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90歲還能畫得如此明艷”,陳希旦水彩作品展出
5月25日,“全華水彩藝術館20周年·陳希旦90華誕水彩畫作品展”在位于上海朱家角的全華水彩藝術館揭幕。展出陳希旦近年來創作的50幅新作。出生于上海的陳希旦繼承了上海老一輩水彩畫家重視寫生、崇尚自然、師法造化的優秀傳統。他十分注重水彩畫的特色,筆下的城市風光、古鎮遺韻、海邊浪濤、湖水漣漪,風格明快而滋潤。
“90歲還能畫出如此明艷的顏色,讓人感嘆。”現場的水彩畫家說。
“我自1953年開始學畫,就特別喜歡畫水彩,屈指算來已有72年。回想起1950年代,上海是中國水彩畫家最多的地區,大約有十幾人,包括李詠森、錢延康、雷雨、沈紹倫等,其他地區人數非常少,當時全國畫水彩的屈指可數。通過這些年的頻繁交流,中國水彩畫之強大,在世界上是得到充分認可的。”陳希旦委托女兒陳晨蛟帶來了開幕致辭。她告訴澎湃新聞,她父親喜歡直面自然風光和城市景觀進行寫生創作,體力不佳時也會參考照片,但作品都從生活中來。近年來住在澳大利亞,依然新作不斷。

《靜靜的水鄉》

《水鄉傍晚》
據上海美協副主席、水彩畫家平龍介紹,陳希旦先生誕生于1936年1月,1953年就學于行知藝術學校,1956年工作于上海一師附小,之后曾在上海美術設計公司與上海手帕一廠工作,1976年以后進入上海工藝美術研究所,接手“美化生活”后,人生得以重新開篇。1979年,他成為上海水彩研究會的發起人、組織者,1999年,創辦深圳水彩畫會、推動成立全華水彩藝術館,策展朱家角國際雙年展(2010年、2012年),將中國的上海、深圳,與澳大利亞聯線,讓中國水彩走向世界。“生活的磨礪非但沒有熄滅他心中的藝術之火,反而使他從中觸摸到生命的真實肌理,變得更為堅韌。當陰霾散去,他便拂去塵埃,將滄桑歲月化為星辰大海,創作出了更富內涵的作品,方寸之間,天地更為遼闊。”平龍說。

《布拉格陽光》
陳希旦也是改革開放以后第一批以學術交流為目的而在法國常駐的藝術家。那段歐洲經歷讓他開拓了眼界,也滋養了他。
2010年,他在籌劃朱家角國際水彩雙年展時,搭建平臺,引入了不少西方水彩大師的作品,包括阿爾瓦羅·卡斯塔涅(Alvaro Castagnet),約瑟夫·茨比科維奇(Joseph Zbukvic)等當時國際上活躍的一些水彩畫家。觸動中國畫家參與,讓中國畫家的作品得以走出去。
國際水彩畫大師協會秘書長柳毅曾受教于陳希旦,他認為陳老的作品“保留了海派水彩的特點,瀟灑、色彩明亮,畫面的黑白對比、色彩對比非常強烈”。

《上海外灘》

《悉尼新鎮》
從現場作品來看,天空、樹等比較飽和的顏色——視覺中容易抓到的顏色,通過組合形成畫面。并且擅長用渲染、明暗對比來加深沖突感,另外一個特點就是“干濕結合”,保留了水彩畫流動感的特點。

《游艇》

水面波紋的細節
有些水彩畫遠看像油畫作品,但其實是借鑒了印象派對于光影的處理方式。他特別擅長于水面波紋的描繪,以及處理陽光透過物體后產生的獨特效果。

《城市一角》

《玫瑰灣小巷》
“90歲還能畫出如此艷麗的顏色,很厲害。”卞文君在1970年代曾是陳老的學生,他介紹說,“他常用一支大白云(國畫毛筆),即可畫出各種效果”。用濕畫法畫天空,用大面積的純色進行對比,暗部細節處多用疊色,留白處幾乎用枯筆一掃而過。因此作品沒有油畫的那種厚重感,色彩能保持清新,“要達到這種效果,在于用色的精準,以及極強的寫生能力。”

感謝柳毅、卞文君兩位畫家的現場導覽與講解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