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2025年4月食品餐飲行業敏感輿情事件榜
前言
苗建信息食品安全輿情監測中心發布《2025年4月份中國食品餐飲行業主要輿情事件監測報告》顯示,“甲亢哥長沙直播“文和友老板”被指霸座引爭議”“央視新聞曝光旱廁邊生產冒牌咖啡成本5元賣69”“上海人均3888元餐廳用大象糞便做甜品被立案調查”是本月輿情熱度最高的三大事件。
『食品餐飲』第37期
作者丨苗建研究院
01
2025年4月食品餐飲行業敏感輿情事件

02
2025年4月食品餐飲行業敏感輿情事件復盤
本月,食品安全、價格爭議/消費權益是食品餐飲行業最熱議的輿情誘因。
食品安全與違法問題:典型案例如“旱廁邊生產冒牌咖啡”“大象糞便制甜品”“豬肉丸添加硼砂”,因涉及食品安全、觸及法律紅線,引發公眾關注。
價格爭議與消費權益:高價商品(如988元含水晶的飲用水)、價格差異(如和府撈面“差價刺客”)、充值卡跑路等事件,反映消費者對價格透明度、消費者權益保護的敏感度持續提升。
01
甲亢哥長沙直播“文和友老板”被指霸座引爭議
輿情熱度:20,441篇
輿情指數:36.69
事件概述:
4月7日,網紅甲亢哥來到湖南長沙文和友門店進行直播,在直播中,文和友聯合創始人翁東華多次喧嘩、強行擠入鏡頭中心,并要求與甲亢哥同座的重慶鹵鵝哥林江讓座,稱:“我們都是做餐飲的,讓我介紹一下,不然明天去重慶堵你!”網友認為其言語威脅、不尊重人。此外,甲亢哥明確表示對貝類過敏時,翁東華仍堅持推薦相關菜品,引發反感。

(苗建信息輿情案例庫-事件詳情頁面)
4月8日,文和友另一聯合創始人楊干軍回復媒體稱:“不需要(回應),謝謝”被網友批“傲慢至極”,進一步激化矛盾。
事件發生后,文和友長沙門店兩天內收到數千條差評,大眾點評評分暴跌至3分左右,評論區充斥“哥布林服務”“價格虛高”“威脅顧客”等負面標簽。部分網友甚至發起“拒絕文和友”行動。
4月24日,湖南文和友小龍蝦有限公司發生工商變更,聯合創始人翁東華宣布卸任董事職務。
苗建信息分析發現:
該事件本質是“高管個人行為不當”引發的品牌危機,暴露了文和友在高管治理、危機管理應對、顧客權益上的系統性漏洞。
沖突疊加與次生輿情:網紅“甲亢哥”自帶流量,直播形式具備即時性和互動性,沖突畫面被實時傳播,吸引大量網友圍觀。事件中爭議性言行(高聲喧嘩、霸座、威脅同行、高管傲慢回應)迅速通過短視頻、社交媒體裂變擴散,形成病毒式傳播。
品牌敏感性與公眾期待落差:文和友作為現象級餐飲品牌,長期以懷舊文化、長沙地標為賣點,公眾對其品牌形象期待值較高。創始人作為企業形象代表,其言行直接關聯品牌口碑,不當行為極易引發“人設崩塌”的輿論反噬。
02
央視新聞曝光旱廁邊生產冒牌咖啡成本5元賣69
輿情熱度:5,468篇
輿情指數:32.21
事件概述:
4月8日,央視新聞報道有消費者報警稱,懷疑在某網店購買的咖啡是假貨。北京警方調查發現,該店鋪售賣的咖啡和糖漿確系假冒,于是開始取證。來到造假窩點,警方吃了一驚:現場異味撲鼻,一箱箱散裝咖啡豆堆放在旱廁周圍;咖啡豆磨成粉之后,用手胡亂一抓放到袋子里包裝;存放劣質糖漿的廢舊礦泉水桶里,滿是霉斑……
據嫌疑人交代,為了銷售這些冒牌的咖啡產品,他們從2021年年初開始,在多個網購平臺均開設了店鋪,涉案金額巨大。他們以“從廠家拿貨”“促銷打折”的噱頭售賣,售價不到官方網店的三分之一。目前5名犯罪嫌疑人已被依法處理。

(苗建信息輿情案例庫-事件詳情頁面)
苗建信息分析發現:
該事件已從單一打假案件升級為 “食品安全+信息透明+平臺責任”復合型輿情危機。公眾核心訴求并非單純懲治罪犯,而是重建從生產到監管的全鏈條可信度。
食品安全恐慌:生產環境惡劣(旱廁周圍堆放、霉斑污染)直接觸及公眾對食品安全的底線,引發群體性憤怒與恐慌。
商家暴利引發公眾憤怒情緒:產品造假成本極低(成本5-6元而售價69元)凸顯商家牟取暴利,公眾對消費欺詐的敏感情緒被放大。
信息透明度爭議:媒體未曝光具體品牌,導致消費者陷入“無差別懷疑”,加劇對網購咖啡食品的信任危機。
電商平臺信任危機:假冒商品通過主流電商渠道流通,暴露平臺審核漏洞,公眾對平臺責任追究的呼聲高漲。
短期內易誤傷同業品牌:以“促銷打折”“廠家直供”為噱頭的低價策略,精準吸引相關消費群體,但事件曝光后引發“低價=假貨”的標簽化認知,可能誤傷中小型咖啡品牌。
03
上海人均3888元餐廳用大象糞便做甜品被立案調查
輿情熱度:12,788篇
輿情指數:31.32
事件概述:
上海閔行區一家名為Canopia的高端餐廳因使用大象糞便制作甜品引發廣泛爭議,目前因違反《食品安全法》被市場監管部門立案調查。
該餐廳采用預約制,每周僅周末營業,每晚開放一桌12席,提供15道菜品,包括啃樹葉、舔蜂蜜冰塊、竹蟲、酸螞蟻等獵奇食材,以及爭議性的大象糞便甜品“鮮花插在香糞上”。甜品原料為大象糞便經消毒干燥碾碎制成,餐廳聲稱旨在還原“雨林生態體驗”。

(苗建信息輿情案例庫-事件詳情頁面)
苗建信息分析發現:
該事件本質是消費升級背景下,餐飲行業創新失控引發的社會信任危機。監測評論數據顯示,72%的負面評論直指"金錢扭曲飲食文化",反映公眾對資本驅動型創新的深度焦慮。
獵奇營銷突破公眾底線:以大象糞便為原料制作甜品,創造了"雨林生態體驗"的營銷話術,將"排泄物"與"高端餐飲"強行關聯,突破公眾對食品安全的常規認知閾值。
階級對立情緒:人均消費超3000元的高端定位與"吃糞便"的獵奇行為形成強烈反差,刺激公眾對"畸形消費主義"的批判,形成"富人獵奇游戲"的輿論標簽。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并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