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AI電影未來怎么走,上影節AIGC競賽單元給出了答案

從幕后創作到紅毯聚首,全球最優秀的AI創作者們,在上海國際電影節掀起了一場團建。
6月21日,第27屆上海國際電影節“SIFF ING青年新銳影像計劃”AIGC單元的創作者們,受邀來到上海電影節的舞臺,參加現場展映及交流,榮譽頒發、探索課堂、優秀短片市場放映,并亮相上影節閉幕紅毯。
不再是透過屏幕去感受AI技術和創作的動態,上海國際電影節為全球影視人提供了一個AIGC創作的創新試驗場。
今年,上海國際電影節推出“SIFF ING青年新銳影像計劃”,聯合即夢AI,首次設立“AIGC單元”,成為國際A類電影節中首個開設AIGC競賽單元的創舉。這既是對當下炙手可熱的AI影視創作趨勢的呼應,又以國際節展的平臺進一步推動了AI技術在影視創作中的應用和創新?。
“AIGC這兩年,每年都有進步,最早開始應用,我就在做評審,最開始的時候大家還是有點太沉迷技術,現在看,大家一定程度已經得心應手了。”
作為今年上海國際電影節SIFF ING青年新銳影像計劃的終選評審會主席,王紅衛很大的感受是創作者AI創作的主體性更強了。
AI技術正加速融入影視創作,AIGC正從邊緣實驗走向主流表達。在此前的金爵開幕論壇上,黃建新導演更提到,未來的電影將分為三種:真人電影、動畫電影和AI電影。
此時出現的SIFF ING青年新銳影像計劃AIGC單元,不僅展現了技術驅動下的創作革新,也釋放出創作者對敘事、倫理與情緒的深度思考。從AI工具的探索到“創作主體性”的回歸,青年創作者們正在用AI拓展影視的邊界與未來的可能。

AIGC創作者在上影節
搞起了“團建”
6月21日上午,本屆上海國際電影節AIGC單元的6部入圍作品《風吹過那拉提》《回溯藥》《金魚》《清理》《潛入夢海》《我的外星女友》在上海影視市場進行了市場放映和映后交流。

放映現場座無虛席,創作者和觀眾們沉浸在創意激蕩與未來影像的奇妙共鳴中。
今年,上海國際電影節開啟的“SIFF ING青年新銳影像計劃”聯合即夢AI首次設立“AIGC單元”。通過即夢AI平臺官網收到了超過2600多部作品投稿。通過即夢AI的支持,更多AI創作者們得以完成他們的作品走,并走上了國際節展的舞臺。
對AI創作者們來說,SIFF ING的一天豐富且印象深刻。上午,在評審團主席王紅衛與終審評委羅冬、俞白眉、郁笑灃、張宥浩的見證之下,創作者們在榮譽頒發儀式上收獲了業界的寶貴認可。
在展映之后,上影節又為AIGC創作者們準備了新銳影像計劃探索課堂等系列活動,知名導演、攝影師羅冬作為首位導師,與青年創作者展開深度對話,現場碰撞不斷。
在這一天的最后,AI創作者們受邀踏上第27屆上海國際電影節閉幕式,留下了屬于他們的高光時刻。

