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馬上評丨“鬼秤”商販暴力威脅傷人,不能僅換秤了事
近日,博主“狂傲探店日?!痹陂L沙市雨花區粟塘農貿市場戳穿商販使用“鬼秤”,遭到商販持刀威脅、辱罵,引發關注?,F場視頻顯示,博主在不同商販購買小龍蝦、活雞等商品,結果都遭遇“鬼秤”,部分商品重量誤差接近三斤。
首先要指出的是,這一事件絕非簡單的市場糾紛。
一方面,“鬼秤”現象并非存在于個別商販,短斤少兩的宰客行為,似乎成了該市場的潛規則;另一方面,在被博主揭穿之后,涉事商販不僅毫無悔意,反而持刀威脅、水槍噴射、圍堵推搡,甚至揚言“老子弄死你”,一副黑惡勢力的嘴臉。如此暴力行徑,已遠超商業糾紛范疇。
電子秤本應是保障交易公正的工具,卻被不法商販異化為欺詐手段。在他們眼中,使用鬼秤似乎不是需要遮掩的丑事,暴力對抗監督的背后,不僅是商販的失信,更折射出涉事農貿市場可能出現了生態性的問題。
據報道,當地市場監管部門工作人員稱,已經對該市場所有的秤進行了更換。然而,保證計量工具公平準確是基本的要求,但一起涉及消費欺詐、人身威脅的惡性事件,如果只是更換秤具,顯然說不過去。
首先,商家使用“鬼秤”的行為,明顯違反了市場交易原則,理應受到相應的處罰;其次,在公共場所持械威脅、傷害他人,也涉嫌違反《治安管理處罰法》等法律法規,同樣應該予以嚴懲。如果只是解決表面問題,大事化小,而對市場中的黑惡苗頭視而不見,無異于對違法行為的變相縱容。
更應看到的是,部分攤位長期使用非法改裝秤具,是否說明市場監管存在嚴重的盲區?監管部門事后更換了問題秤具,但這種“事后補救”措施,并不能替代常態化的有效監管。
近年來,隨著社交平臺的普及,民間自發的打假行動逐漸成為一條熱門賽道,客觀上也成為維護市場公平的重要力量。然而,要真正解決“鬼秤”問題,捍衛市場誠信和交易公平,關鍵還得靠管理部門主動作為。
無論如何,此次“鬼秤”事件不應僅僅止步于秤具的更換。對違法違規者必須依法追責,日常的市場監管工作,也應嚴格落實到位。讓短斤少兩、暴力威脅的商販付出應有的代價,這是必須的。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