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4人法律咨詢公司兩年如何拿下千萬法律服務大單?
一家成立于2022年8月17日,只有4名員工的公司,從2023年開始頻頻拿下深圳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深圳市住房公積金管理中心和法律有關的招標單,是天賦異稟還是神兵天降?律師事務所與法律咨詢公司(或法務公司)一直存在的法律服務市場份額、市場價格之爭,從暗流涌動的冰面浮出,一時間掀起軒然大波。
中標:4人公司拿下345萬元
信訪投訴專項法律服務項目
近日,有多個網帖爆料,一家名為“圳向未來法律咨詢(深圳)有限公司” (備注:以下簡稱圳向未來公司)以投標方式再度拿下深圳住房公積金管理中心2025年度“信訪投訴專項法律服務項目”,金額為345萬元,實際合同金額為347萬8628元。中標公告發布時間為5月6日,合同公示時間為5月13日。
該項目共有5家投標單位,其中兩家為律師事務所(德和衡律師事務所,微眾律師事務所),兩家為科技公司,一家為法律咨詢公司。由于兩家律師事務所未提供中小企業聲明函,失去投標資格,投標評分表為0分。

讓網友質疑最大的其中一點就是中小企業聲明函的提供。有法律界專業人士核查資料發現,該服務項目招標文件中的通用條款要求提供的“中小企業聲明函、殘疾人福利性單位聲明函、監獄企業聲明函”均為可選項,投標人可根據自身實際情況填寫,不符合要求的投標人可以不填寫或直接刪除相應的聲明函。
但是在專用條款中,以上是必選項。招標文件中特別指出,“當出現‘專用條款’和‘通用條款’表述不一致或有沖突時,以‘專用條款’為準。”
眼尖的網友發現,在深圳市住房公積金管理中心“2025信訪投訴專項法律服務項目”(編號SZDL2025000560)的招標中,ISO9001質量管理體系認證證書與ISO45001職業健康安全管理體系認證證書,兩個與法律服務毫無關聯的證書占100分,具有30年以上律師執業經歷的選項只有22.2分。
巧合的是,圳向未來公司恰好有以上兩個ISO認證證書。
記者注意到,在中標公告中,出價最低的是微眾律師事務所的310.3萬元。但公告也特別備注,“廣東微眾律師事務所”和“北京德和衡(深圳)律師事務所”未按招標文件要求提供“中小企業聲明函”故不通過資格性審查。
參與投標的兩家律所沒有提供中小企業聲明函,是工作上的疏漏,還是根本就無法提供?記者據此向法律業內人士咨詢了解到,律師事務所屬于合伙機構,這個合伙機構比較特別的地方在于,律所不需要經過工商管理部門、市場監督管理部門注冊,而是直接向司法廳注冊。也就是說,律所不是企業,沒有營業執照,所以就無法提供“中小企業聲明函”。
律師事務所是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律師法》設立,取得由省級司法行政機關頒發的執業許可證(我省發證機關為廣東省司法廳)的律師執業機構,是律師唯一的執業機構,其信息可在全國律師執業誠信信息公示平臺(https://credit.acla.org.cn/)進行核實。
法律咨詢公司、法律服務公司、法務公司等法律服務機構一般是在市場監管部門或民政部門登記注冊,持有《企業營業執照》或《法人登記證書》的有限責任公司、個人獨資企業、個體工商戶或者社團組織等性質機構,并非律師的執業機構。
那么問題又來了,有多位律師向深圳新聞網記者提出:政府部門的信訪法律工作為什么要針對中小企業來安排呢?難道中小企業比律師事務所更具有專業?此專用條款是否就排除了所有的律師事務所,“因為沒有一家律師事務所可以提供中小企業證明。”
據不愿意具名的報料人向記者提供的線索,圳向未來公司中標的某項目擬提供服務的團隊人員為6名外聘人員,也是律師,均來自“廣東素*律師事務所”,該律師事務所于2023年11月27日設立,執業律師共6人,位于龍華。


也是在去年,圳向未來公司獲得深圳住房公積金管理中心2024年度“信訪投訴專項法律服務項目”,價值591.064萬元。
2023年,圳向未來公司登記在案的參保人數為4人。
起底:兩年內拿下上千萬大單
這是一家怎樣的公司
記者通過企查查可查到的中標公告和合同驗收等信息顯示,從2023年到2025年,圳向未來公司獲得的各項招標項目總金額超過一千萬元。
記者不完全統計,從2023年7月28日到2025年5月13日,中標總額為1145.2088萬元,主要的服務單位除了深圳市住房公積金管理中心(591.06萬+347.8628萬=938.9228萬元)外,多集中于深圳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19.778萬元及各區管理局(涉及大鵬管理局49.33萬元、龍華管理局17.58萬元+19.2萬元=36.78萬元、南山管理局24.874萬元、坪山管理局9200元)。
全國各地的法律界人士如今正在以吃瓜的態度圍觀:這是一家怎樣的公司,它為什么能斬落品牌律師事務大所,異軍突起?

記者注意到,圳向未來公司成立的幾年間,就登記機關、名稱、經營項目范圍、管理人員以及投資人等做過幾次變更:
2024年4月23日,公司完成了一場令人矚目的華麗轉身,名稱由“圳向未來數字科技(深圳)有限公司”,變更為“圳向未來法律咨詢(深圳)有限公司”,以“法律咨詢公司”的新身份重新登場。
同時,圳向未來公司的一般經營項目也做了變更,增加了“法律咨詢”(不含依法須律師事務所執業許可的業務)。記者發現,圳向未來公司的原始經營范圍堪稱“跨界百科全書”,從電子產品銷售到園林綠化工程,從辦公耗材制造到體育賽事策劃,業務版圖五花八門,與法律服務領域可謂毫無交集。然而就在完成名稱與經營范圍的變更后,這位“跨界選手”竟在政府法律服務采購市場上勢如破竹,在一年內連續中標總金額超千萬,占公司成立以來總成交額的90%以上。


2025年1月6日,出資人從原來的兩人(鄒博宇出資額90萬,比例90%;王錫霖10萬,比例10%),變更為一人(鄒博宇100+10萬元,比例100%)。市場主體類型由有限責任公司,變更為有限責任公司(自然人)。至此,王錫霖退出持股,也不再擔任公司監事。
憂慮:法律服務市場規則及
價格體系被瓦解?
當只有4人參保的法律咨詢公司頻頻拿下政府機關的法律類項目,律師界擔憂,法律服務市場的規則秩序以及價格體系正在被瓦解。
據公開資料顯示,截至2024年12月,深圳市共有律師事務所1398家,相比上年增加115家,增長8.96%;共有執業律師26983名,較上年增長2352人,實現連續6年增速超9%。
2024年5月16日,司法部公眾號披露,司法部、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于近日組成聯合調研組赴地方開展實地調研,聽取司法行政、市場監督管理等部門和部分法律咨詢服務機構、律師事務所意見建議,并實地走訪法律咨詢服務機構和律師事務所,并將研究規范法律咨詢服務機構有關法律政策措施,營造法律服務良好環境。
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律所合伙人認為,這個中標案和以前經常說的法務公司擾亂市場還不一樣,那些法務公司可能涉及欺詐,比如說自己是律師實際上不是律師,或者是騙當事人的錢承諾“官司穩贏”等等。這次被爆出來的投標甲方是政府部門及事業單位,那么公眾最想知道的是,這類招投標是否公平公正透明?
對此,深圳新聞網記者將繼續追蹤。
(原標題:《4人法律咨詢公司兩年如何拿下千萬法律服務大單?》)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