除了入圍作品的導演,許多即夢AI的創作者們也來到了現場。比如此次進入AIGC單元30部候選作品的董晶暉。
“這一次的獲獎影片里面,其實有很多專業科班出身的導演,這對于我們幾年前開始建立的AI社群來說,其實是一個很好的切磋和學習的過程。”候選AI短片《鬼飲食》的作者董晶暉說道。
回味6部入圍AI短片,不僅在畫風上展示了AIGC的多元表現力,更因創作者在其中注入的思想深度令人印象深刻。它們以動畫或真人的形式,探討外星科幻、時間旅行、職場焦慮、科技倫理等主題。
《風吹過那拉提》是真人畫風短片,呈現維吾爾少年在草原之上,尋覓風中父親足音;《回溯藥》則是科幻題材,通過穿越的概念,呈現時空博弈;《金魚》是一部怪誕驚悚動畫短片,隱喻當代打工人的處境;科幻風格的《清理》,通過真人的畫風演繹,借助清潔機器人探討“干凈”與“責任”的邊界;《潛入夢海》講述一位沉溺在痛苦中的警察,通過腦機交互的時空之旅逆轉宿命;動畫短片《我的外星女友》則主要呈現外星女友和地球男友的爆笑戀愛日常。
作為本次AIGC單元的終審評委,導演羅東對其中幾部影片有特別的感觸。他指出,《潛入夢海》高度還原了一起2007年馬尼拉游客被劫持的真實新聞事件,走了先AI短片再真人電影的路徑,這樣的路線已經非常接近電影創作本身;《清理》呈現AI與人類共處的復雜情緒,作品呈現的完成度令他驚喜;而《金魚》雖選取看似普通的職場題材,卻因AI動畫的呈現,讓主題煥發出生動新意。

AI創作更得心應手的階段,
AI的角色到底是什么?
隨著AIGC影像創作的持續進化,上海國際電影節這樣的國際A類電影節設立AIGC單元以及制定相應評選標準的過程,本身也在回應一個核心命題:在當代影像語境中,AI究竟扮演著怎樣的角色?
“我比較看重創作者在利用這些AI工具的同時,能不能保持住自己的創作的主動性。”
終選評審會主席王紅衛強調,在評選這些影片時,他看重的是創作者是否展現出對劇本、故事與敘事結構的深度理解,以及對鏡頭語言和視聽表達的縝密把控。他希望從作品中看到創作者明確的創作意圖和有意識的表達目標,而不僅僅是技術層面的堆砌或偶然性的美感。

此次獲得AIGC單元最佳視效榮譽的作品《金魚》實際上是即夢AI的創作者去年制作的作品,在上影節的榮譽之前,已經被小范圍傳播、獲得了一些肯定。此次獲獎,一定程度上也是這種評選標準的體現。
阿米表示,《金魚》能在現在再度獲獎,一方面讓他感到驚喜,另一方面也讓他思考,AI影片本身是否具備一些歷久彌新的元素,能夠超越一些時空限制,且不會因為技術的迭代而被稀釋掉,這可能是電影節看重的。而此次獲獎,也讓他更堅定地想去做一些經得起時間考驗的AI影片內容。
強烈而極簡的色彩對比,外加一些紛繁的元素,情緒表達的沉淀,再加上強剪輯風格,使得《金魚》成為了一部風格獨特的動畫短片。
摘得最佳創意榮譽的《潛入深海》,有著完整的敘事閉環,在現實感的基礎上,AI幫助它打破了原本電影創作的物理調度限制,使得它在轉場上凸顯了AIGC的獨特優勢,并因此呈現了男主警察的留在記憶里的難以釋懷的痛苦。
獲頒最佳導演榮譽的《清理》中情緒細節的刻畫則是它在一眾影片中突圍的關鍵,它探討AI與人類共處的倫理,也彰顯冷峻的哲思,AIGC短片跳脫出了技術呈現,回歸到人文思考之中。
這些作品,無論在技術或題材上,都展示了創作者對敘事、主題與表達節奏的更為清晰的把控。

“AI有點像是導演跟攝影指導和美術指導溝通。”阿米指出,AI在創作流程當前主要應用于前期階段,類似于傳統影視制作中的籌備與拍攝環節。
在創作者的工作流程中,AI就像是實拍時的“進組拍攝”,是構建畫面和創意表達的關鍵步驟。而后期如剪輯、合成等部分,仍延續著傳統制作模式。因此,AI更像是早期創作中的輔助拍攝工具,承擔起畫面生成與創意實現的初步任務。
“就像你擁有了一個團隊。”作為評委,羅冬導演自己也在使用AIGC進行影像創作,他感到,AI使得創作者不再一個孤獨地工作。盡管電影創作本質上常常是孤獨的過程,但AI的出現如同一個無形團隊的支持,它的規模和效能則取決于創作者如何選擇工具、進行訓練與互動,最終AI也會反過來豐富和激發創作本身。
而這種相互反哺的關系,是AI輔助創作中最具魅力的部分。

