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春節與短劇,八字不合?
在《哪吒之魔童降世》依然在不斷創造票房奇跡之時,往日來勢洶洶的短劇似乎“啞火”了。
據DataEye-ADXray的后臺數據,1月13日-2月2日,已有2566部短劇上線,預計最終將有3500部作品參與春節檔的角逐。
云合數據1月27日-2月2日的短劇周榜顯示,芒果TV推出的6部橫屏短劇中,僅《貍貓書生》一部登上了全網短劇霸屏榜前十,正片有效播放市場占有率1.8%。
不止是播放開始啞火,整個短劇市場的狂熱,也開始遭遇熄火。

2月10日,抖音、快手兩大短視頻平臺分別公布違規微短劇治理公告,上千部違規微短劇被下架。
與此同時,2月5日,國家廣播電視總局發布《關于進一步統籌發展和安全促進網絡微短劇行業健康繁榮發展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要求落實“分類分層審核”制度。
進一步對微短劇行業進行規范,引導行業健康良性發展。
第55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顯示,截至去年12月,微短劇用戶規模已達6.62億人,網民使用率為59.7%。
此外,中國網絡視聽協會近日發布的《2024微短劇行業生態洞察報告》指出,2024年1月至12月,長視頻、短視頻、小程序等平臺共上線3.6萬部微短劇,平均每月上架3000部。
在如此規模中,更值得關注的是,免費劇市場占比從1月的11%攀升到50%,成為推動市場增長的主要動力。
《報告》顯示,微短劇2024年保持強勁增長態勢,行業發展直接、間接帶動64.7萬個就業機會,2025年就業人數將隨市場規模繼續增長。
想要在激烈競爭中存活下來并持續打造“爆款”產品,看似機會遍地,實則挑戰重重。
于是,一些微短劇的敘事往往訴諸“逆襲”“復仇”“重生”等典型爽文模式。
部分短劇為了追求流量,不惜夾帶低俗、獵奇甚至價值觀扭曲的內容。

例如,某些短劇中“一夜暴富”“豪門恩怨”的橋段,無形中強化了“金錢萬能”的價值觀。
而“復仇”“逆襲”等主題,雖然滿足了觀眾的爽感需求,卻也容易傳遞“以暴制暴”的錯誤信號。
若不嚴加治理,微短劇很可能成為消費主義、物質主義、享樂主義和功利主義的新溫床與“放大器”。
抖音、快手下架微短劇背后的原因是什么?
今年的春節檔短劇沒有出現爆款短劇,又是為何?
如何看待當前短劇行業的發展?
決定一部短劇成功的因素有哪些?
今年春節DeepSeek大火,AI對短劇行業有用嗎?
對此,上游新聞記者齊鑫、財經網胡磊分別和書樂進行了一番交流,本猴以為:
短劇經過一年多的井噴,現在難免出現了受眾審美疲勞,而過度類型化、同質化也讓短劇當初的“驚艷”不再。
春節期間短劇不熱,主要是氛圍問題,在合家歡氛圍下,大屏成為家庭的娛樂主選項。
而晚會、喜劇等長視頻節目也因對應合家歡主題而容易被共同選擇。
反之,更像一個人私享的短劇,尤其是豎屏短劇,則短期落寞。
國內微短劇整體是百花齊放,但也良莠不齊。
具體來說,一是數量井噴、質量堪憂;二是類型探路,跟風過猛;三是三俗嚴重,精品短缺。
這些問題,昔日也都在網大上爆發過,且由于彼時監管滯后,讓網大這一新影視類型最終沒有如網劇一般最終成為強勁的文化新樣式。
而解決之道也是在播出平臺端直接控盤,讓所有微短劇皆在一定之規中運行,則可有效避免隱患爆發成產業癌變。
前段時間廣電總局發布微短劇要求落實“分類分層審核”制度,就反映出了這種導向,即:
分層審核,責任分解,可以有效落實各方在不同類型微短劇上的監管責任。
讓野蠻生長近兩年的微短劇快速納入正規中,避免無序競爭和內容擦邊等制約產業正向發展的難題。

至于春節檔不適合短劇,倒也未必。
優秀的作品,從來不在乎檔期安排。
讓一個短劇成功,主要還是題材選擇、劇情設置、角色演技等劇集傳統成功因素,并無所謂關鍵制勝大招。
未來的短劇發展,路徑其實很明確,即:
所有長劇試過的類型路徑,無論成敗與否,短劇都可以嘗試。
此外,和游戲結合,探索真人互動視頻游戲,和動畫結合,探索精品泡面番如此前動畫短劇如國外的愛死機動畫和國內的《中國奇譚》那樣,和短篇小說聯動,探索短篇網文的影視改編路徑等,都值得一試。
至于AI或許能參與到短劇的一些編劇參謀、布景設計。
同時,AI生成視頻亦可能在未來成為短劇創作的一種形式。
但AI總歸是工具,短劇行業的興盛,關鍵在與人,在于短劇從業者如何利用手頭上各種趁手的“兵器”去打磨一個精品。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并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