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獨家|押注核聚變,中石油昆侖資本將成為中國聚變能源公司第二大股東
在中國油氣行業占絕對主導地位的中石油,攜巨資押注核聚變未來。
中油資本(000617.SZ)近日公告,擬出資6.55億元,與控股股東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有限公司、中國石油天然氣股份有限公司以自有資金按原有持股比例共同向參股公司中國石油集團昆侖資本有限公司(下稱昆侖資本)進行增資,用于投資可控核聚變項目。此次增資合計出資金額為32.75億元。
一位知情人士向澎湃新聞透露,中石油此舉是為了入股中國聚變能源有限公司(下稱中國聚變公司)。油氣巨頭中石油,將通過昆侖資本成為這一核聚變“國家隊”僅次于中核系的第二大股東。
可控核聚變被視為“能源終極解決方案”,氘氚聚變是目前認為最可能實現的一種。其使用的“燃料”是氘和氚,氘可以從海水直接提取,氚可以由氘和鋰發生反應制得。據估算,地球上海水中蘊含的氘足夠人類使用幾百億年。2024年年底,由中核集團牽頭,聯合24家央企、科研院所、高校等組成的可控核聚變創新聯合體在四川成都宣布成立,同一場合,中國聚變能源有限公司(籌)正式揭牌。
一切有跡可循。
今年4月中旬,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反壟斷執法二司公示《中國石油集團昆侖資本有限公司與上海未來聚變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收購中國聚變能源有限公司股權案》。公示文件顯示,中國聚變公司的主營業務為可控核聚變研發并致力于電力生產與供應業務。交易前,中核集團全資持有并單獨控制中國聚變公司;交易后,中核集團直接和間接持有中國聚變公司57%股權、昆侖資本持有20%股權、上海未來聚變公司持有11.81%股權,三者共同控制中國聚變公司。
其中,上海未來聚變公司于2024年11月20日在上海成立,系為投資中國聚變公司而設立的平臺公司,不開展具體業務。該公司的最終控制人為上海國有資本投資有限公司、上海電氣控股集團有限公司、申能(集團)有限公司、上海大零號灣投資發展(集團)有限公司。
上海未來聚變公司是規模達100億元的上海未來產業基金旗下分支之一。上海未來產業基金此前宣布,中國聚變公司是該基金首個直投項目,也是上海國投公司在未來能源領域的重大戰略布局。
據澎湃新聞多方了解,除上述三方之外,中國聚變公司的股東方還包括國家綠色發展基金、浙能電力(600023.SH)等。
2月28日,中核集團所屬中國核電(601985)、浙能電力曾公告增資入股中國聚變公司,投資金額分別達10億元、7.5億元。由浙江省最大能源企業浙能集團控股的浙能電力主營火力發電,但深耕核電市場,參與投資了秦山、三門、金七門、三澳等浙江省內核電項目。
中國聚變公司并不是中石油首次在核聚變領域布局。
澎湃新聞查詢天眼查發現,昆侖資本還在聚變新能(安徽)有限公司持股20%,后者是中國科學院合肥物質院等離子體物理研究所在磁約束核聚變領域的成果轉化平臺。聚變新能的股東方包括安徽省與合肥市國資、中科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全資控股的合肥科學島控股有限公司、昆侖資本、蔚來旗下蔚聚科技(安徽)有限公司等。
石油企業布局核聚變并不稀奇,甚至可以說已成為一種潮流。
全球來看,石油和天然氣行業一直在大量投資聚變能公司,在各國力爭2050年前實現凈零排放的大背景下,傳統化石燃料陣營加速使其投資組合更多樣化。近年來,殼牌、雪佛龍、埃尼、西方石油、挪威國家石油公司等行業巨頭都在核聚變能源領域進行了投資。
近年來,可控核聚變的政策支持力度持續增強。2021年《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于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做好碳達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見》首次將可控核聚變列為“低碳前沿技術攻關”的重點領域;2023年以來,國務院國資委啟動實施未來產業啟航行動,明確可控核聚變領域為未來能源的重要方向;在國家能源局今年二季度新聞發布會上,國家能源局綜合司副司長張星表示,將大力支持第四代核電技術、小型模塊化反應堆、核聚變等前沿技術的研發攻關。
今年3月,中核集團宣布新一代人造太陽“中國環流三號”首次實現原子核溫度1.17億度、電子溫度1.6億度,綜合參數聚變三乘積實現大幅躍升,中國聚變挺進燃燒實驗。“中國環流三號”是我國自主研制的可控核聚變大科學裝置,其能量產生原理與太陽發光發熱相似,因此被稱為“人造太陽”。“雙億度”標志著中國可控核聚變向工程化應用邁出重要一步。為實現聚變能源,需要提升等離子體綜合參數至聚變點火條件。
業內普遍認為,實現核聚變是一場漫長的科技馬拉松,需要持續攻關。盡管資本市場上聚變概念屢屢升溫,但對于工程應用而言,核聚變還有一些關鍵核心技術有待攻克。
中核集團聚變領域首席科學家段旭如曾對澎湃新聞表示,“中國環流三號”的目標是驗證聚變堆物理與工程相關技術的可行性,還不是直接發電。按照我國核能發展戰略,其應用預計在本世紀中葉(約2050年前后)實現,預計2045年左右進入示范階段,有望在2050年前后商業化發電。后續還需突破穩態運行、材料與工程、經濟性等瓶頸。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