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奔流日記|“奔流團”從巴黎回來之后

《白相船》 張無憂 作
·寫在前面·
2024年10月28日,我開始在“澎湃新聞/澎湃研究所”寫工作記錄《上海日記》,不知不覺竟然寫了31篇。其中,28篇與蘇州河、黃浦江有關。12000字涉及“一江一河”的規劃、文旅、歷史,能看到方方面面為建設世界級濱水區、打造“一江一河”世界級IP所做的努力。
《奔流:全球城市人文對話》項目的進展也在里面。“奔流團”2023年9月從蘇州河邊出發,2024年4月開啟第一站巴黎對話。第二季上海與倫敦雙城對話2025年已經展開。6月,我們即將前往倫敦,展開LONDON WALKS。
從這個月起,《上海日記》里“一江一河”的內容,每月結集單獨刊發在這里,記錄之余,也幫助我深入了解“一江一河”。第一篇有點長。請讀者朋友諒解。再次感謝鼓勵。我堅持寫下去。
2024年10月28日 星期一
何為上海?
滬派江南研究團隊在田野調查時發現,“滬”的繁體字“滬”源自亭林。南朝文字訓詁學家顧野王所著《輿地志》注解,“扈”意為一種海洋捕魚工具。上海社會科學院副研究員、策展人畢旭玲在金山漁民畫家的畫上看到過這種捕魚方法,就是“很多小竹條插在地上,中間用繩子相連。海水上漲的時候,帶著魚蝦沖到岸上,回落的時候,魚蝦就被它攔住了”。
提到海岸,會想到洋山港和臨港新城,還有金山。其實金山真的有一座山,只是早已沉入海底,僅露出尖尖小島。海岸起落,向東推進。幾年前,我想專題解釋上海海岸線與城市格局的演變。公元1000年,上海的海岸才算基本定型。報道初定的名字叫“翻過岡身”。有點枯燥的地理經濟題目,和《山河:尋路胡煥庸線上的中國》有點像。華東師范大學和上海師范大學的學者給了很多意見。后來,上海博物館與澎湃研究所就此合作,題目聚焦成“魔都與新城”。海岸的故事倒是沒有深入下去,海塘的故事也沒機會講,很是遺憾,對給過我指導的朋友們心存愧疚。
2022年1月,澎湃新聞倒是刊發過一個專題,《上海的海》,介紹海洋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和傳承的工作,包括浦東派琵琶、南匯鑼鼓書、奉賢滾燈、三林舞龍。前面提到的畢旭玲女士在專訪中介紹了海洋文化變遷。
疫情期間,有次開車從一座大橋上經過黃浦江。浪奔,浪流,永不休……江水在烈日下東去,穿過喧囂的現代建筑群落。上海,突然變成一個整體的形象,震撼了我。不少人大概都被問及過,更喜歡山,河,海,還是草原,森林?這一刻,我相信,自己喜歡水。
2023年,《奔流:全球城市人文對話》項目在伙伴們大力支持下啟動。這個雄心勃勃的計劃,就是從水開始的,從蘇州河出發的。
2024年12月13日 星期五
復興島
復興島這片留白地,終于動了。
“復興島原為黃浦江中一處淺灘,由于該地江面驟寬,水流分散,加之漲潮與落潮時的水流方向不一致,在黃浦江轉折處形成一塊范圍較大的淺灘。其東為主航道,其西為運河淺水航道。1906年其雛形已形成,1915~1916年在淺灘東側拋石筑堤后,逐漸淤高,1925年在南段三角形區段再拋沉排塊石圍筑上堤,并吹填泥土,1926年7月填成陸地,1928~1930年在中段又吹填泥土,北段自1930~1934年吹泥、圍埝,前后共10年之久,形成現今的復興島。”《上海海洋地質調查志》記載。
復興成島,與附件中增加的《改良黃浦江水道之規程》,1912年簽訂的《竣浦局暫行章程》緊密關聯。《楊浦區志/復興島》稱,民國時期叫周家嘴島,“島上設魚市場,建有大中華造船廠、中國植物油料公司、美孚火油公司等工廠和機構。島的中部建造了浚浦局員工俱樂部,供外籍職工度假之用。”日本人占領后叫它定海島,抗戰勝利后,改復興島。“蔣介石由奉化乘‘永泰’號軍艦,悄悄來滬,潛入復興島,并予以封鎖。把島上浚浦局員工俱樂部作為行宮,在上海解放前夕,蔣介石急忙乘艦遠遁臺灣。”
