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極端高溫成“常態”?氣候失序如何重塑經濟社會?
入夏以來,全國進入“高溫炙烤”狀態。在副熱帶高壓的掌控下,以江南地區為中心,高溫天氣大面積向外擴展,華北南部、黃淮至江南、華南的大部地區都將體驗“蒸桑拿”。7月2日,國家疾病預防控制局聯合中國氣象局,發布了首個全國高溫健康風險預警。
不僅中國如此,極端氣候正在成為全球的新常態。根據世界氣象組織5月28日發布的最新氣候報告,近5年間,有80%幾率將出現有記錄以來“最暖年份”。也就是說,2025年至2029年間,至少有一年的平均氣溫將比工業化前(即1850年至1900年間)的平均氣溫高出1.5攝氏度以上。
來自歐洲、亞洲多國的官方氣象數據也證實,今年的極端高溫的確要比往年來得更早、更猛烈。日本氣象廳7月1日稱,受盤旋在日本列島上空的暖氣團和全球變暖影響,該國經歷了自1898年有記錄以來最熱的6月。此外,英國氣象局7月1日發布公報稱,英國經歷了自1884年有記錄以來第二熱的6月,其中英格蘭經歷了有記錄以來最熱的6月。
世界氣象組織副秘書長科·巴雷特說:“我們剛剛經歷了有記錄以來最熱的十年。很遺憾,世界氣象組織這份報告指出,未來幾年沒有暫緩跡象,這意味著我們的經濟、日常生活、生態系統和地球將承受日益嚴重的負面影響。”
全球氣候迎來突變,氣候化身為“鯰魚”,正在成為攪動各方力量的新變量。
從歷史來看,氣候的變化就曾影響著人類演化、國家興衰。在“靠天吃飯”的古代,更多的豐收自然造就更繁榮的社會;反之,寒冷干旱所造成的農作物頻繁歉收,必然孕育著災難的種子。
地理學家和氣象學家竺可楨所著的《中國近五千年來氣候變遷的初步研究》顯示,中國歷史上商、周、秦、漢、隋、唐均屬于氣候較為溫暖的時期,平均溫度要高于現代1℃左右——湊巧,這些都是令當代中國人引以為豪、熱血沸騰的所謂“強盛時代”。氣候變化就像是一只看不見的手,改變了歷史,也創造了歷史。
如今,氣候更影響著不同國家和民族之間的力量平衡。
一方面,全球貿易往來、交通網絡、資源格局等因素會因為氣候而重塑。例如,沙特等油氣資源豐富的國家如今正面臨轉型,如果不能及時轉型,或許在未來會變得貧窮。而可再生能源與非碳資源豐富的國家反而會因此迎來重要的發展機遇。
另一方面,國家之間的政治格局也勢必將隨之而變。被美西寄予厚望的印度制造業正面臨著嚴峻的高溫考驗,夏季52攝氏度的高溫擾亂了印度企業的正常運營和生產計劃,制約了印度制造業規模進一步上行的空間。進一步地,為對沖極端天氣造成的風險,多中心的全球化分工格局也或將逐漸替代傳統的寡頭生產機制。
氣候變化的原因很多,有一種聲音認為,拉長時間線來看,氣候變化的主因是周期演變。然而,周期的影響更多是一種長期效應。事實上,與氣候本身的周期相比,人類自身正愈發成為氣候變化中的擾動因子,影響甚至顛覆原本的氣候周期。
人類與氣候變化的關系像是一組相互作用的系統:人類社會在適應氣候變化時通過人類生產和生活方式反過來影響氣候變化,而氣候變化又會進一步影響人類,刺激人類社會不斷提升應對、解決氣候問題的能力。
在以上兩大原因的相互作用下,地球氣候正在進入失序期。著名物理學家斯蒂芬·霍金曾發出過末日預言:隨著地球人口的增長、能源消耗的增加,二氧化碳等溫室氣體會進一步影響氣候,600年內我們的地球將變成一團火球。可以說,拯救氣候就是在拯救人類自己。
而想要從根本上應對氣候危機,就需要對生產方式、生活方式實現全方位變革。今天人類能做的,是盡可能減少碳排放、發展清潔能源技術,而整個系統的修復難以一蹴而就。是以,緩解氣候危機需要的是全國、全社會,乃至全人類的共同努力。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并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