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火爆出圈的他們,用人聲演唱《哥德堡變奏曲》
鋼琴版《哥德堡變奏曲》你可能聽過很多遍了,那么,人聲無伴奏版呢?
7月3日晚在上海夏季音樂節,來自德國斯利克斯人聲樂團(SLIXS)的六位歌者,不用樂器,純用肉嗓重構巴赫,讓人眼前一亮。

演出現場
一位德國導演需要一個人聲組合來演唱電影背景音樂,因為這部電影,斯利克斯和巴赫結緣。
巴赫的作品都是為純器樂而作,斯利克斯用人聲重新“翻譯”,挑選喜歡的來唱。 對他們來說,巴赫不僅是巴洛克的象征,更是一種可以被拆解、重塑、重新發聲的音樂語言。
他們嘗試忠于原作,接近曲目本身,不要過分地改編,“當然,人聲不能像小提琴那樣發聲,所以我們必須要找一些擬聲詞來唱。這些用詞也來自我們以前即興的經驗。”
社交媒體上,斯利克斯因為演唱《哥德堡變奏曲》,火爆出圈,獲贊無數。
上海演出的重頭戲,也是巴赫《哥德堡變奏曲》。這部鋼琴巨制一共有30段變奏,他們用多聲部和聲技巧、層次豐富的人聲織體,演繹了第一、第七、第十八變奏。高音歌手和低音歌手,默契配合,分別負責原本鋼琴鍵盤上左手、右手負責的不同音區。

演出現場
他們的音樂涵蓋了古典、爵士、流行、放克等多個領域。現場,他們還哼唱了普賽爾《狄朵的哀歌》、賈內爾·莫內《令我感覺》、厄爾·哈根《哈萊姆夜曲》等作品,以及《山谷的睡眠》等一批原創作品——不管是改編還是原創,都由男高音米夏埃爾·艾曼擔起重任。
“我們也會吵架,開玩笑,哈哈哈。”夏埃爾·艾曼會把改編好的作品發給小伙伴,聽取意見,協商討論,有時候討論了一小時,結果排練一遍就解決了。他們會量力而行,演大家都喜歡和擅長的作品,而每晚演什么不演什么,會尊重各人的意見和狀態。
除了萬花筒一般變幻多姿的嗓音,他們也會使用靈活的身體語言,來協助音樂表現。曲與曲之間,他們不時停下腳步,和樂迷們聊會天。
男中音康拉德·蔡納還會呼麥。有一次參加唱歌工作坊,他被能唱undertone 和overtone的歌手吸引。幾年后生病,他偶然發現自己也能唱這兩個八度,甚至還能呼麥,用了好幾個月,他才穩定了這項技能,“還是有點危險,很容易損壞聲帶,所以不能施壓太多、推進太快。”
返場時刻,六位歌者帶來了一個“呼麥版”《茉莉花》,還用人聲模擬起鳥語花香,仿佛將人帶入一片綠意盎然的茂密森林。這一招,徹底點燃了現場,樂迷們驚喜連連,掌聲不斷。
樂團也被現場的熱烈氛圍感染,“我們希望,傳遞愛的信息,一起悅動。有些歌傷感,有些歌搞笑,這些作品呈現出美好生活的不同方面。”

演出現場
這不是斯利克斯第一次來上海。“可惜時間太少,前一晚只有一小時到處看看,而且,天氣太熱,我們必須照顧身體和聲音狀態,不能玩瘋了。”米夏埃爾·艾曼說。“上海太酷了,很有活力!上海人很時尚,穿得太潮了,到處是帥哥美女。”女中音卡塔琳娜·德布斯笑說。
巴赫既是340年前的巴洛克坐標,也是當代音樂家取之不盡的靈感源泉。今年,上海夏季音樂節策劃了三場風格迥異的音樂會,來紀念這位巴洛克巨匠。緊隨斯利克斯人聲樂團,比利時金翅雀古樂團、阿格尼斯四重奏也將接力,從不同角度勾勒巴赫音樂的多維光譜。

謝幕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