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用AI聯通】系列報道之九 AI賦能 為綠水青山筑牢“數智屏障”
【用AI聯通】系列報道之九
AI賦能 為綠水青山筑牢“數智屏障”
在江西省自然保護地建設中心,電子屏上的數字實時跳動,中國聯通助力打造的綜合性生態監管平臺,正在對江西省15個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現有29個系統平臺及1333臺設備進行數據融合、共享和交換,目前已整合各類影象及監測數據超30萬份……
這組數字的背后,折射出生態環境治理底層邏輯的深刻變革。在生態文明建設邁入高質量發展的新時代,人工智能正加速融入生態環境治理體系,在數字孿生水利建設、生態環境智慧治理、自然資源數字化治理能力建設等方面,為綠水青山筑牢“數智屏障”。
AI水利智能體,拓寬水利治理新邊界
在近期于天津召開的第二十屆中國水博覽會上,中國聯通以“融合創新啟新篇,聯通‘智’水領未來”為主題,展示了水利智能體、“天空地水工”一體化監測感知、數字孿生流域、數字孿生水網、數字孿生工程等數智融合助力數字孿生水利建設的探索和實踐,吸引了大量專業觀眾駐足觀看。
中國聯通依托全新元景大模型2.0推出水利“私域”知識庫,構建洪水預案智能體,實現洪水災害預案智能生成,輔助水利主管部門快速輸出洪水應急預案,優化物資調配方案;基于人口信令大數據構建了洪澇災害人口監測模型,著力解決在應對突發水災害事故過程中存在的預警通知人群不精準、無法準確及時評估預演的淹沒區域和預案的泄洪區域人員情況等現實問題,同時還能對洪澇災害后人口轉移、安置、回流情況進行監控,探索全局最優調度方案,更好地把握水災害防御主動權。
AI監管與多元數據,助力生物多樣性保護
基因多樣性、物種多樣性和生態系統多樣性構成了萬千生命,也構成了人與自然。
江西全省有15個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和1個武夷山國家公園,占地25.8萬公頃,具備豐富的自然資源以及多樣的生態系統,棲息著數量眾多的珍稀動物。然而,江西省內的各保護區設備和系統相互獨立,使得省級層面難以直觀有效了解各保護區建設與管理實際。
中國聯通發揮自身在數據治理領域的沉淀,對江西省15個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現有29個系統平臺及1333臺設備進行數據融合,建成綜合性平臺,平臺功能涵蓋自然資源保護區各類資源、生態監測及保護管理,對工作數據進行融合、共享和交換。通過AI、大數據技術與自然保護區業務的結合,實現了保護區內生物的實時監測及分析,對資源違法問題預判和預警,有效提升江西省生物多樣性保護成效。目前,已累計匯集、分析了全省15個國家級保護區的各類監測及影像數據超30萬份,涵蓋自然資源保護區各類資源、生態監測及保護管理功能,僅2024年就精準識別物種239種。
AI“生態大腦”,深化生態監管場景應用
“浙”和“江”,中國省名里唯一飽蘸“雙水”的省份,山山水水見證了這里的生態變遷。
“綠水逶迤去,青山相向開。”每到假日,不少游客直奔浙江的青山綠水而來:從浙北水鄉古鎮到浙南村落田園,從浙西秀山麗水到浙東海島漁村,處處如詩如畫。然而,如此詩畫美景也曾因“污染”蒙塵——浙江曾排查出48萬家重點污染源企業,面對重污染行業集中、環境風險源多且分散的局面,傳統的人工監管模式難以讓生態環境管理部門實現對污染源企業做到全面覆蓋和高效響應,部門協同治理能力較為薄弱。
“生態大腦”、“美麗浙江”駕駛艙
以此為背景,中國聯通為浙江省生態環境廳打造了生態環境“大腦”項目,構建起全省生態環境數據底座,匯聚了浙江全省的生態環境數據,歸集數據量從15.6億條提高到167億條。通過3×3公里的網格顆粒度污染溯源,實現了浙江全省的“精準治氣”,空氣質量預測時長由5天增至7-10天,空氣質量預報準確率由85%提升至90%。基于已匯聚生態環境數據和專業模型,搭建元景MaaS+DS生態知識庫,提供環保執法、環評報告、排污許可證核發、環保應急等智能體服務,知識問答準確率提升至90%以上,環評報告撰寫效率提升20%。
與此同時,“AI生態環境‘大腦’”還能夠對轄區秸稈焚燒、非法闖入、非法排污等異常情況進行預警。目前該項目已覆蓋省市縣三級環境管理人員2萬余人,已歸集數據共191億條,向131個單位263個系統提供數據共享,接口被調用20246萬次。
生態環境大模型
今年2月,生態環境部、國家發展改革委等16部門聯合印發《關于加強生態環境領域科技創新 推動美麗中國建設的實施意見》,提出到2035年,環境監測和模擬等一批關鍵技術和設備裝備水平大幅提升,全面實現綠色低碳科技自立自強。這也成為了中國聯通以融合創新續寫生態文明建設的更高目標。
生態變“綠”,生產逐“綠”,也必然會推動著生活向“綠”。未來,中國聯通將繼續以“建設一個天藍、地綠、水清的美麗家園”為目標,以數智融合助力生態文明建設邁向更高水平的精準化與智能化。
撰稿:王歡、王皓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并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