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長三角議事廳·周報|新能源汽車產業需尋求“第二增長曲線”
2025 年一季度,長三角新能源汽車產業迎來“開門紅”:三省一市合計產出超 84 萬輛,占全國總量近三成,延續了全國生產高地的地位。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同期全國新能源汽車產量達 285.6 萬輛,同比增長 28.2%,而長三角以寧德時代、蔚來、特斯拉等龍頭企業為引擎,正加速從“電動化上半場”向“智能化下半場”跨越。但在光鮮數據背后,產能過剩隱憂、滲透率下降、區域協同壁壘、智能化能力分化等問題逐漸顯現,產業升級的“第二增長曲線”亟待破局。
產業鏈成形但未成勢,區域協同仍存梗阻
當前,長三角新能源汽車產業正在經歷由“局部突破”邁向“系統布局”的關鍵階段。江蘇、上海、浙江、安徽四地功能定位逐漸清晰,初步形成“整車—電池—芯片—零部件”全鏈條產業體系。
上海依托特斯拉、上汽等龍頭企業,構建“整車-智能駕駛-域控芯片”頭部生態。臨港新片區作為智能制造核心承載地,2024 年特斯拉上海超級工廠交付91萬輛,占全球產能近半。2025年4 月,上汽與華為聯合打造的“尚界”整車項目落地,預計帶動臨港汽車產業鏈年產值增加500億元。但上海仍面臨“整車強、配套弱”的結構性矛盾,AI芯片、激光雷達等核心零部件依賴外部輸入,產業生態尚未閉環。
江蘇以動力電池為重點,在常州、無錫、溧陽、鹽城等地聚集寧德時代、比亞迪、蜂巢能源、遠景動力等產業鏈重點企業190余家,形成全國領先的鋰電池產能基地,產能規模全國領先。與此同時,南京引進小米華東研發總部、鹽城推動東風悅達起亞新能源轉型,多點突破態勢初顯。
浙江以靈活的民營零部件體系見長,2024 年新能源汽車產業集群營收突破萬億元,增長19.5%。金華、寧波等地在電驅、電控領域占據優勢,兩輪及低速新能源車發展也居于全國前列。然而,浙江新能源汽車企業多為中小型民營企業,融資渠道窄,供應鏈掌控力弱,過度依賴外部主機廠。在新一輪智能化浪潮中,部分企業核心技術更新滯后,存在“低端聚集、上游缺失”的風險。
安徽憑借政策強力推動,2024年新能源汽車產量達168.4萬輛,同比增長94.5%,占全國比重超1/8。合肥集聚蔚來、小鵬等頭部車企,成為“新勢力第二總部”;蕪湖、宣城等地通過試驗區政策構建“整車-軟件-測試”生態,產量快速上升。
然而,當前長三角新能源車產業鏈協同仍面臨一定程度的“梗阻”,數據標準不一、資本配置不合理等掣肘仍較為明顯。企業在跨區域設廠和測試時,面臨審批、稅收、供應鏈協調等多重壁壘。上海、合肥、嘉興等地雖都已建成智能測試道路,但標準差異導致數據不通,重復投入。盡管2019年蘇浙滬皖簽訂《區域智能網聯汽車道路測試互認合作上觀新聞)
上海
全球首個AI教育機器人產業基地在滬啟用
全球首個AI教育機器人產業基地近日在滬正式啟用。該基地位于閔行區,占地40畝,構建了集科研、制造、賽事、研學于一體的青少年AI教育生態。基地設有全年齡段機器人體驗中心、智能制造產線和ENJOY AI競賽中心,覆蓋3-22歲青少年和兒童的科技成長需求,通過“玩、學、賽、研”一體化模式,打造沉浸式AI教育體驗,助力青少年科技人才培養。(來源:今日閔行)
浦東創新藥械企業密集獲批
近來,浦東新區生物醫藥產業近期取得多項突破性進展。漢通醫療自主研發的全球最小腎動脈超聲消融系統進入國家創新醫療器械特別審查程序,其智能算法可優化手術參數;心脈醫療新一代主動脈覆膜支架獲批上市,手術操作體驗顯著提升;透景生命等企業相繼推出全自動化學發光分析儀等新產品。目前張江已集聚2300余家生物醫藥企業,全球藥械十強2/3在此布局,共同打造世界級產業集群。(來源:浦東發布)
