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上海國際花展 | 臨江看花船啦~浦東分會場各景點搶先看!
全域聯動
掀起全城花潮
“卉聚前灘里”
2025上海國際花展浦東新區分會場
即將在浦東新區前灘公園巷正式拉開帷幕

活動持續至5月11日,通過濱江公園、都市綠地與藝術花巷的立體融合,打造前灘濱江的限時花路,以花為“鏈”,串聯起主題花展、主題市集、文化展演、消費體驗等豐富主題活動,助力浦東打造“賞花經濟”新名片。浦東新區分會場共設置了四個專業主題景點:“花海之丘”“花漾前灘”“新自然主義花廊”和“萬花之筒”;兩個城市節點:東方明珠環島“瑞彩華年”和第一八佰伴“繪花”;一個移動的花展景點:浦江游覽“錦繡”花船。當綿延不絕的各色花卉現身浪漫的上海前灘濱江,元氣滿滿的春日“多巴胺”正被喚醒。

主題景點1

花海之丘
花海之丘的設計靈感汲取了大自然中花海與地形交織之美,宛如從公園巷綻放的五彩斑斕的大地花瓣。在這里,作為前灘的自然制高點,游客可以盤旋而上,將黃浦江岸城市的壯麗天際線盡收眼底,感受獨特的城市氣息與自然景觀的完美融合。坡地上,經過精心栽種的四季花卉與綠色草坪交替綻放,形成了一片令人心曠神怡的“自然花毯”,同時也是家庭聚會與朋友相聚的露營之丘。

主題景點2

花漾前灘
濱江區域以“花漾前灘”為主題,以漿果類、聞香類、蜜源類及療愈類為分區植物主題,共16個點位,意在通過主題花境,讓花展走進生活、貼近生活,打造文韻繁花、脈承芬芳的濱江花展空間。


蓮韻園
浮光蓮影,以“水光瀲滟、蓮影搖曳”為靈感,并以蓮喻廉,與現有涼亭的題跋相呼應,用植物營造風清氣正的庭院境界。


尋?芳
以“尋找芬芳,尋找美”為設計愿景,運用寫意的創作手法,將山水、花境、詩詞相融合,讓游覽者從視覺、嗅覺、情懷三個維度,深層次地探索、尋找到春天的美好。


漿果絮語
以"自然野趣·漿果詩韻"為設計主題,采用流線型布局演繹"果語漣漪"的動感韻律,自然野趣的視覺元素與漿果的豐碩形態相映成趣,構建富有生命律動的生態劇場。


花間食趣
作品以"田園詩意棲居"為核心理念,突破傳統花園的單一觀賞功能,將可食性植物與觀賞性花卉有機融合,構建都市人親近自然、療愈身心的綠色綠洲。


砂韻
設計靈感來源于上海形成方式,時間推移,積沙成陸,上海漸變為如今的國際都市。花境中央的清泉與互動沙漏設施增添了靜謐與互動感,體現了歲月智慧與生命律動。


紫硯?游屏
花境設計以黑山石為點綴,模擬蜿蜒游徑,仿佛墨痕枯潤,暗喻文化沉淀與時光流轉,又以藍綠色系植物為主色調,融入漿果類植物,旨在打造一個既美觀又實用、充滿自然野趣的游園式空間。


霞嶼花洲
設計提取自然中的灘涂元素,將自然界的原始肌理轉化為充滿詩意的景觀語言,營造出一幅兼具生態野趣與韻律美感的花洲幻境。


璃花之境
結合時下流行的“花間意”(在世事無常之中,珍惜點滴的美好精神)與“拾光”(記錄生活中的美好瞬間)的概念,引入玻璃這種介質,通過玻璃對于光的反射,讓花的芬芳不僅停留于鼻尖。


芯花怒放
芯片是現代科技的基石,設計以芯片為原型,電路拓撲結構演化成多個平行錯落的長方形種植床,既突顯了中國花境推廣起源地的上海繼續發揮創新模范作用,又展現出浦東科技自強的硬核實力,書寫著科技文化的時代答卷。


騰飛
地塊自帶弧度,中部參考傳統云紋的花境造型,一條畫卷蜿蜒其中,造型最高處達3.5m,撐起整個花境造型。


光韻?蝶舞
“光韻?蝶舞”花園以“穿梭幻境之旅,捕捉蜜語春光”為設計愿景,融合光影、蝴蝶等自然元素搭建夢幻場景,旨在為游客打造獨特春日體驗。


春日尋蜂
《春日尋蜂》從宣傳、保護傳粉者的角度出發,將蜂巢結構作為主要設計元素,以橙黃色的蜜源植物為主要植物素材,通過蜂巢空間、昆蟲旅館等景觀小品豐富游覽體驗,構建以認識并保護蜜蜂等傳粉者為主題的自然教育花境。


鈴音浪輝
該景點融合了前灘濱江水系的魅力,將藝術化的濱江水畔灘涂結合浪花為主題。一組錯落有致的浪花造型景觀裝置點綴著飛鳥裝飾豐富了景觀層次,賦予空間動感。


步履繪景
以 “足跡” 為敘事線索,融合藝術與自然。竹編造型抽象演繹鞋子形態,注入人文溫度,成為空間記憶點;三個花境島以足印為平面原型,象征探索自然的步履軌跡。


蟻棲翠境
“蟻棲翠境”以藥草植物自然生境為靈感,在花境中設計三只生動的螞蟻景觀小品,螞蟻勤勞協作、奮勇向前的模樣躍然眼前,其本身藥用價值契合藥用療愈主題,增添文化內涵。