共青路縱貫島的南北,兩側有中華造船廠、上海魚品廠、上海海洋漁業公司、上海漁輪廠、東海制藥廠以及各種儲運倉庫。島中部原浚浦局員工俱樂部左近側辟為復興島公園。北部住有少量居民,設有煙雜、食品、飲食等店鋪和郵局、書店。《上海市城市總體規劃(2017—2035年)》將復興島列為“戰略預留區”。沒想到開發來得這么快。
上午,“上海量子城市時空創新基地”開啟,上海量子城市時空創新重點實驗室揭幕。根據披露的建設方案來看,上海將創新集成運用各類新型數字化技術,建設虛實相生、線上線下聯動、萬物互聯感應的時空數字孿生系統。
就在上個月,上海首例腦機接口產品臨床試驗植入手術引發廣泛關注,這也是中國第三例腦機接口植入手術。《解放日報》的報道說,這意味著,上海三大先導產業之一的生物醫藥產業發展中重要的一塊拼圖——腦機接口,已跨出堅實一步。
最近遇到一位在北京和上海都開展人工智能業務的企業家。他計劃把北京的公司也遷過來。
2024年12月11日 星期三
水邊人
直到聽到愉快的笑聲,我才敢小心翼翼轉過頭去,看觀眾的反應。真希望變成一塊屏幕,或者像小時候看露天電影,跑到銀幕背后去看反面的映畫和正面的人群。
澎湃新聞出品的三集紀錄短片《水邊人》開啟上海高校巡回點映,走進復旦大學、上海交通大學、華東師范大學及同濟大學四所高校,與師生見面。

2024年12月11日,華東師范大學閔行校區,《水邊人》點映現場。本文圖片均由 張云坡 攝
《水上一夢》《印象之心》及《絲縷人生》,每集片長約30分鐘,分別聚焦運動回歸河流、水與藝術,以及水與女性。
我代表制作團隊去了華東師范大學,與華東師范大學外語系教授、思勉人文高等研究院院長袁筱一一起,交流跨文化交流與傳播的問題,回答年輕朋友疑惑。華東師范大學外語系副教授左百瑤主持討論。
《絲縷人生》上個月在法國文化中心放映,首次亮相第八屆北京國際短片聯展(BISFF)。我在現場見到了前同事、導演韓萌,談起七八年前想一起做紀錄片的往事以及《水邊人》點滴。她是熱情而堅持的伙伴。
《水邊人》計劃12月中旬于澎湃新聞首發,騰訊視頻、B站等視頻平臺同步上線。請朋友們批評(并轉發)。大家評價高,才會有第二季。蘇州河-黃浦江,與泰晤士河,會在哪里相遇呢?南岸,北岸?左岸,右岸?此岸,還是彼岸?
2024年12月18日 星期三
新上海
“錢凱—上海”亞拉陸海新通道首次雙向貫通。中遠海運旗下“新上海”輪裝載2萬多噸秘魯特色產品,經過23天航行,從秘魯錢凱港抵達上海洋山港。
秘魯當地時間11月14日,位于秘魯首都利馬以北80公里的錢凱港正式開港。11月25日,首批發往上海的貨物搭載“新上海”輪從錢凱港啟航。此前,集裝箱從秘魯至中國常常繞道途經墨西哥等地。
《解放日報》摘編《上海沿海運輸志》,追述海運起伏。“道光三十年(1850年),大英輪船公司首辟上海至香港客班航線。同治元年(1862年),美商旗昌輪船公司始辟上海至寧波定期定班客運航線……”
看歷史,海岸興衰的源頭從來不在海岸。什么時候海禁,海岸就衰落。什么時候開放,海岸就百舸爭流。
越遼闊,越澎湃。越開放,越上海。
豫園燈會
燈會,三十年了。
《文匯報》報道,豫園燈會將于2025年1月1日起亮燈,至2月12日,共持續42天。2025豫園燈會依然續寫“山海奇豫記”故事,今年是“叢林篇”。上海首個燈彩文化藝術展“不止燈彩——豫園燈會30年暨中國彩燈藝術展”同日開幕。上海的燈會,辦到了海南,辦到了海外,喜氣洋洋。2024年,豫園的燈加上了“奔流”的標識,在“當蘇州河遇上塞納河”的文化交流期間,掛到了巴黎。
2024年12月26日星期四
燈塔與日出
上海哪里適合看日出?
