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智慧健康養老行動計劃》成績單:10大城市先行答卷

在人口老齡化趨勢日益加劇與科技呈指數級飛躍的時代浪潮下,智慧健康養老產業應運而生,成為應對社會發展新挑戰的關鍵領域。2021 年,工業和信息化部、民政部、國家衛生健康委敏銳洞察時代需求,聯合制定并印發了《智慧健康養老產業發展行動計劃 (2021—2025年)》,為產業發展錨定方向,構建起推動養老服務與科技創新深度融合的政策框架。
ITH 康養家梳理了截止到 2025 年4月,10個城市在養老機構智慧化建設、城市智慧健康養老建設的部分數據。這10個城市在該計劃的指引下取得了令人矚目的階段性成果,為全國智慧健康養老產業的推進提供了寶貴范例與實踐藍本。
01.
北京
科技賦能,打造全方位智慧養老體系
北京,通過社區智慧養老服務網絡、居家智能養老設備推廣以及各類線上健康養老服務平臺,已實現對超過200萬老年人的直接服務覆蓋。北京市已有超500家養老機構完成不同程度的智慧化升級。借助智慧照護系統,配備1.2萬套智慧照護終端設備,護理人員可依據系統生成的照護計劃精準服務。服務過程數據實時同步至北京養老服務網,確保服務質量與協議履行,讓家屬與監管部門能實時監督。北京經開區搭建了全市首個智慧養老健康監測場景,通過“火柴人”前端AI像機及智能床墊等設備,實時監測老年人的健康狀況。北京養老服務網及配套小程序匯集了全市養老機構、養老服務驛站、養老助餐點等海量資源,形成養老地圖,實現養老服務“一網通查”。北京引入千億大模型科技成果,為養老服務機構提供康復護理、心理慰藉等培訓支持,為老年人提供在線康復、遠程支持等服務。
02.
上海
廣泛覆蓋,智慧養老服務多點開花
上海,智慧養老服務覆蓋范圍廣泛,約230萬老年人從中受益。通過社區智慧養老服務網絡、居家智能養老設備推廣以及各類線上健康養老服務平臺,上海實現了對老年人的全方位服務。依據《上海市推進智慧養老院建設三年行動方案(2023 - 2025)》,到2025年底,上海計劃建成100家智慧養老院。截至2024年,上海已建設完成77家智慧養老院,這些智慧養老院打造了“從入院到離院”的全周期智慧服務體系,運用各類健康監測設備、生命體征探測設備,為老人提供互聯網醫院、慢性病管理、安全監測等服務,全方位提升老人的生活與健康保障水平。截至2023年底,上海市已建成“互聯網醫院+養老院”104家。這一模式通過取得互聯網診療服務資質的醫療機構與養老機構合作,為老年人提供慢性病診療、配藥和預約檢查等服務。根據《上海市養老服務發展“十四五”規劃》,計劃到2025年,“互聯網醫院+養老院”模式的養老機構數量達到200家。上海計劃到2025年全市社區長者食堂數量達到400家。目前,上海已累計建成并運營405家社區長者食堂,這意味著上海不僅提前完成了目標,還超額建設了5家社區長者食堂。
03.
廣州
資源整合,一站式服務提升養老品質
廣州,在智慧健康養老領域取得了顯著成效,通過整合醫療、養老、社區服務等多方資源,為老年人提供一站式智慧健康養老服務,服務人群數量達180萬左右。廣州已有超200家養老機構完成智能化改造。部分機構引入了智能床墊、智能護理機器人等設備,實現對老人睡眠質量、身體狀況的實時監測與分析。這些設備還能輔助護理人員完成部分基礎護理工作,提高護理效率與精準度,為老人提供更優質的照護。廣州市為老服務綜合信息平臺已集成多項功能,包括:養老地圖、智能監護、供需鏈接、動態監管。為減少“數字鴻溝”,廣州實施了“適老化改造+數字教育”組合拳。例如,政務服務平臺“穗好辦”推出了老年模式,簡化操作流程;養老服務設施設置了“養老服務向導”,為老年人提供線下咨詢求助渠道;社區還開設了“老年學堂”,手把手教老年人使用智能設備。
04.
深圳
科技引領,構建多元智慧養老生態
深圳,憑借強大的科技實力,在智慧健康養老領域取得了顯著成效,服務老年人數量超過150萬。深圳聚焦長者助餐、居家智能照護、居家社區養老服務等內容,充分發揮科技創新優勢,打造了“1+N”模式的智慧養老服務場景,實現養老服務的精準化、智能化和多樣化。截至2024年6月底,深圳已初步建成“10分鐘居家社區養老服務圈”,在社區全覆蓋建成2099個居家養老服務驛站,為老年人提供醫療保健、日間照料、上門護理、義診義檢等服務。截至2024年10月,深圳共有82家養老機構。在智慧化進程中,多家養老機構搭建了智慧養老服務平臺,結合智能可穿戴設備、適老化智能家居產品,構建了全面的智慧養老生態。深圳依托“i深圳”APP等平臺,打造了智慧養老服務應用場景,實現了智慧助餐、“15分鐘養老服務圈”、居家社區活動管理、機構養老房間安全監測、家庭床位健康管理、家庭床位安全監測、上門服務工單視頻連線、數據大屏層級監控等8大智慧場景。部分養老機構與社康中心緊密合作,醫養結合簽約率達100%,借助信息化手段實現老人健康數據共享。
05.
