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馬上評|AI填志愿:人工智能兜不了人生選擇的底
如今,AI填報高考志愿可謂是個風口,眾多企業爭相進場,產品也多種多樣,一時聲勢浩大。
但是,近日有媒體調查發現,現階段AI填志愿還談不上完美。問題主要有以下幾類:定位失誤,甚至將考生的分數排名高估了一萬名;薦校偏差,專業已被取消卻還在推薦之列;數據陳舊,一些新專業沒有收錄;信息失實,一些更名過的學校直接出錯……
這些不足恐怕都說明,“盡信AI不如無AI”。AI不是完美的,就像輔助駕駛一樣,它終究起一種輔助作用,“AI幻覺”之類的問題在填報志愿的“垂類業務”上同樣會出現,考生及家長還是應當自己握穩人生的方向盤。
當然,一般情況下,日常運用AI,如果出現錯誤倒未見得有那么嚴重,但是填報志愿是關系人生走向的一個重大事項,如果出錯只怕影響會格外巨大。
實事求是地講,現階段,AI作為一個基礎的篩選工具仍然是有用的。它不一定完全準確,但可以給出一個大致的信息精選和思考框架。比如對院校的介紹、對專業的分析、對求職狀況的檢索,效率要比傳統的搜索引擎高很多。對于學生和家長來說,在填報志愿的緊要關頭很有幫助。只不過現階段暴露的問題,也提示企業要在日后不斷完善、改進相關產品和服務。
其實AI的應用,只是“志愿產業”的一個縮影。根據艾媒咨詢數據,近九成高考生愿意選擇高考志愿填報服務,2025年中國高考志愿填報市場付費規模預計為10.9億元。AI作為一種技術解決方案,在這種需求下應運而生,也是順理成章的。
不過連AI都出錯,其實也說明一個問題:志愿填報真的不容易。全國有3000多所高等院校,再乘以專業數,數量十分驚人,別說人腦了,算法也同樣無法面面俱到。但從另一個層面說,或許也在揭露更深刻的真相:人生,終究是無法被精確計算的。
把3000多所高校、800多種專業全部收入囊中,提供一個準確的人生指南,這是連AI也無法做到的。或者說,這是終究無法做到的。
這種巨大的信息量本身,就意味著一個異常復雜廣闊的現代分工結構,很難被簡單的信息梳理完全掌握。也正因為這個結構如此復雜,當中會有種種意料外的變量。就像當初志愿填報服務所承諾的“前景”,也可能在長線人生中發生偏移。
追求確定性固然是一種天性,但社會發展、人生軌跡又是動態的過程,想全方位地捕捉,本身也不太現實。
既然如此,在填報志愿時也不妨返璞歸真,多做自己的功課,多問問自己的內心:去學校官網看看,相關專業描述是否對得上自己的脾胃;直面自己的興趣,去選擇自己喜愛和擅長的領域。回歸自身,或許也是應對信息過載的一個方式:把自己作為航標,才不至于在云山霧罩中迷茫。
至于志愿服務、AI填報這些新近出現的“解決方案”,也不妨讓它們回歸到合理的位置——當作一種輔助工具。切不可本末倒置,把技術或“名師”當作救命稻草,全身心地押注。
無論如何,人生是自己走出來的,算法或許能算出某個專業的特征,但是無法決定你行走的姿勢。是持續學習,還是就此躺平;是追尋熱愛,還是隨波逐流,這些AI算不出來,每個學生卻必須想明白。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