“吳淞口日出指數”首發儀式在上海國際郵輪旅游度假區舉行,吳淞口日出觀賞地圖、元旦期間上海國際郵輪旅游度假區跨年系列活動公布。
“解放后經過疏浚,黃浦江航道80%的水深在-10米以上,吳淞口航道維護水深為-8米。”《吳淞區志》記載,“同治元年吳淞口設置指示潮位的標桿,在吳淞內沙設置3個指示淺灘的燈標,為船只助航。同治四年在吳淞口西岸的一座洋式矮屋內點燃油燈指示船只進入吳淞口航道。同治十一年建吳淞燈塔,替代矮屋內油燈。1977年重建一座高41米、建筑面積853平方米的信號臺。”此外,吳淞口曾有東、西、南、北和獅子林5座炮臺。志里還提到獅子林炮臺有10棵銀杏古樹。
南匯、奉賢和金山海邊的日出要比比看,不然要跑到南通和舟山去了。
2025年1月3日 星期五
印象之心
“對話世界系列”第五個展覽“印象·派對”來了。“金字塔之巔·古埃及文明大展”之后,上海博物館主策,聯合日本印象派重要收藏機構POLA美術館,1月22日開啟派對式藝術大展。觀眾可以欣賞到莫奈、雷諾阿、塞尚、凡·高、高更,以及馬蒂斯、畢加索、沃爾夫岡·提爾曼斯、杉本博司、草間彌生等30余位藝術大家的作品。
《澎湃新聞/藝術評論》2024年5月開始刊登館長對話,賽努奇博物館館長易凱(Eric Lefebvre)、羅丹博物館館長艾美麗·斯密耶(Amélie Simier)、法國吉美博物館館長雅尼克·林茨(Yannick Lintz)、泰特利物浦館長海倫·萊格 (Helen Legg)談藝術、技術、生活與城市,特別好。
1993年,上海舉辦過《法國羅丹藝術大展》。2010年,《思想者》來世博會展出。現在,羅丹博物館經過8年努力,在上海世博文化公園開設羅丹藝術文化發展中心,展出“羅丹:現代雕塑的啟承”。《思想者》再來,還有《加萊義民》。艾美麗·斯密耶提到,羅丹可能是受到東方的、中國元素的一些影響,“雖然這一話題并沒有在已有文獻中有明確記錄,但他的創作中的確能夠看到一些東方的精髓”。
2025年1月9日 星期四
游艇
愛達郵輪旗下首艘國產大型郵輪“愛達·魔都號”4月以青島為首站開啟中國海岸巡游,亮相上海以外港口城市。
10年前,上海海事局提出,在南浦大橋和盧浦大橋之前的區域探索研究“游艇自由區”方案。奉賢等區積極研究發展游艇產業。2018年10月8日,中國船舶工業集團和奉賢區人民政府簽署《合作開發建設上海中船游艇制造基地框架協議》。2024年8月,國務院提出鼓勵發展游艇消費業態。《文匯報》報道,上海登記游艇300余艘,共建有8處游艇碼頭,經備案游艇俱樂部7家,常靠游艇80余艘。上海游艇產業發展聯盟近日在北外灘成立,新建成的北外灘游艇驛站對外開放。
除了蘇州河和黃浦江兩岸的聯動,上海需要更大版本的“水岸聯動”,江海聯動、陸海聯動。
2025年1月13日 星期一
活化石
上海市政協委員張莉萍在“兩會”期間提交《關于加強上海標志性地標地名納入歷史文化遺跡保護的提案》《關于保護海派歷史文化“活化石”的提案》。澎湃新聞報道里提到的老西門、小南門、東臺路、十六鋪、董家渡、曹家渡、八仙橋、泥城橋、東新橋、長壽路大自鳴鐘、高昌廟、平望街……你還記得多少?
沒有人能記住一條街上開過多少名車,但會記住人們為何而奮斗,為何戀戀不舍。
實際上,上海地方志辦公室編撰過名街志,還有名鎮、名園、名建筑志。最近參加方志的工作會議比較多。這個機構的朋友真是很不容易,工作重要,資源有限,但干勁十足。
2025年1月14日 星期二
哈利·波特
《奔流:全球城市人文對話》第二季上海對話倫敦前夕,中英交往變熱。
英國財政大臣里夫斯(Rachel Reeves)訪滬說,中英兩國將在資本市場互聯互通領域加強合作,推動英國金融機構在華發展,深化綠色金融合作,相信將為上海和倫敦帶來裨益。上海在英中兩國合作中扮演著重要角色,三分之二的英國企業選擇將中國總部放在上海。展望未來,希望在更多領域開展合作,推動兩國經濟共同發展,促進英中合作更上一層樓。
樂高樂園7月份將正式營業。上海市文化和旅游局副局長張旗透露:“可能哈利·波特(主題樂園)也要落戶上海。”小豬佩奇(主題樂園)也要來了。