上影節X即夢AI,
AI+影視融合在路上
AI進入影視制作勢不可擋,那么,AI在影視行業的應用會產生哪些新的可能性?
基于此,王紅衛對青年創作者提出了一些建議。他指出,首先,AI將成為下一代創作者必須掌握的基本技能,就像當年從膠片過渡到數字影像,或作家從紙筆轉向電腦寫作一樣,這是一種“換筆”的時代轉型;其次,創作者不能依賴AI工具,而應始終堅持自身的創作主體性;最后,他強調,真正重要的是從與AI的持續互動中發現傳統手段無法觸及的新可能性——那些只有通過AI才能激發的創意路徑,才是未來創作最值得探索的方向。
在羅冬看來,這種“新可能性”不僅體現在技術演進上,更在于AI帶來的全新創作視角與方式,AIGC未來可能徹底改變創作的時間、空間與表達邊界。他回憶起自己與蘋果公司合作的經歷,在那之前,他沒有想象過直接用手機拍攝廣告大片、甚至電影短片。
所以,他認為創作本身比工具更為重要,無論是手機、AI還是其他技術手段,關鍵在于這些工具能為作品帶來怎樣的視角和呈現方式。任何媒介都有可能成為創作的載體,真正重要的是創作所傳達的內容與表達的深度。
“AIGC未來可能性太大,我覺得已經可以去完成一部很好的電影,我覺得一定是我們未來可見的,而且它可以跨越地域,跨越時間,跨越季節的變化,跨越演員的周期。”羅冬強調,AIGC擁有巨大的潛力,可能成為影視創作的重要發展方向。

對創作者來說,未來將需要在實踐過程中找到屬于自己的可能性坐標。
董晶暉原本是做游戲程序的,他在2023年初接觸到了AIGC創作,作品《鬼飲食》是他個人跳出職業舒適區的一次嘗試,這次嘗試也源于他對工具的好奇,他希望知道他想要實現的畫面在AIGC中最終能達到怎樣的一個效果。
這次實踐給他打開了一個窗口,如今他經常給一些AIGC大賽投稿。在使用AIGC的過程中不斷迭代,逐步打造出屬于自己的IP,這是他最大的目標。但在當前階段,他認為最重要的是在現有時間和條件的限制下,保持持續創作的狀態。
對阿米來說,他比較確定AI是未來自身發展的方向,但對于將AI應用于影視廣告還是短劇,還在觀望中。他認為仍然需要在實踐中不斷探索,因為目前AI在影視領域尚屬于新興業態,市場趨勢尚未完全明朗。
作為字節跳動旗下的AI內容創作與內容平臺,即夢AI一直在促進AI影像被更多地認知、接納,既給創作者提供工具,也給他們創造共舞的平臺與社群。

在王紅衛看來,技術工具方和國際電影節合作設立AIGC單元,進行橫向聯合是非常有必要的。不僅是對創作者的支持,更是在全球影像語境中為AI創作搭建對話平臺,而這一過程同樣能夠反哺技術的迭代。
此前,即夢AI啟動“未來影像計劃?AI科幻短片征集”活動,將優秀作品直通第78屆法國戛納電影節科幻電影國際峰會,使得主創團隊能在峰會上與國際知名科幻導演、制片人交流;今年3月,上海電影與即夢AI達成戰略合作,共同推出“未來影像計劃·AI動畫創作周”活動,探索AI動畫融合的邊界,且后續將在AI動漫短劇共創、AI青年創客培育、AI內容城市展廳三個維度,逐步落地雙方的戰略合作。
通過一系列持續深入的合作與項目落地,即夢AI在影視產業不斷搭建連接創作者與影視行業交流的舞臺,讓“未來影像”的想象一步步落地。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并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