杭州
產業驅動,智慧養老生態獨具特色
杭州,依托互聯網產業優勢,打造了智慧健康養老生態體系,直接服務老年人口數量達到120萬以上。杭州采用“智慧終端 + 應用場景 + 數據展示”的方式,建成17家智慧養老院,實現了智慧服務、智慧照護、智慧交流、智慧管理、智慧安防“五位一體”的應用場景。杭州依托“浙里辦”APP上架了“杭向頤養”應用,其中“看機構”模塊實現了地圖導航VR看房,并能根據老人信息智能推薦合適的養老機構。該應用支持自動識別老年人身份進入長輩版,家屬可通過“浙里家庭碼”與老人綁定代辦事項,方便老年人及其家屬獲取養老機構信息和辦理相關事務。“全城通”智慧助餐模式,實現了助餐“卡、碼、臉”通用。年滿60周歲的老人,無論戶籍,均能在任意“全城通”助餐機構享受優惠。老年人可用社保卡(市民卡)、“長者碼”或人臉驗證就餐,系統依據年齡段提供五至八折優惠。杭州還拓展了“數字康養”子場景,構建線上線下有機融合的服務體系。以院內“遠程問診中心”為紐帶,鏈接本市優質醫療資源,升級推出遠程問診、移動藥房、用藥助手、健康宣教等功能。
06.
成都
社區依托,智慧養老服務深入基層
成都,以社區為依托,大力推廣智慧養老服務,服務人群已超過100萬。成都已有超過150家養老機構完成智能化改造,引入智能呼叫系統、環境監測設備等,提升了養老服務的安全性與便捷性。超30萬套智能健康監測設備已走進成都老人家庭,助力老年人自主健康管理。這些設備包括智能手環、智能血壓計、健康監測一體機等,能夠實時監測健康指標并上傳至健康管理平臺。成都市民政局推出了智慧養老服務平臺,整合線上線下資源,為老年人提供便捷服務。成都都市圈養老地圖,上線了一份涵蓋成德眉資四市2426家養老服務機構的地圖,提供詳細的機構信息和服務特色。
07.
武漢
政企合作,拓展智慧養老服務版圖
武漢,通過政府引導、企業參與的模式,不斷擴大智慧健康養老服務版圖,服務人群覆蓋約80萬老年人。養老機構智能化改造方面,武漢已完成100余家養老機構的智慧化升級,引入智能康復設備、智能安防系統等。智慧健康養老服務模式創新方面,武漢打造了“養老供應鏈平臺——安養鏈”APP,該平臺具有以下特點和功能:平臺已上線政策找人(惠)、養老機構(住)、居家服務(護)、適老改造(居)、助餐服務(食)、健康醫療(醫)等6個功能模塊,以及活力社區、公益項目、人才招聘、集采商城等4個特色板塊。資源整合方面,在該平臺上,可看到50余家養老機構、570余家居家養老服務主體、20余家適老化改造企業、130余家社區幸福食堂、230余家醫療機構(藥店、社區衛生服務中心)。
08.
重慶
設施完善,數字化改革助力養老
重慶,已建成街道養老服務中心220個、社區養老服務站2912個,并打造了“中心帶站”聯合體162個,整合社區養老服務站1513個。此外,重慶全市現有養老服務設施6189家。智慧養老平臺建設方面:重慶上線了“渝悅養老”應用,推進養老服務數字化改革,同時,重慶還在探索“時間銀行”“積分超市”等服務制度。養老機構智能化改造方面,支持中心城區試點推進家庭養老床位1500張,并支持5000戶經濟困難老年人家庭居家適老化改造。
09.
蘇州
品牌引領,智慧養老建設穩步推進
蘇州,以 “蘇式頤養” 品牌建設為引領,積極推進智慧養老提升行動。已建成 6 個養老數據庫,實現全市基本數據共享和治理。在養老機構智慧化建設方面成果顯著,已建成 41 家智慧養老機構,這些機構具備智慧運營、照護、健康、安全、生活等多元功能。同時,依托基本養老服務綜合平臺,開發了 “養老地圖” 等 10 個養老服務應用模塊,并對接 “蘇周到”,方便老年人便捷辦理各類養老服務事項 。
10.
西安
政策扶持,積極探索智慧養老新路徑
西安,在智慧養老領域積極探索,2025 年計劃開展養老機構智慧化試點建設,市級給予最高一次性補貼 50 萬元,鼓勵養老機構進行智慧化升級改造。通過政策扶持,西安旨在激發市場活力,推動智慧健康養老產業在本地的發展,為老年人提供更優質、高效的養老服務,雖然目前處于試點階段,但已展現出積極探索的決心與行動力 。
據ITH 康養家不完全統計,這10個城市在《智慧健康養老產業發展行動計劃 (2021—2025 年)》的推進中各有特色,從服務人群覆蓋的廣度,到養老機構智慧化建設的深度,從智慧健康服務的創新,到產業生態的完善,都為全國其他城市提供了寶貴的經驗借鑒。隨著這些成功經驗的推廣與應用,相信我國智慧健康養老產業將迎來更為蓬勃的發展。end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并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