澎湃新聞報道引用閔行區政府公開信息提到:通過實地考察與溝通,錦江樂園擬與華納兄弟探索集團通過合資方式,引入“‘哈利波特的誕生’工作室之旅”項目,該項目通過100%還原電影的經典場景,讓游客體驗哈利波特的魔法世界,具有沉浸式體驗、室內外園區同步規劃、區域整體煥新等特征。根據初步測算,“‘哈利波特的誕生’工作室之旅”項目擬實現年接待游客200萬-250萬人次、營收1.5億-2億美元、息稅前利潤4000萬-8000萬美元。

2025年1月19日,遠望錦江樂園。
這篇報道還提到,除此之外,錦江樂園內的“中國首座巨型摩天輪”擬進行升級改造,從108米升至168米。坐過一次。
2021年,哈利·波特系列終結本中文版上市,哈利、赫敏、海格、鄧布利多、伏地魔齊聚上海書城狂歡。
2025年2月6日 星期四
楊俊生廠長
中華造船廠建成船臺公園,有望一季度開放。這個時候,應該紀念江蘇淮安人楊俊生。
《中國船舶工業志》記載,中華造船廠的前身是大中華造船機器廠,由楊俊生創建。楊俊生畢業于東京帝國大學,擔任過長崎三菱造船設計課工程師兼三菱工業學校教師,民國15年(1926年)向浙江實業銀行貸款5000元,在上海楊樹浦路66號甲開辦大中華造船機器廠。“被英租界當局逼迫”,大中華造船機器廠民國20年遷至周家嘴島(今復興島)。民國21年“一·二八”淞滬抗戰中,大中華造船機器廠曾被日軍強占,后經楊俊生向日本駐滬總領事交涉,始得發還。抗日戰爭勝利后,該廠被國民黨政府當作“敵產”接收,后經楊俊生多方交涉,于民國35年才得歸還。至民國37年,中華造船機器廠建造了100余艘、3萬多噸大小不同的船只,以及大量非船舶產品,包括“正大”客貨船、川江炮艦“長江”號、“天行”號破冰船。
“上海解放前夕,楊俊生拒絕抽資去香港。新中國成立后,楊俊生有感于私人經營造船企業舉步維艱。于1951年5月主動申請工廠公私合營,1952年2月8日中央人民政府財經委員會批準投資50億元(人民幣舊幣)實行公私合營。”
《楊浦區志》記載了兩件事:其一,日軍參謀長喜多誠一要楊俊生出任江南造船廠廠長,說他在日本留學,娶日本妻子,理應為日本效力。他干脆拜靜安寺住持持松法師為師,身披袈裟在家參禪讀經。其二,不顧花甲之年,堅持參加海上試航。
2024年,中國接到全球市場74.1%的新造船訂單,完工量、新接訂單、手持訂單均實現增長。多用途船、汽車運輸船、集裝箱船等14種船型新接訂單世界第一。第二艘國產大型郵輪已經完成了全船主體貫通。
船臺公園里面,能看到100年航路?能看到楊俊生面向海洋的精神?大碼頭的大船故事,不止來自盛宣懷。
2025年2月15日 星期六
過江隧道與夜生活
上海想方設法,打造城市夜間經濟IP,推出10個夜間消費集聚區、30個夜間消費IP活動、10個標桿特色市集,還要辦好“上海夜生活節”。沒錢是一方面,沒時間的問題也很具體。澎湃研究所5年前就策劃過夜經濟消費專題。
從2月16日起,每晚11:00至次日凌晨5:00,復興東路隧道上層專門開放供電動自行車通行,下層供機動車通行。澎湃新聞還會直播。很好。這樣的上海,才是完整的。
上海建設國際金融中心,要研究交子咋來的。過夜生活,也要向成都人民好好學習,從古時候學起。不知道哪吒的誕生跟豐富的夜生活有沒有關系。
2025年2月20日 星期四
城市更新
城市更新,更新空間,更是更新思維。
“一江一河一帶”功能品質也要進一步提升,推動黃浦江岸線南拓北延貫通開放,加快建設“一大環+五小環”的環城生態公園帶,打造一批標志性的景觀、建筑和特色水岸,推動更多功能引擎項目和優質企業加速落地,打造“發展繡帶”“科創繡帶”和時尚文化新高地。
城市更新不能僅僅作為房地產項目來做。澎湃研究所的《奔流:全球城市人文對話》、《中國目的地:國民文旅路線推介計劃》和城市更新大會都跟這項工作有關。
2025年2月19日 星期三
米市
浙江仙居縣下湯入選“2024年中國考古新發現”。下湯遺址共發現大口盆、圈足罐、平底罐、碗、杯等各類陶器約400件,出土稻米多,馴化率高。“食品廠”加工的食物還有橡子、薏苡等。米的足跡,是要追蹤。
上海米市分南市、北市。南米市集中于三泰碼頭,就是今天的南市薛家浜一帶,米行在董家渡、豆市街一帶。北米市地點在原新閘橋附近,閘北庫倫路(現在的曲阜西路)212號,美國商人創辦美昌碾米廠,用碾米機碾米,中國商人跟進,內地米商運糙米來上海碾白出售。