江蘇
南京棲霞區馬群街道成立園區載體及產業鏈發展聯盟
5月13日,南京棲霞區馬群街道宣布成立園區載體及產業鏈發展聯盟,聚焦智能制造、醫藥健康、綠色環保等六大產業,推動產業鏈向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升級。聯盟整合近50家重點企業、園區及金融機構,建立常態化溝通、項目推進和考核評價機制,強化跨領域合作。馬群街道同步發布2025年度14個重點產業項目及企業服務清單,實行“網格員+業務專員”雙軌服務機制,確保企業訴求高效響應。(來源:南報網)
江蘇丹陽270兆瓦漁光互補發電項目成功并網
近日,江蘇丹陽市三峽270兆瓦漁光互補發電項目成功并網。該項目總投資7.5億元,利用4142畝魚塘水域,采用“水上發電,水下養殖”模式,實現空間集約化利用。項目預計年發電量3.08億千瓦時,滿足15.4萬戶家庭用電需求,每年減排二氧化碳27.14萬噸。該模式不僅優化能源結構,還提升養殖效益,助力村民增收。(來源:新民晚報)
浙江
寧波前4月外貿創歷史新高,民企貢獻超七成
??5月13日,寧波海關公布今年1-4月外貿數據。全市進出口總值達4724.5億元,同比增長8.2%,創歷史同期新高。其中出口3210.3億元,增長15.6%;進口1514.2億元。民營企業表現亮眼,進出口額3654.4億元,占比77.4%,拉動整體增長9.1個百分點。新興市場成重要增量,對東盟、非洲、中東歐國家進出口分別增長20.7%、28.1%、13.8%;機電產品出口占比58.6%,汽車、集裝箱出口增速達40%、82.3%。寧波通過政策創新及多元化市場布局,持續鞏固外貿競爭力。(來源:寧波發布)
嘉興佳利電子微波陶瓷“獨門絕技”領跑5G賽道
?5月13日,嘉興佳利電子研究院副院長童建喜作為浙江省唯一代表,亮相國務院新聞辦“新征程上的奮斗者”中外記者會,向全球展示中國“專精特新”企業的硬核實力。佳利電子深耕微波陶瓷材料研發30年,突破5G通信核心器件“卡脖子”技術,其開發的微波陶瓷材料及元器件廣泛應用于基站、手機等無線通信領域,100余款產品實現國產替代,技術指標達國際頭部水平。企業年產24億只陶瓷元器件,研發投入強度超9%,低溫共燒陶瓷技術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來源:嘉興發布)
安徽
安徽大學團隊實現驅動電機系統關鍵核心技術突破
安徽大學新能源電驅動研究團隊取得重大進展,榮獲安徽省科技進步獎一等獎。該團隊聚焦新能源汽車驅動電機系統,提出協同設計、動態熱分析、減振降噪等創新方法,突破行業難題。成果已應用于奇瑞、江淮等企業,助力提升車輛動力性、能效與用戶體驗,取得顯著經濟和社會效益。(來源:安徽日報)
全球首個“量子密鑰+后量子密碼”體系發布并商用
5月14日,中電信量子集團發布全球首個融合量子密鑰分發(QKD)和后量子密碼學(PQC)的分布式密碼體系,具備商用能力。該體系采用三層架構,成功接通超1000公里跨域量子密信電話,可為用戶提供抗量子計算的密鑰全生命周期管理,標志著新一代量子安全基礎設施實現體系化技術突破。(來源:安徽日報)
(本文作者全晨琦系華東師范大學社會發展學院碩士研究生,戚姚維系華東師范大學城市發展研究院碩士研究生。)
-------
“長三角議事廳”專欄由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華東師范大學中國現代城市研究中心、上海市社會科學創新基地長三角區域一體化研究中心和澎湃研究所共同發起。解讀長三角一體化最新政策,提供一線調研報告,呈現務實政策建議。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