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歷史新高Q1財報之后,雷軍手里還有多少牌沒出?

小米又交了一份“史上最強Q1業績”。
5月27日,小米集團發布2025第一季度(Q1)財報。小米集團董事長兼CEO雷軍發布微博動態,把最出彩的幾組數據“標粗”,劃重點:
·總營收1113億元,增長47.4%;
·經調整凈利潤107億元,增長64.5%。
·智能電動汽車及AI等創新業務,收入186億元,交付新車75869臺。
·研發支出 67億元,增長 30.1%。預計今年超過300億,未來五年研發投入計劃2000億元。

對雷軍來說,剛剛經歷“創辦小米以來最艱難的一段時間”,他的表達是克制的,僅用“歷史新高”來評價這份財報。但這不代表其他高管不會情緒釋放。
比如,在財報業績溝通會上,小米聯合創始人、總裁盧偉冰就表示,小米從5年前開始,就正面內外部質疑,堅定推行高端化戰略,并采用“小米”這個品牌,從手機和汽車兩個品類發力做高端,終于收到了成效:小米 SU7 上市一年,“一個能打的(競爭對手)都沒有”。
雷軍從“互聯網許愿池”,到噤聲近一個月的反轉,是壓在他和小米身上最大的一顆定時炸彈,到現在很多問題還沒有解決,很多爭議甚至謠言,都讓他仍處在“最艱難的時刻”。
盧偉冰的這種錯位的信心傳遞,是當前仍在輿論風暴眼的小米所急需的。他是講給市場聽的,講給投資人聽的,也是講給小米團隊聽的。
三大業務線,全面飄紅
對于本季度的業績表現,小米官方的評價是,“全新起點,再創新高”。
從整體業績看,小米集團總營收、核心業務收入、經調整凈利潤等多項指標,均取得單季度歷史新高的好成績:單季營收連續2個季度突破千億,達1113億元,連續6個月強勁增長;經調整凈利潤首次破百億元大關,達107億元;
分業務看,小米聚焦的智能手機、智能電動汽車、AIoT三大業務線,幾乎是全面飄紅。
作為小米的傳統核心業務,也是小米沖擊高端的兩大排頭兵品類之一,另一個是智能電動汽車,智能手機全球出貨量4180萬臺,連續19個季度穩居全球前三,連續七個季度實現同比增長;中國大陸智能手機市占率18.8%,時隔十年重回第一;
一個細節是,在市場增速預期放緩的情況下,2025 年小米的重點將放在改善產品結構上。據盧偉冰透露,在 4000-6000 元的價位段,小米去年市場占比已經達到了 17-18%,但在 6000 元以上的市場上,市場占比目前僅為 5%,這是小米下一階段的攻堅目標。
AIoT業務里,科技家電表現突出,收入翻倍。其中,空調淡季不淡,出貨量超110萬臺,同比增長超65%;冰箱出貨量超88萬臺,同比增長超65%;洗衣機出貨量超74萬臺,同比增長超100%。平板電腦全球出貨量首次排名第三,同比增長56.1%;可穿戴腕帶設備全球出貨量重回第一。
此外,小米互聯網服務業務持續保持增長,營收、毛利率再獲提升,用戶規模持續擴大。一季度小米互聯網服務業務收入達91億元,同比增長12.8%,毛利率達到76.9%,堪稱小米的“利潤奶牛”。
值得一提的是,在這份財報里,AI首次被單獨提及,并放在了創新業務板塊。4 月底,小米發布了首個自研推理模型 Mimo 7B。
盧偉冰表示,AI 會成為小米的重要基建,未來會大力投資自己的基座大模型,做自己的業務服務。預計在 2025 年,小米總研發費用 300 億中,將有約四分之一被投入在和 AI 相關的研發中。
而小米當前的明星業務——智能電動汽車連續6個月交付破2萬,上市以來累計交付突破25.8萬臺。小米正在全力擴充產能,沖擊2025年全年交付35萬臺的目標。
財報顯示,智能電動汽車總營收為 181 億,毛利率達到 23.2%。這個毛利率的水平,不僅對于一個產品正式發布一年的新品牌來說無法想象,也已經超過了大多數已經實現盈利的新能源車企——同階段,特斯拉毛利率為 16.3%;理想汽車毛利率為 19.8%;單季度銷量超百萬的比亞迪,毛利率為 20.1%。
小米還強調持續在底層核心技術上深耕,最直觀的表現是研發投入的大幅增長。2025年第一季度,小米研發支出人民幣67億元,同比增長30.1%,預計全年研發支出300億元。研發人員總數21731人,創歷史新高,全球專利數超4.3萬件。在小米15周年戰略新品發布會上,雷軍宣布,未來五年將投入2000億研發費用。
小米的上限在哪里?
