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玫瑰的故事》編劇李瀟:反向操作大女主,觀眾是識貨的
6月24日,第三十屆上海電視節白玉蘭電視論壇“中國電視劇精品創作”在上海展覽中心舉行。《玫瑰的故事》編劇李瀟,以該劇為出發點,聊到了自己作為一線編劇在創作過程中的感悟。

編劇李瀟
李瀟坦言,最開始接到《玫瑰的故事》這個題材時,當時的電視劇市場上,大家都在倡導所謂的“大女主”人設,“我們要獨立,女人要搞事業,不要陷于家庭情情愛愛的漩渦里。”所以她接到的創作建議是,把亦舒原小說里面談情說愛的部分,都改成這個女孩在創立自己的事業,因為“這樣才符合當下女性觀眾的審美”。
但是,“我跟我的搭檔偏偏骨子里,都是稍微有點叛逆的人,有的市場越是什么樣,我們越有點想要逆流而行,想要試試別的做法,所以才有了現在的故事?!?/p>
李瀟回憶道,“我們著重寫了黃亦玫整個人生的感情經歷,通過對她感情的描寫,寫她的成長,寫她這一生怎么活、怎么愛,怎么選擇,怎么失去,又是怎么不后悔的?!眲〖コ龊?,她驚喜地發現,“觀眾并不像我們想象那么狹隘,不能接受一個女性去談論感情?,F在觀眾在網上看到好多年輕人說,談什么戀愛,還是專心搞事業,專心搞錢,并不是她們真的對于感情失去信心,而是因為她們害怕不能擁有,所以假裝自己不需要。”
從觀眾的實際反饋來看,李瀟認為,“一個戲劇怎么寫,往哪一個方向寫都可以,往哪個方向都是有出路的?!彼軋远ǖ匾骘L而行,“作為創作者,不要覺得現在流行什么,就一定要朝著流行,朝著輿論,朝著現在話題度最高的那個方向去,有的時候你逆著走,可能有不同的收獲。這個過程中,最關鍵要找到自己方向之后,要堅定這個方向,創作最怕在一條路上變來變去,一會兒往東,一會兒往西?!?/p>
她還提到了《山花爛漫時》《我的阿勒泰》《小巷人家》等精品劇集的題材,“他們創作的時候,都不是當下最流行、最熱的題材,甚至是一些很冷門的題材。我覺得挺佩服創作者的,他們勇敢去做,勇敢去堅定了這條道路,理所應當他們收獲了?!贝蠹乙獙τ^眾有信心,“我們觀眾還挺識貨的,有的時候我們對于市場單一的揣度,在于我們自己的狹窄?!?/p>
《玫瑰的故事》劇照
談到與導演汪俊的合作,李瀟說,“導演總結過,這個有點像海德格爾的話,人應該詩意棲居在這個世界上,這是一種哲學理念,是認為世界不應該被現代技術所操控和量化,詩意不僅僅是風花雪月,而是對存在之真理的原始命名,讓人類恢復與自然的關系,擺脫工具性的統治。”當時,李瀟心里的那塊石頭就落地了,“導演是能理解我們想要表達什么的,大家對于這個題材、這個故事的認知是一樣的?!?/p>
李瀟直言,“創作本來已經很難了,還要花時間去說服彼此,花時間去吵架,花時間去南轅北轍,這是得不償失的。投資方一開始做了非常聰明的選擇,所有的主創,我們勁往一處使,這個是很重要。相同認知的人,可以事半功倍?!?/p>
她將自己在心理學方面的探索和研究應用到了劇本上,所有的人物塑造都有一個心理學的理論作為基礎,人物的每一個選擇都是按照真實人性出發的,“不美化主角,每個人都有人性弱點和光芒。”
談到短劇對長劇的擠壓,李瀟說,“年輕創作者很焦慮,寫了很迷茫,有時候一個弱小的個體,是沒有太大的辦法的。我自己對抗焦慮的辦法就是學習,你如果感覺到焦慮,你就去掌握一門新的技術。我在研究心理學,它反哺到我的創作?!?/p>
《玫瑰的故事》的另一位編劇王思,40歲才從IT轉行而來,她接觸的所有的戲劇理論也好,寫劇本的技巧也罷,全都是重新學習的。李瀟坦言很佩服,“人真的要有終身學習的能力,要有終身學習的意愿,我們把這個品質放在黃亦玫身上。”

《玫瑰的故事》劇照
說到揚長補短,李瀟有時會思考,“短劇滿足了觀眾什么樣的情緒價值?它填補觀眾什么樣的時間段?”如何將兩種劇的優點反哺到實際創作中,“如果長劇一味短劇化,反而喪失了自己魅力,我們應該去看看短劇給不到觀眾什么,我們在長劇里擴大化,讓長劇給它?!?/p>
最后,李瀟認為,短劇給了年輕人一些實際上手操作的機會?!拔覀円鼍烽L劇,希望電視劇再有蓬勃的生命力,我們靠的是這些年輕人。他們比我們要更有生命力,更有創造力,希望我們這些前輩,我們吃到了時代的紅利的人,這些人能成為溫柔的前輩,我們能夠帶帶他們,給他們署名權,讓他們才華能夠展現?!?/p>
像《玫瑰的故事》這樣的“高舉高打”,雖然“保險”,卻“不容易復制”。聚沙成塔,年輕的人,有創造力的人,“他們只要認知是一樣,勁往一處使,也有機會做出精品長劇,給他們一些機會,不要他們很失望離開這個行業?!?/p>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