謐境?心靈棲
以“謐境”為核,依托水杉林的幽閉感與光影韻律,打造一處“可呼吸的森林療愈場”。通過火山巖覆蓋的生態脈絡,藍紫色調的蔭生植物群落,化身為時光印記的枯木,以及隱匿于林間的趣味動物,構建都市人回歸自然的沉浸式體驗空間。

主題景點3

新自然主義花廊
新自然主義花廊由中外團隊聯袂打造,是上海國際花展浦東分會場的立體門戶。植物配置由英國謝菲爾德大學榮休教授James Hitchmough及其團隊設計,以新自然主義生態化種植為設計理念,以自然界中植物群落為母本,選用江浙滬地區植物品種,營造抗性強、易維護的自然花境。城市看臺側呼應望江視線,以模紋地被為基底,中高層點綴草花;橋面則模擬更為靈動的草甸風光。流動的光影與搖曳的草花交織,還原生態草甸之美。



主題景點4

萬花之筒
太古里周邊29-01地塊以“萬花之筒”為主題,共14個點位,每個點位以不同的色系為主題,模擬萬花筒中繽紛多彩的圖案,冷暖色系各有特色,打造一個自然之美與城市活力交融的花卉盛景。



勇立潮頭
本方案以藍紫色花境營造“潮汐涌動”的海洋視覺景觀,象征浦東新區積極投身于“藍海”戰略、全力開辟全新發展布局的創新舉措。


藍色創想
設計圍繞“迎國際花展,促營商環境”為主題,通過輕松詼諧的手法,展現了充滿浪漫氣息的主題花境,為快節奏的城市生活送來一份舒心。


春花秋實盡芳華
設計以藍紫色花卉的層疊綻放象征春日生機,搭配輕盈靈動的觀賞草,展現萬物萌發的律動感。通過果實雕塑的抽象形態與植物的點綴,隱喻豐收的沉淀,形成時空流轉的視覺對比。


光脈構境
本作以印象派的光影美學為脈絡,將浦東35年發展凝練為一場流動的視覺盛宴。


花漾甜蜜
本設計圍繞“花漾前灘”為主題,選用冰激凌花藝組合為主題小品,與前灘現代時尚風格碰撞出甜蜜視覺享受。


粉韻祥瑞
設計靈感源自“韻”與“云”的巧妙聯想。以粉色系花卉作為主調,塑造出宛如天邊云霞般的云朵造型。從高處俯瞰,花境的輪廓線條蜿蜒曲折、流暢自然,仿佛是大自然隨手勾勒出的一幅靈動畫卷。


匯聚申城
“匯聚申城”把比較擋視線的路牌及燈柱作為景觀的一部分,標識牌及路燈遠看很像建筑剪影,高樓像花朵一樣一朵一朵破土而出,欣欣向榮。


共生劇場
自然共生劇場以場地原有三棵樟樹為天然骨架,借地形高差打造階梯式花園,通過粉色調植物群落、生態水系與互動裝置的結合,構建一個“人入畫中,園生萬象”的沉浸式自然劇場,詮釋城市與生態的共生哲學。


共生共贏
“共生共贏”花園圍繞“迎國際花展,促營商環境”為主題,通過小品與花卉的各種組合,表現了環境與人的共生關系,與經濟的共贏關系。


赤橙交響
通過花卉的高低錯落和色塊流動的韻律設計,巧妙地隱喻了浦東35年改革歷程中“開放、創新、融合”的節奏感,呼應了赤橙交響的動態美學,同時也預示著浦東新區即將翻開新的篇章。


靜謐星河
以“靜謐星河”為核心理念,融合星空的深邃與寧靜氛圍,通過燈光、色彩、材質的組合,傳遞神秘、平和、浪漫的情感體驗,同時強調人與自然的和諧共生。


前灘拾憶
花境設計以黃浦江的蜿蜒水態為靈感,以“前灘拾憶”為主題,致敬黃浦江與前灘灘涂文化,將歷史記憶與未來展望交織于方寸之間。


彩虹幻想園
花園以"萬花筒幻境"為設計理念,通過蜿蜒的曲徑引導游客開啟探索之旅。


蝶舞橙光
本設計將萬花筒的色彩美學、蝴蝶的生命意象與宿根植物的生態韌性深度融合,通過色彩與形態的精準把控,打造一個鮮明的暖色系宿根花境。




除了前灘區域,浦東還設置了兩個城市主題節點,東方明珠環島“瑞彩華年”,將傳統文化賦予了新穎的表現風格,寓意“花開新時代,盛放新未來”。

第一八佰伴“繪花”,以藝術與自然共生為核心理念,呼應上海“生態之城”建設,傳遞“以花為媒,創美生活”的可持續愿景。

除此之外,浦東還創新設置了一個移動景點,在黃浦江上打造了一艘“錦繡”花船,寓意浦東潮涌東方再啟航,再創錦繡前程。

原標題:《上海國際花展 | 臨江看花船啦~浦東分會場各景點搶先看!》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并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