2023年4月5日,松江米市渡。
松江車墩鎮大漲涇匯入黃浦江處東,有個米市渡,附近建成了郊野公園。古時候,糧米運京,在這里集中整理過篩,搖船載米過江。這里也是魚、米交易的地方。13年前,米市渡停航。郊游搭帳篷還不錯。航道上時不時有輪船經過。
2025年2月24日 星期一
卷羽鵜鶘
上海九段沙濕地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發現26只卷羽鵜鶘。澎湃新聞引述最新研究結果報道說,越冬于中國東南部的卷羽鵜鶘種群數量僅160余只。
2023年,在國家林草局濕地管理司和聯合國全球環境基金(GEF項目)的支持下,上海市林業局牽頭組織19個調查隊、150余名調查隊員,開展2023年度長三角地區越冬水鳥同步調查,涉及上海市、江蘇省、浙江省、安徽省的22市47縣(區),包括68處鳥類或濕地自然保護區、野生動物禁獵區、水鳥集中分布區。隊員們記錄到國家重點保護鳥類29種(包括卷羽鵜鶘、白鵜鶘)、全球受脅物種16種,豆雁、斑嘴鴨、翹鼻麻鴨最多。水鳥主要分布在安徽菜子湖、升金湖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黃湖、黃陂湖濕地和泊湖,浙江庵東濕地,上海崇明東灘鳥類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2025年3月3日 星期一
葉宗行的銀魚干
諸大建先生在“上海與世界”專欄中寫到葉宗行與黃浦江。“沒有葉宗行就沒有黃浦江,而沒有黃浦江就沒有大上海。” 他認為,江浦合流有雙重遺產:自然改造與人文蝶變,是上海城市發展史上最重大的地理革命。
《上海縣志》記載,葉宗行在任均衡百姓徭役,屢次摘奸發伏,廉潔正直,被人稱頌為“錢塘一葉清”。朱高熾,后來的明仁宗,得知他的政績,要求善待葉宗行。“冷面寒鐵公”周新,官風嚴峻,乘葉宗行離衙外出時,只在竹箱內查到一包太湖銀魚干。可惜,葉宗行在督送工匠去營造北京宮城,生病去世了。
《南匯縣志》也講到葉宗行居住的葉家行。閔浦江鎮召稼樓古鎮的葉宗行紀念館,要記在小本本上,得空去看。紀念葉宗行,還要紀念那包銀魚干。
剛才說的“冷面寒鐵公”祭奠葉宗行:“惟錢塘之江水,與君萬古而俱清。”在這里,惟浦江之江水,與君萬古而俱清。
2025年3月13日 星期四
一江一河
學了倫敦,學了紐約,黃浦江和蘇州河接下來怎么發展?“一江一河”公布了未來10年的專項規劃。前者重在“功能融合發展和空間品質提升”,后者側重“整體風貌開放空間提升”。
到2035年,黃浦江兩岸全長約50公里,北接復興島、楊浦濱江中北段、大吳淞地區,南接大吳涇地區,由北向南分為五個意向功能區,分別是新質秀岸、世界客廳、文博創鏈、藝文智岸、滬派秀場。兩岸分三個層提升:內層——親水營造范圍約22平方公里,是水域和水際向外100米至400米,重點聚焦親水公共空間氛圍營造;中層——品質提升范圍約66平方公里,是內層向外拓展500米至1000米,以臨水街區的品質提升為重點;外層——賦能范圍是中層向外拓展約2公里,總面積約144平方公里。
蘇州河兩岸全長約66公里,向西拓展銜接大虹橋地區,形成“一脈、八廊、五段”布局,即一條蘇州河水岸文化經濟帶,八條南北向重要城市廊道,5個主題段:都市經典段、時尚創意段、校園風情段、新綠宜居段和生態創新段。
澎湃研究所還是從鼓勵行動、促進協作和中外對話著手,繼續追蹤“一江一河”的議題。
海洋城市
難忘岡身的選題。上海新近強調陸海統籌、江海聯動,建設海洋城市。
同濟大學的汪品先教授在接受澎湃科技頻道記者采訪的時候說,大陸文明要求穩定、偏于內向,而海洋文明要探索、要外向;大陸文明的重心是家族,海洋文明的重心是個人;大陸文明主要是農耕文化,海洋文明則主要是商業和航海,這需要有開拓精神,需要打破傳統、超越前人。
上海提出,“要聚力推進海洋生態文明建設,加強海洋生態保護,強化近岸海域污染治理和海洋生態修復,加快構建陸海統籌、江海聯動的一體化保護修復格局,提升海洋安全韌性,提升海洋災害預報預警、應急處置能力,筑牢海洋災害防御安全屏障”。
我們說的上海的“海”,難道首先不是大海的“海”嗎?
