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卡牌失控,小學生淪陷!怎么預防?
近年來,一個新興的經濟名詞“谷子經濟”已成熱潮,不過這與農業可沒什么關系。
“谷子”,即英文“goods”的諧音,指的是以動漫、游戲、偶像等流行文化元素為主題的周邊商品。
“谷子”火了,卡牌游戲在這股熱潮下也隨之誕生。

小馬寶莉、奧特曼等知名IP也紛紛進軍卡游圈,并在2024年狂攬100.57億元。
而今年年初爆火的哪吒,不亞于成為了谷子圈的“頂流”,通過“盲盒+稀有卡”的模式。
眾多吃谷人群瘋狂搶購,導致盲盒、稀有卡出現斷貨的現象,天價盲盒、天價卡牌等也是數不勝數。
隨著谷子經濟、卡牌等火爆度越來越高,它的市場已擴大至小學生群體,成為他們社交的貨幣。
媒體報道稱,隨便走入一家谷子店,往往發現小學生的蹤影無處不在。
打開社交平臺,總能看到很多未成年分享的吃谷日常。
在這“盛大”的現象中,便逐步衍生出了一支小學生群體吃谷隊伍。
2024年央視《財經調查》就曝出多名小學生購買卡牌成癮,他們通常整盒購買,僅僅為了抽出其中的稀有卡片,而這往往需要花費高昂的費用進行堆砌。

曾有學生家長對媒體表示,孩子半年消費了近10萬元購買各種卡牌。
不僅如此,一些卡片評級店鋪會大肆收購稀有卡片,然后高價出售給小學生,隨著這種不斷炒作的熱度蔓延至小學生群體,越來越多的未成年沉迷其中無法自拔。
對此,2021年至今,多地消保委、市場監管等發出消費提醒。
寧波消保委在“六一”國際兒童節特別提示,警惕文具盲盒引發孩子購買成癮。
中衛市場監管發出消費提示,要關注未成年人的消費行為和心理狀態,防止其因購買卡牌盲盒而沉迷其中,影響學習、社交和身心健康。
佛山消保委也提示,家長應引導孩子正確認識集卡產品的不確定性本質以及其背后的博彩屬性,走出用卡社交的誤區。
萬物皆可抽,卡牌的概率性玩法也被復制至其他產品。
“盲盒筆”同樣引發家長恐慌。

廣州一家長告訴媒體記者,孩子們抽卡后對盲盒文具上癮,為集齊不同款式而買入一堆筆。“概率性玩法被移到小孩子接觸到的各種事物、文具當中,太可怕了。”
卡牌銷售一直在增加,而未成年人上癮問題不容小覷。
為何會形成這樣的狀況,如何防范,如何讓未成年人不再沉迷?
對此,南方都市報記者黃培和書樂進行了一番交流,本猴以為:
禁止未成年人購買卡牌,學校附近禁止相關銷售,或許能起到一定效果。

誠然,盲盒和集換式卡牌還是有一定區別,盡管都有“抽盲盒”的玩法,但集換式卡牌還有牌類游戲的競技特征,不能一概而論。
同時,奧特曼、小馬寶莉等卡牌在青少年中流行,確實有潮流玩具和卡牌廠商相關商品的推動作用,但家庭教育和學校管理也須進一步跟上。
某種意義上,相對價格更便宜的卡牌,成為了價格高昂的盲盒的平替,也成為了零花錢不多的未成年人的心頭好。
而且,卡牌的隱蔽性,也較之盲盒更容易被未成年人帶入校園。
客觀上來說,卡牌制作發行公司確實有一定的社會責任,但全然指責其推波助瀾則大可不必。
或許,現在應該類似禁止香煙銷售給未成年人一樣,在校園外一定范圍內,禁止店鋪銷售卡牌,以及和抽卡性質相似的盲盒文具(如文具筆)。
同步,在法律法規和相應的規章制度、管理規范上,在全國層面上將卡牌等帶有盲盒性質的新品類,快速納入監管中,一出變種即納入管理,杜絕未成年人抽卡。

畢竟,后續橡皮、文具盒、書皮也可能盲盒化。
甚至于,所有文具盲盒化、卡牌化,美其名曰谷子經濟進校園。
所以,相關的規范要跟上,對所有帶有抽取概率性質的文創產品,都要避免和未成年人過多接觸。
一切為了孩子,相關規章對禁入品類的定義不妨寬泛一些。
同時對查處的案例從嚴從快處理,并通過傳媒向社會做出警示,達成敲山震虎的目的。
此外,卡牌游戲的相關公司,其實也有自己的可持續發展難題存在。
IP瓶頸將成為卡游行業發展的最大威脅。
這些爆火的IP授權費用高昂,對營業收入會形成不小的威脅,而在未來,自家IP能否打開市場、吸引消費者,也是一個極具挑戰的考驗。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并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