有網友統計,小米本季度財報出現了十多次“歷史新高”。盧偉冰稱,這是小米史上最強的單季度財報。
這個業績表現,有利于幫助雷軍和小米度過“最艱難的時刻”。但小米客觀存在以及遺留未解的問題,還是會引發業界大量“利好出盡”、“小米的上限在哪里”“小米手里還有多少牌沒有出”等質疑。
要看清楚小米的上限在哪里,就需要理解小米的小米的消費電子戰略。微博認證“投資內容創作者”@糧廠研究員Will 提供了一個回答這類問題的思路框架。他認為,有兩個維度至關重要,即“人-車-家全生態”和“軟硬結合,AI賦能”。

圖源:微博截圖
這兩個維度恰好構成一個矩陣。“人-車-家全生態”作為橫坐標,代表的是小米的硬件產品,即小米會在智能手機、AIoT智能家居和智能電動汽車等所有核心消費電子品類里,均進入全球前三或者前五陣營;
“軟硬結合,AI賦能”成為縱坐標,代表的是戰略,方法論。即橫坐標上的所有產品品類,都在同一套方法論下運作,即在軟件、硬件和AI上做到極致。
按照這個邏輯框架,我們可以很清晰的捕捉到,經過數年的補課,小米已經構建起一個幾乎看不到短板的“軟件-硬件-服務”一體的完整矩陣。
首先是橫向的硬件產品,小米SU7補上最重要的一塊拼圖,最新發布的YU7使得這塊拼圖再次擴大,加上智能手機、AIoT產品兩大產品線,小米“人-車-家”生態的硬件地基搭起來了。
這三大產品線背后是三個萬億產業,小米都有拳頭產品,并且都能做到行業前五名。
比如,財報數據顯示,截至2025年3月31日,AIoT平臺已連接的IoT設備數(不包括智能手機、平板及筆記本電腦)突破9.44億,同比增長20.1%,小米已經坐穩全球最大的消費級AIoT平臺。玄戒O1的量產和商用,使得“人-車-家”全生態的底色更為純正。
還有一個可能被很多人忽視的細節,小米的“人-車-家”全生態戰略在自建工廠上也完成閉環。2024年,小米先后啟用兩家超級工廠:小米手機智能工廠和小米汽車智能工廠,最新的小米家電智能工廠一期也有望在2025年年底投產。
大家電業務小米下一階段的重點工作之一,小米家電智能工廠一期重點聚焦在空調品類。盧偉冰在業績溝通會上表示,“這 3 座工廠背后,有很多東西是可以復用的。”小米的澎湃系統,也可以為智能制造的管理和運行提供幫助。
他指的是,小米在智能運營方面也在發力。比如小米手機智能工廠,其自研的多個SaaS化智能應用已經落地打通了從“訂單下發”到“成品交付”的完整制造過程。預計未來,小米還要在全球建超過20座超級工廠。
“人-車-家”全生態也支撐小米高端化“三步走”戰略順利走完第二步,即在品類上從手機、汽車跨越到全生態。目前小米正在走第三步,將高端化的施行,從中國市場進一步推向全球市場。
小米的野心是,將自身置于中國智造大環境里,立足中國實業,將科技企業的底色做實,做牢,從中國硬核科技企業,到全球消費電子王者。這個高度目前只有為數不多的幾家企業做到,其中就有小米對標的蘋果公司。
蘋果依然是世界上最好的消費電子企業之一。但最近幾年,蘋果先后在智能電動汽車、蘋果智能(蘋果版“AI”)、XR等方面遇挫。比如在小米SU7上市之前,蘋果放棄造車;蘋果智能在多方面也落后于行業,至今還沒有一個很成熟的形態推向市場。
相較之下,小米已經通過“人-車-家”的生態打法,挖開蘋果“軟硬件一體化”的護城河,并開始反向兼容。雷軍也曾公開宣稱,小米汽車要成為兼容蘋果生態最好的汽車,車載系統與米家生態的無縫銜接。
做一個設想,蘋果還是全球市值最高的公司,它的故事被無數人買單。那小米的上限在哪里?特別是智能汽車這塊業務快速成長之后。
小米還需要繼續“成長”