上海的“海”,首先要看浦東。《上海市浦東新區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17-2035)》提出,浦東的沿海戰略協同走廊,“立足長三角一體化發展新格局,推動重要戰略地區轉型,打造世界一流的國際海空門戶、國家海洋生態文明示范區和具有較強國際市場影響力和競爭力的特殊經濟功能區的主要承載區”。
打通“一江一河”,接下來要看上海能不能打通海岸。
2025年3月18日 星期二
F1
又見F1。激情與速度,引爆賽場之外。
“那是我最難忘的一個周末,20年前和大家一樣我也是小車迷,20年后我終于以車手身份,站上了家鄉的賽場。”
2025 FORMULA 1 喜力中國大獎賽“格子嘉年華”,中國車手周冠宇自官宣加盟法拉利車隊后,首次亮相國內車迷會。
過去兩年,和久事集團的朋友談過很多次水岸聯動,談過很多次文旅藝體商融合發展。我們也一起啟動了《中國目的地:國民文旅路線推介項目》。很高興見到F1“開”到黃浦江邊,展現“一江一河”的活力水岸。
2025年3月25日 星期二
水岸秀場
“一江一河”,是個大秀場。
2025秋冬上海時裝周開啟千場首秀首展首發活動。“亞洲最大訂貨季”展會面積超5萬平方米。新天地太平湖的水上秀場依然精彩紛呈。黃浦江兩岸時尚地標還將上演ONTIMESHOW、氣味上海Notes Shanghai。
悅己達人,是滿足,也是成就。光是滿足,也不是時尚,得相互成就。春水如鏡。
白相船
“今日將在黃浦江賽游玩小風船,一早從上海開往吳淞口外之浮標,然后馳回蘇州河”。1874年10月17日《申報》這樣報道。小風船,帆船,上海人也叫“白相船”。攝影師陸杰在和我討論《上海圖鑒/黃浦江》首發活動的時候說,這座城市應該有帆船。
上海1979年開展帆船訓練,訓練基地設在劃船俱樂部。《上海體育志》記載,上海帆船隊1982年初成立。第二年,上海承辦第五屆全運會,帆船與帆板賽區設在上海水上運動場外側的淀山湖中舉行。遠航比賽大型帆船1980年代傳入中國。1986年,上海海運學校買的“天琴”“天鷹”,于1987年5月27日橫跨東海,越過日本大隅海峽,直駛神戶,至7月24日返滬,歷時27天,航程1700余海里。這是中國首次運動帆船的國際遠航。
2024年舉辦的首屆上海帆船公開賽主題為“風啟上海,揚帆海上”,包括黃浦江畔虹口濱江區域設置專門的賽事村、在虹口濱江及黃浦江(虹口濱江段)水域舉行的賽事開幕式及受邀船隊巡游、在滴水湖水域舉行的J80及ILCA6帆船群發賽。2025上海帆船公開賽在黃浦江畔北外灘舉行開賽儀式。
歡迎“白相船”回來。
2025年3月30日 星期日
黃浦江圖鑒
《上海圖鑒·黃浦江》新書發布會在位于黃浦江邊的建投書局舉行。我與上海社會科學院歷史研究所副研究員、上海社會科學院城市濱水地帶跨學科創新團隊首席專家牟振宇,紀實攝影師陸杰和當代上海研究所副所長陳暢,聊江河,看上海。
這周在重慶跑了個“半馬”,去年也是這個時候跑過。速度降了。龍頭寺公園-千廝門大橋-江北嘴-長安碼頭,一個來回剛剛好21公里,還能“打望”長江南岸和解放碑一帶。
2025年4月1日 星期二
東西軸
上海城市空間的東西軸撐滿,兩端公共中心體系藍圖明確。
《虹橋國際中央商務區及周邊地區專項規劃》公示。“大虹橋”從閔行區、長寧區、嘉定區、青浦區,擴展到松江區、普陀區,約535平方公里。新拓區域包括25個街鎮的全部或者部分面積。梅隴鎮也在里面。至2035年,規劃范圍內規劃常住人口約341萬人。
規劃完善形成“2+9+6+N”的公共中心體系:2處城市副中心——虹橋主城副中心集聚高端商貿、會展和貿易功能,莘莊主城副中心培育行政文化、商業商務等核心功能;規劃9處地區中心——南翔地區中心、華新地區中心、前灣地區中心、江橋地區中心、真北地區中心、趙巷地區中心、徐涇地區中心、七寶地區中心、佘山地區中心;6處專業中心——鳳棲專業中心、崧澤專業中心、云麓專業中心、桃浦專業中心、臨空專業中心、漕河涇專業中心。
