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上海大世界啟動“演藝娛樂新物種孵化器”戰略

在文化數字化戰略與“演藝新空間”高質量發展政策推動下,中國演藝產業迎來創新變革新機遇。
4月16日,上海大世界在成都舉行的中國(成都)演出交易會上正式發布“演藝娛樂新物種孵化器”戰略,以“技術×內容×商業”深度融合為核心,打造全國首個由“演藝本位”向“用戶本位”升級的全產業鏈生態體系,標志著中國演藝產業從傳統模式向“用戶共創、技術賦能、全球化布局”的新型發展階段邁進。
百年地標轉型:從“空間運營”到“生態構建”
作為擁有百年歷史的上海文化地標,上海大世界自1917年創立以來始終是中國演藝娛樂創新的前沿陣地。2023年升級為“演藝消費集聚區”后,已形成26個多元演藝新空間的高密度生態,年演出場次超5000場,成為全國演藝空間最密集、演出形態最豐富、演出場次最多的演藝消費地標。
此次發布的“演藝娛樂新物種孵化器戰略”是大世界繼空間升級后的又一突破性舉措。據上海大世界運營方介紹,該戰略將打破傳統演藝項目“創作—演出”的單一模式,通過整合金融、技術、人才、場地、市場五大核心資源,構建“創意孵化—商業驗證—規模化復制”的全鏈路服務體系,推動演藝項目從“單點創新”向“生態協同”進化。
五大賦能體系:破解產業痛點,激活創新動能



在成都演交會現場,大世界“孵化器”的“五大賦能體系”成為行業關注焦點:
金融支持:設立5億元產業基金,提供每個入駐劇目最高50萬元專項公益基金、100萬元無抵押低息貸款,解決初創團隊資金短缺問題;
空間保障:提供上海市中心辦公場地租金補貼、大世界演藝消費集聚區內演藝空間優先入駐權,配套“藝人公寓”廉租計劃,降低落地成本;
技術賦能:依托AI創作實驗室、全息投影與VR交互技術平臺、版權區塊鏈交易系統,實現從劇本生成、場景設計到知識產權保護的全流程數字化;
人才供給:聯合“選秀谷”“偶像學院”等機構建立演藝人才庫,定向輸送演員、編劇、技術工程師等專業人才,破解行業“用工性價比難題”;
市場拓展:整合大世界年均5000場演出積累的會員私域流量,搭建“商業品牌異業合作平臺”,加速項目商業化落地。
首個孵化案例驗證模式可行性

今年初,孵化器首個落地項目——驚悚喜劇《開關SWITCH》已在上海實現“現象級”成功。創下90%上座率、兩個月收回成本的紀錄,并啟動全國輸出模式。該劇的2.0版本將運用多模態情緒交互技術,通過實時捕捉觀眾微表情、心跳數據動態調整劇情走向,其“技術驅動內容、數據反哺創作”的創新路徑,被業內視為“新物種”孵化的典型樣本。
行業展望:從“上海樣本”到“中國方案”

“我們不僅要孵化爆款項目,更要培育支撐產業長期發展的‘創新基因’。”上海大世界副總經理許麗表示,孵化器戰略將通過“政府引導+市場運作+社會參與”的模式,預計3年內孵化100個以上演藝新物種,帶動超50億元產業規模,助力上海建成“亞洲演藝之都”,并為全國演藝產業提供可復制的“數字化轉型解決方案”。
隨著文化消費升級與技術融合深化,上海大世界正以“新物種孵化器”為抓手,推動中國演藝從“內容輸出”邁向“生態輸出”,為建設文化強國注入創新動能。
上海大世界將于4月28日舉辦“演藝娛樂新物種孵化器開放日”活動。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