再來看縱向的方法論。AI是小米“人車家”生態提升用戶體驗的核心,也是拉高小米技術生態上限的關鍵。小米通過超級小愛、小米澎湃OS等系統級的AI服務、操作系統,絲滑、高效的打通人、車、家等多場景,做到互聯互通,形成以人為中心、智能硬件和軟件服務于人的“大一統”超級智能生態系統。
@糧廠研究員Will 評價,小米作為極度稀缺的全生態消費電子公司,把握住了所有未來可能出現的端側設備入口;更為重要的是,小米當下近9億臺設備組成的IoT生態網絡仍在繼續擴張,積累競爭對手無法想象的多維度用戶數據。
當AI應用和變現時代真的到來時,擁有所有流量入口和用戶數據的小米生態價值將從硬件向生態入口轉移,或許將成為“蘋果 x 特斯拉x 英偉達”的綜合體。
更簡單一點的理解就是,智能手機、電腦、AIoT、智能汽車等“小米全家桶”的含金量更足,是AI時代的超級入口。
比如由小愛同學進化而來的超級小愛,支持操控更多的小米生態產品。目前,小愛同學月活躍用戶數同比增長17.5%至1.5億,成為小米卡位AI Agent風口最強的抓手;
小米澎湃OS是小米自研的另一塊“招牌”,擁有多項AI技術革新和性能提升。隨著小米“人車家”生態的不斷壯大,小米澎湃OS也將在未來兩三年里完成最終AIOS形態,或將成為行業為數不多、真正能稱得上AIOS的超級操作系統。
橫向硬件組成的“小米全家桶”的核心意義在于,小米在智能眼鏡、AIPC等智能終端的各個消費場景,都能夠滿足用戶對AI的需求,通過AI享受更美好的生活。
AI也只有結合具體的場景才能產生真正的價值。基于“芯片+OS+AI”,小米走出了自己的“軟件+硬件+服務”深度融合之路,構建起蘋果都沒有實現的人車家科技生態。
這個價值,得到不少評級機構的看好。比如全球最?的資產管理公司之??萊德,在4月2日增持小米,對??集團-W的持股?例從4.90%上升?5.06%;4?17?,?盛仍維持對??集團的“買?”評級。
小米還有一張底牌,也是明牌,那就是雷軍。多年來,雷軍也一直隨著小米在“進化”。他的多個年度演講就集中展示了其成長歷程。2023年的第四次年度演講的主題就是“成長”,十分具有代表性。
在三個多小時的個人演講部分,雷軍分享了過去30多年經歷的幾次關鍵成長和感悟。
他總結,“在武大的求學生涯,讓我建立了夢想,并學會了把夢想拆解成一個又一個的目標。在金山的創業歷程,讓我完成了從程序員到管理者的蛻變。創辦小米,一個改變中國制造業的愿景,一個創新的商業模式,讓我的夢想開始逐步走進現實。”
劉強東說,不要和雷軍比營銷。這是實話,雷軍渲染出的這種氣氛,米粉、投資者買單的不少。
但他和小米還是需要拋開更多情緒加分,繼續成長,并拿出更多更好的產品和服務,真正穿越成長周期,成為新一代中國科技企業的標桿。
畢竟,利好盡出的判斷,也不是空穴來風。小米“至暗時刻”論,從來不缺市場。
我是唐辰同學,關注互聯網科技及商業故事。原創內容,未經許可,謝絕轉載。
「唐辰同學」
鈦媒體、36氪、老虎財經熱榜
澎湃新聞2024年最澎湃創作者
老虎財經2024年度優秀專欄
河南日報·頂端新聞2024年度影響力作者
界面新聞優質榜單
老虎財經2024年度優秀專欄
騰訊新聞年度優質熱問答主
2023搜狐新聞年度優質創作者
人人都是產品經理2023年度優秀作者
2023網易新聞年度內容合伙人
界面、36氪、鈦媒體、澎湃、21財經、藍鯨、老虎財經等平臺專欄認證作者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并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