在東邊,上海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會同浦東新區政府、東方樞紐集團和機場集團牽頭組織33家技術團隊形成的東方樞紐及周邊地區專項規劃方案,明確公共中心體系結構為“2+6+5+N”:2個城市副中心——張江城市副中心以科技體驗和水綠交融為特色打造科創型城市副中心,川沙副中心以國際旅游、生態休 閑為特色打造文旅型城市副中心;6個地區中心——川沙、唐鎮、惠南、科南、廣蘭路、祝橋6處地區中心(新市鎮中心);5個專業服務節點——東方樞紐節點以國際樞紐門戶開放功能為核心,可參照城市副中心配置標準建設;鹿園會展城節點(國際會展)、未來藍灣節點(未來產業)、新場古鎮節點(水鄉古鎮)、機場南片區節點(先進制造)可參照地區中心配置標準建設。
這個規劃提出,“東方大道開放創新軸對內打造引領長三角走向國際的新通道,對外打造引領亞太下一個黃金三十年的新橋梁。東方大道整體以中央景觀帶加雙向道路為主,自東站至星光大道約10公里長。”西邊有個叫“浦東論壇”的區域。
接下來看北邊的寶山、南邊的松江。
2025年4月6日 星期日
總商會
這兩年去蘇河灣多。蘇河灣有個“上海總商會”,在北蘇州路470號,也是天后宮清朝大臣出使行轅的舊址,李鴻章出洋考察就從這里出發。更早的時候,這里是淞滬鐵路上海火車站。“鐵馬路”不愧是“鐵馬路”。
現在談上海經濟,外商和國企占大頭。實際上,上海并不是一直都這樣。這也是我對上海總商會念念不忘的原因。2023年,《奔流:全球城市人文對話》項目籌辦之初,靜安區政府就給予大力支持。第一季的上海和巴黎對話,啟動儀式就放在蘇河灣,放在上海總商會舊址。
當時,我的想法是,要詳細探尋上海總商會的歷史,追述上海商業文明的來龍去脈。上海市工商聯檔案史料研究專家王昌范先生還在澎湃新聞寫了系列文章《上海總商會里尋“阿寶”》。原意是想寫完整總商會的二十八把交椅,也就是會董的故事。可惜,資料不濟,只寫了朱葆三、葉鴻英、朱吟江、祝蘭舫、沈聯芳五位。
根據章程,上海總商會的會議分三種如下:(一)常會,間星期一舉行之,會長、會董與議;(二)特會,或召集全體會議或召集會董開議,隨事酌定;(三)年會,每年于第一次常會開全體會議,報告預算、決算、事務所用費及事業費。《上海總商會組織史料匯編》《上海總商會議事錄》《上海總商會歷史圖錄》都收存有不錯的一手資料。
在談到上海總商會貢獻的時候,王昌范先生舉的是上海證券物品交易所的例子。1916年冬,孫中山為發起創設“上海交易所”,召集會董虞洽卿,囑戴傳賢、趙林士、朱執信、洪承祁和盛丕華等討論,調查證券、棉花、棉紗、金銀、布匹、油類、糧食7個行業。1917至1919年,上海總商會常會多次討論議案,直至1920年2月1日在上海總商會召集股東舉行成立大會,宣告上海證券物品交易所股份有限公司成立。
讀到李伯重先生2024年在《中國史研究》發表的論文《18世紀中國的經濟繁榮與全國市場的形成》。結論是,“18世紀中國形成了一個以江南為核心、上述三個地帶(編注:包括東部、北部和東南部十個省份的發達地帶,包括東北、 清代蒙古、 青海、 西藏的不發達地帶,剩余省份是發展中地帶)為腹地的經濟整體。這三個地帶如同三個同心圓圍繞著核心,人口與財富集中的程度依次遞減。江南不僅是中國水運系統的中心,而且也是中國貿易、工業、商業、金融乃至文化的中心,幾乎整個中國都在其最大商業腹地的范圍之內。這個經濟整體,就是中國的全國市場的產物。”上海總商會可以說是這個經濟整體的中心的中心了。
奔流伙伴蘇河灣集團本來說要在上海總商會舊址附近設立水岸聯盟的社交空間。“鐵馬路”能不能變成持續的中外商業文明交匯與互鑒之地?
年年許愿,年年欠債。2025年又過去一個季度了。
2025年4月14日 星期一
浦東的定義
浦東是什么?
