷搭建上的開銷大幅增長,總金額已突破300萬美元。
美國對詹金斯軍事基地的擴建,不僅服務于美軍自身對基地建設的需求,更意圖使其成為在中東采取軍事行動的后勤樞紐。早在2021年,美國國防部官員就表示有意在紅海沿岸建設據點,以支援相關基地的補給線。最近伊朗轟炸了卡塔爾多哈附近的一處美軍基地,也凸顯了美國在中東地區部署的多個基地需要補給。實際上,早在美國對伊朗三處核設施發動襲擊,并引發伊朗的報復性導彈攻擊之前,美軍就已經啟動了對該基地的擴建升級,包括第364遠征保障司令部在內的美軍后勤部隊均分批參與了基地的建設和日常運作。雖然目前美國“暫停”了伊以之間的直接軍事沖突,但關于停火協議的執行還存在很大的不確定性。在美國對伊朗政策仍然不明朗的情況下,擴建詹金斯軍事基地很大程度上表明了美國很可能正在為一場持久的美伊沖突做準備。

美軍在巴林的軍事基地,部署了大量戰斗機。
揭示美國中東秩序重構深層邏輯
美國對詹金斯軍事基地的擴建絕非孤立事件,而是其中東戰略轉型的縮影,不僅體現美軍對中東控制力的強化,更折射出其對中東權力格局和應對大國競爭的戰略焦慮,深刻揭示了大國競爭時代美國對中東秩序重構的深層邏輯。
從戰術層面上來看,擴建詹金斯軍事基地是美國試圖破解中東基地“導彈襲擾”困境的一項重要舉措。美國認為,目前伊朗已經構建起了包括波斯灣短程導彈、里海中程導彈、紅海反艦導彈等多層次全射程的立體“抵抗軸心”導彈體系,完成了對美軍在中東地區軍事基地的“飽和覆蓋”,使得中東軍事基地普遍容易受到導彈襲擊的威脅。例如,2024年胡塞武裝就使用伊朗提供的新型彈道導彈,對沙特東部油田發動飽和攻擊,直接暴露了美軍基地防護體系的脆弱性。
有分析認為,如果美伊之間真的再次爆發一場長時間的戰爭,美軍所依賴的將不再僅僅是軍事基地的戰斗機和海軍艦艇,而是全新的物資運輸和儲備體系,這就要求相關后勤補給點必須設在距離伊朗較遠的位置,以降低遭受導彈襲擊的風險。而從地理位置來看,詹金斯軍事基地距伊朗邊境約 1200公里,遠超波斯灣基地的300公里射程極限,同時延長了伊朗發射中程導彈進行打擊的飛行時間,為美國的防空系統提供了更充足的攔截時間,也給予地面部隊更多的隱蔽和反應機會。據美國非營利研究和分析機構海軍分析中心的研究分析師德克爾?伊夫萊斯稱,該舉措將使伊朗“作戰難度將呈指數級增長”,充分體現了“距離即防御”的作戰思想。
此外,美國對詹金斯軍事基地的擴建,也同步服務于其長期采取的“離岸平衡”戰略,達到中東地區“代理人戰爭”的目的。例如,在詹金斯基地擴建協議中,美方以承諾在霍爾木茲海峽危機中提供軍事支持為由,要求沙特開放曼德海峽沿岸雷達站,防范伊朗封鎖霍爾木茲海峽,并通過向沙特提供精確制導武器情報,將詹金斯基地轉化為打擊也門胡塞武裝的前沿,同時與卡塔爾烏代德基地、阿聯酋哈弗拉基地形成三角,構建多軸作戰樞紐。與此同時,美國還可利用該基地與以色列實現戰略協同,與內蓋夫沙漠的防御系統數據互聯,為應對伊朗“奇襲”提供早期預警,推動美以“影子聯盟”實體化。這種雙重角色使得美軍既能維持地區威懾,又避免直接卷入地面沖突,充分符合當前特朗普政府“有限介入”的中東政策。

為了提升反導能力,美軍不少在中東的基地部署了新型“愛國者”反導系統。
未來建設發展面臨諸多風險挑戰
美沙軍事合作深化將對中東安全架構產生重大沖擊,導致地區軍備競賽升級。詹金斯軍事基地擴建后,一定程度上可以幫助美軍避開部分伊朗現有導彈射程覆蓋,提升戰場生存能力,但勢必會刺激伊朗加以反制,包括加速研發射程1500公里的“霍爾姆茲克”導彈,并增加高超音速導彈(速度10馬赫)等武器的裝備規模,提升打擊效果。為此,美國則追加了20億美元部署“中程地基防空系統”加以應對。這種軍備競賽不僅加劇了地區軍事對抗,更擠壓美伊核協議重啟談判的空間。
此外,詹金斯軍事基地擴建也將可能導致地區沖突外溢,甚至成為極端組織的新目標。例如,2023年沙特吉達基地就遭受過自殺式襲擊,導致12名美軍死亡;2025年極端組織“伊斯蘭國”分支在基地周邊發動多起自殺式襲擊,造成平民傷亡與基礎設施損毀。這些行為既有“基地”組織殘余勢力的報復,也暗含當地民眾對美軍長期駐扎的憤怒。詹金斯軍事基地由于靠近也門邊境,很容易受到胡塞武裝使用短程武器的攻擊威脅。
最后,中東地區地緣政治變量也會對基地發展前景產生重要影響。當前,沙特與伊朗已經實現關系正常化,對美軍在其境內擴建軍事基地態度搖擺不定,使得基地建設面臨很大不確定性,甚至可能會迫使美軍將基地轉為“地下化”或“偽裝民用設施”。此外,歐盟正在推出“全球門戶計劃”, 計劃在阿曼建設替代性物流樞紐,這與阿曼提出“紅海安全倡議”試圖建立多邊防務機制不謀而合,可能會減弱美軍對沙特基地的依賴。再加上目前美國在中東地區軍事存在過于龐大,年均開支非常高昂,財政能力面臨重大考驗,而戰略收益因地區沖突碎片化正在遞減,與特朗普政府正在實施的“美國優先”和“全球戰略收縮”產生沖突,這些都給未來基地建設前景蒙上陰影。
總之,詹金斯基地擴建不僅是美國在中東地區的軍力部署調整,更是全球權力結構變遷的縮影,其演變進程將深刻影響中東地緣格局。從未來發展來看,美國若繼續依賴“基地即霸權”的舊模式,恐將在地區反霸浪潮高漲與自身實力相對下降的雙重沖擊下,加速喪失地區主導權。而地區國家能否在戰略博弈中探索出兼顧安全與發展的新路徑,也將決定未來數十年中東的命運走向。
(兵韜志略是由南京大學亞太發展研究中心研究員凌云志為澎湃防務欄目開設的個人專欄,盤點近期重大防務事件,評點信息背后暗藏的玄機,剝繭抽絲、拂塵見金,兩周一期,不見不散)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