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二十四節氣與民間藝術|雕刻剪紙里的夏至清涼
蟬鳴始,半夏生,夏至悄然而至。夏至作為二十四節氣中最早被確立的節氣之一,在中國文化里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從天文角度看,這一天太陽直射北回歸線,北半球迎來白晝最長的日子 ,體現著古人陰陽交替、物極必反的哲學觀念。
民間藝術作為傳統文化的生動載體,蘊藏著豐富的夏至元素,無論是古代畫像石,還是剪紙、玉器、木雕、竹雕等,都以種種形式呈現了消夏避暑的生活理想。
文物里的納涼、蓮荷與物候
古代畫像石多誕生于漢魏時期,廣泛分布于山東、河南、四川等地,內容涵蓋神話傳說、歷史故事、生產生活等諸多方面 ,宛如一部部生動的歷史畫卷。在一些畫像石中,可以能找到與夏至相關的天文現象描繪。比如,有的畫像石刻畫了北斗七星的形象,古人通過觀測北斗七星斗柄的指向來確定季節,“斗柄南指,天下皆夏” ,夏至時斗柄指向正南方向,這一圖像元素或許正是對夏至時節天文特征的含蓄表達。
漢畫像石作為漢代喪葬建筑中的裝飾石刻,題材廣泛涵蓋社會生活、神話傳說及自然景觀,盡管未出現現代意義上的“避暑場景”,但通過宴飲樂舞、水榭閑居、神話仙境等題材,漢代人將消夏避暑的生活理想融入石刻藝術。如上世紀五十年代出土于山東莒縣東莞鎮東莞村漢墓的畫像石,中分三層,上層為周公輔成王圖,中層為樂舞百戲圖,左上角二人手執便面,為觀樂的兩位主人納涼,左下角刻三個奏樂者,右上角一人擊鼓,右下角一人踏鼓而舞,其前后各有一人。

莒縣出土的漢代長方石板畫像石(局部)
此外,刻寫蓮荷、鹿角的,也多與夏季物候相關。如蕭縣漢畫像石《鶴、魚和荷圖》,二只仙鶴左右分列,爭食魚兒,下面刻畫有蓮荷,出污泥而不染。

《雙鶴銜魚荷花圖》
“一候鹿角解,二候蜩始鳴,三候半夏生”,這是古人對夏至三候的描述。在山東一些畫像石中,似乎能尋覓到這些物候的影子 。如出土于山東福山東留公村漢墓中的畫像石,中心圖案為兩鹿對首而臥,占據了畫面的中心和大部分位置,細節刻畫精細,鹿首有犄角,五官和身上的斑紋清晰可見,姿態安然恬靜 。

山東畫像石中的兩鹿對首而臥
民間藝術里的玉雕與陶瓷中,反映夏日蓮荷的圖案尤多,如臺北故宮博物院收藏的玉荷蓮,作三蓮蓬相連狀,外包以荷葉、卷枝,通體透明的清綠,極有清涼之意。

玉荷蓮
六朝青瓷首現蓮瓣紋,如一件青釉蓮花尊以蓮花為主要裝飾圖案,在一件器物上集中了浮雕,模印、刻劃等裝飾手法,將蓮花紋恰當地裝飾在每個部位,或仰或覆,或高或低,巧妙穿插,上下呼應,創造了藝術造型;元青花蓮池鴛鴦紋中,荷花狀如麥穗飽滿,水藻帶波紋,鴛鴦相逐生趣盎然;清代青花番蓮紋扁壺全器以青花繪制圖案,頸部飾花葉紋,腹部飾轉枝番蓮紋,一片清透之意。

青花番蓮紋扁壺
民間雕刻中的蟬鳴與清風
王維詩有“蟬噪林逾靜”,在民間藝術的璀璨星河中,蟬以其豐富的文化內涵和精美的藝術表現形式,在玉器和木雕等領域綻放著獨特的光彩。
早在新石器時期,石家河文化中的玉蟬就已展現出獨特的魅力,其體型短、扁、寬,蟬腰略束,造型抽象夸張,卻又生動地捕捉了蟬的神韻。到了漢代,玉蟬的制作達到了一個輝煌的階段,漢代玉蟬多為用于陪葬的含蟬,古人視蟬的羽化是重生,希望死者靈魂得到安息,轉世再生。漢玉蟬主要有舌形、水滴形和精雕蟬等類型,制作精美規矩,造型飽滿生動。

漢代玉蟬
在民間藝術的數千年傳承中,竹雕、木雕與磚雕以其獨特的材質和精湛的技藝,留存下諸多消夏與納涼題材的佳作,這些作品宛如時光的切片,生動展現了往昔人們在炎炎夏日里的悠然時光 。
竹雕藝術歷史悠久,文人雅士常鐘情于竹,因其有 “寧可食無肉,不可居無竹” 的高雅意趣,竹雕作品也常流露清新雅致之態。清代一件竹雕荷塘小景圖筆筒,外壁上雕刻著荷塘小景,荷花姿態各異,充滿了生機。荷葉之上,青蛙、蜘蛛及螃蟹或棲息、或爬行,形態憨態可掬,生動呈現了夏季荷塘的獨特風情,讓人仿若能感受到荷塘邊那絲絲縷縷的清涼水氣與江南水鄉夏日的溫婉意韻 。

竹雕荷塘小景圖筆筒局部

嘉定竹刻 涼亭消夏圖筆筒(王威)
《涼亭消夏圖筆筒》是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嘉定竹刻代表性傳承人王威的代表作之一,展現了嘉定竹刻“以刀代筆、書畫入竹”的獨特風格。該作以傳統文人畫題材為藍本,刻畫了古人于涼亭納涼、賞景、品茗的閑適場景,刀法細膩,構圖疏朗,兼具文人雅趣與工藝之美。
剪紙里的夏至清涼
如果說古代畫像石是凝固的歷史長卷,那民間剪紙則是靈動的生活小品,以簡潔明快的線條與鮮艷的色彩,勾勒出人們對生活的熱愛與對節氣的獨特感知。在民間剪紙藝術中,夏至主題的作品不在少數,這些作品往往構圖精巧、寓意豐富 。
在民間剪紙藝術家的剪刀下,或以農家生活,或以蟬、西瓜、扇等夏日生活物件為元素,或構建一幅幅生動的夏日納涼圖。如《夏至:竹草編織富足夢》是上海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傳承人錢炳榮創作的剪紙作品,以傳統工藝詮釋節氣文化,融合自然意趣與人文情懷。生活富足:借竹編器物(如扇、席、籃)的實用功能,表達先民順應天時、創造美好生活的智慧愿景24。

《夏至:竹草編織富足夢》,非遺傳承人錢炳榮
民間刻紙《夏至》中,刻一蟬趴在柳枝上,振翅欲鳴,那薄如輕紗的翅膀被刻畫得栩栩如生,仿佛能聽到它在夏日里奏響的樂章,一種濃郁的夏至氛圍觸目可見 。

“夏至”刻紙作品 姜峰

“夏至”剪紙作品,史萍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