1990年《關于開發浦東、開放浦東的請示》提出,將浦東新區的規劃范圍擴大至黃浦江、長江口,至川楊河所包含的地區,面積拓展至350平方公里。2009年,南匯區并入,浦東新區面積擴大至1429.67平方公里,在4個國家級開發區和1個市級開發區基礎上,增加洋山保稅港區和康橋、臨港、南匯、醫學4個市級開發園區。現在的浦東,先行先試、自由貿易試驗的戰略交織在一起。要說清楚浦東的具體定義,還真的不容易。
上海市浦東改革與發展研究院、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研究院院長徐建在《解放日報》發表文章,紀念浦東開發開放35周年。徐院長認為,作為外資進入中國的“首選”,浦東具有成為保障本土企業“走出去”首選橋頭堡的優勢,下一步,可在構建企業“走出去”綜合服務體系方面發力,提供法律、咨詢、人力資源、金融、供應鏈、返程投資等集成式服務,保障企業境內境外一體化運作。
上海東方樞紐國際商務合作區,年內將完成先行啟動區。上海,向海上繼續推進。“橋頭堡”是“橋頭堡”,“大碼頭”歸“大碼頭”。
2025年4月29日 星期二
濕地
沒有水就沒有生命,水太深也沒有生命。6米,不論咸淡,濕地,挺好。上海展開濕地空間規劃研究,預計2025年6月底發布《上海市濕地空間規劃指南》,首批推進約20個濕地空間營造試點。
1998—2000年,上海市進行第一次濕地資源調查,報告稱魔都“地勢低洼、河網密布,擁有廣闊的濕地,是一個典型的建立在濕地上的國際大都市”。上海100公頃以上濕地(-5米以上)總面積31.97萬公頃,約占國土面積的34%。其中,濱海濕地面積最大,為30.54萬公頃,占全市濕地總面積的95.53%;余下為河流濕地、湖泊濕地、庫塘濕地。大小金山三島、崇明東灘、九段沙、長江口南支南岸南匯東灘和黃浦江5塊是重點。
上海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這次推介了3大類13處濕地空間。郊野有金山楓涇新元村濕地、松江天馬山翁家浜濕地、青浦西岑山深村濕地、崇明區麋鹿苑濕地、青浦區淀湖村濕地、青浦區無憂島濕地、嘉定區葡園曲水濕地、金山區水庫村濕地、浦東新區紅窯濕地、浦東新區黃樓濕地;城鎮有世博江灘濕地、長寧生境花園小微濕地;濱海為崇明東灘濕地。關鍵是,濕地與社區的關系要處理好。公共利益的成本不要落到一部分人肩膀上。這樣才公正,才能實現真正的可持續。
老同事宋金波參與編寫了《濕地之約(保護濕地的蘇州方案)》。有個陽光不錯的下午,我們在咖啡館聊了好長時間的濕地。成不成,看談起這件事情的時候眼睛里面的光就知道。
2025年5月19日 星期一
龍華晚鐘
龍華碼頭啟用。浦江游覽2024年向北延伸,試運營3個班次十六鋪—吳淞口航線。接下來,前灘區域也將建造游船碼頭,連接外灘核心段、西岸、前灘、世博文化公園。
這里原來是上海水泥廠碼頭。水泥廠建在龍水南路1號。1920 年12月,劉鴻生等23人集資120萬元創辦華商上海水泥股份有限公司,1955年5月稱公私合營上海水泥廠,公司遷入廠內;1966年9月改稱國營上海紅衛水泥廠;1971年3月更名為國營上海水泥廠。2021年揭幕的西岸穹頂藝術中心原先是上海水泥廠預均化庫。除了水泥廠,龍華還有過大明火柴廠、亞美無線電廠、上海飛機制造廠、協昌縫紉機廠、上海大理石廠、龍華肉類聯合加工廠。
水泥廠旁邊的重要地標是龍華機場,拆掉可惜了。機場建于1922年,供軍用。1946年,機場由中國、中央兩航空公司和英國皇家航空公司使用,1947年成為遠東第一民用機場。1949年,“兩航”公司飛機撤離上海。
特別想說說空中游覽。1988年9月,龍華航站開展空中游覽業務,有“運五”飛機2架,每架次可坐成人12 人或兒童16人。成人票價24元,兒童16元。由龍華沿黃浦江至南浦大橋,折向華亭賓館、上海植物園,至錦江樂園后飛回,往返12分鐘。最近,上海中心城區首條定制化低空觀光航線從環球港5樓戶外平臺起飛,每次最多坐5名乘客。航線包括普陀觀光線、“環球港—陸家嘴—楊浦大橋”線等,價格在650元-2500元。
龍華中心地標還是龍華寺。“龍華晚鐘”明代被譽為“滬城八景”之一。龍華古寺興起于西域僧人康僧會在龍華蕩建茅茨。龍華塔傳為孫權為紀念康僧會所建。殿宇始建于687年 (唐武則天垂拱三年)。“空相寺”于1066年由宋英宗所賜。1933年,段祺瑞、于右任、王一亭、杜月笙等公推峨嵋山僧人性空入主龍華寺,革除子孫承襲之弊。
上海的老地方不只有豫園和梧桐區。夢中心,有晚鐘。
2025年5月25日 星期日
四川中路220號
去四川中路220號新匯豐大樓的“留學人員之家”,和歐美同學會的朋友們交流濱水區建設。
上海市歐美同學會英文名字叫Shanghai Overseas Returned Scholars Association,縮寫SORSA。
有記載的上海最早留學人員是就讀于上海王家碼頭教會學塾的吳虹玉,出發在1853年。美國貝里艦隊帶其赴美。一晃172年,現在留學美國可不容易。
關于蘇州河、黃浦江,本月就是這樣。
(作者系澎湃新聞副總裁、澎湃研究所所長。)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