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西京醫院實施亞洲首例“基因編輯豬-終末期腎病患者”異種腎移植
3月12日,澎湃新聞從空軍軍醫大學西京醫院獲悉,該院在異種移植領域再次取得重大突破。3月6日,在中國科學院竇科峰院士指導下,西京醫院泌尿外科秦衛軍主任團隊及全院二十余個學科專家組成的醫療團隊,將一個多基因編輯豬的腎臟,移植到一位終末期腎病患者體內。術中移植腎臟恢復血流后,色澤紅潤,隨即產生尿液。

竇科峰院士,泌尿外科馬帥軍副教授、韓士超副教授修整腎臟
截至目前,已進入術后第六天,多基因編輯豬腎在患者體內狀態良好,血肌酐已恢復正常水平。西京醫院介紹,此次手術由我國科學家獨立自主實施,為亞洲首例、全球第五例。
這是西京醫院繼今年1月7日開展國際首例基因編輯豬-腦死亡受體異種原位全肝移植取得成功后,在異種移植研究領域取得的又一臨床突破,將為終末期腎病患者治療開辟新路徑。
這名患者今年69歲,患有嚴重的高血壓、糖尿病等基礎疾病,藥物服用史已有30多年,8年前又被診斷為慢性腎功能不全尿毒癥終末期。考慮到患者合并癥較多,且為腎移植高致敏患者,沒有適合配型要求的腎源,因此她只能通過每周三次的透析維持。
剛開始透析時,效果還比較明顯。但隨著病情進展,透析并發癥接踵出現,3年前她又發生腦梗,導致腦梗后遺癥,之后又發生心梗,使病情雪上加霜。
得知西京醫院開展系列異種腎臟移植研究的消息后,患者來到西京醫院求醫,竇科峰院士、秦衛軍主任等專家教授細致講解手術方式后,患者與家屬達成一致意見,決定嘗試。
在征得患者和家屬充分信任和支持后,西京醫院移植團隊在結合既往動物實驗及腦死亡受體異種腎移植的研究基礎上,嘗試進行突破性探索。臨床研究開展前,歷經學術委員會、醫學倫理委員會、器官移植委員會、動物委員會等多層面嚴格論證審核,并邀請國際知名異種移植倫理專家指導論證。

術后家屬陪護患者做呼吸鍛煉
專家團隊從科學價值、倫理道德、技術可行性等多維度考量,確保整個過程符合國際異種移植規范要求,充分保障患者權益與手術科學性。此次手術從術前精準評估、術中密切配合,到術后全方位監護,共有泌尿外科、肝膽外科、麻醉科、重癥醫學科、腎臟內科等20余個科室參與。
專家團隊在前期臨床前和亞臨床異種腎移植研究中發現,術中如何保證基因編輯豬腎臟充分灌洗至關重要,團隊借鑒既往經驗,結合術前腹部血管超聲檢查,自制與基因編輯豬腹主動脈和下腔靜脈管徑相近的灌注管道。
在肝膽外科陶開山教授、楊詔旭副主任,泌尿外科楊曉劍副主任等專家默契配合下,團隊順利完成供腎獲取手術,基因編輯豬腎灌注良好。本次使用的DPF醫用基因編輯豬,由成都中科奧格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提供。
由于患者基礎疾病較多,移植過程中稍有不慎可能有生命危險。此外,基因編輯豬腎動脈和靜脈管壁相較人體腎臟更為細薄,完成基因編輯豬腎血管和患者血管的吻合,需要極為高超的血管吻合技術。術中,秦衛軍主任團隊根據基因編輯豬腎動脈和靜脈管徑大小,選擇最優吻合方式。血管吻合完畢,開放血流后,移植腎臟顏色變紅潤、質地良好,隨即產生尿液。超聲顯示腎臟血流灌注良好,未發生超急性排斥反應。
目前,患者已進入移植術后第6天,生命體征平穩,移植腎功能良好,24小時尿量最高達到5468ml,血肌酐術后第三天已降至正常水平,由術前的706umol/L已降至90umol/L,尿素由術前的23.91mmol/L降至10.01mmol/L,標志著手術取得初步成功。
據秦衛軍主任介紹,異種腎移植的開展,為終末期腎病患者帶來了新希望。它不受人類供腎數量限制,顯著擴大了供體來源范圍,使更多在絕望邊緣掙扎的終末期腎病患者有望得到及時救治。目前患者處于移植后早期階段,下一步,團隊將持續監測患者和移植腎臟的狀態指標,并結合前期預案,進一步做好免疫排斥、凝血障礙、病原感染等難關攻克。
竇科峰院士說:“此次突破性研究,為終末期腎病患者臨床救治提供了新思路,進一步證實異種移植應用于臨床的可能性和有效性。未來,隨著相關研究的持續深入與技術的不斷完善,異種移植有望成為解決器官短缺問題的重要手段,為更多患者帶來生命轉機。”
據悉,我國目前約有1.3億慢性腎病患者,其中終末期腎病患者數量龐大且呈逐年上升趨勢。近年來,隨著基因編輯技術和免疫學的飛速發展,異種器官移植研究開始進入人們視野,有望成為解決全球器官短缺難題的有效方式。2016年以來,西京醫院泌尿外科先后開展及參與多例基因編輯豬-猴異種腎移植和肝腎聯合移植研究,并在2024年3月實施多基因編輯豬-腦死亡受體異種腎移植,為異種腎臟移植臨床研究奠定了堅實基礎。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