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11月,大閘蟹價格為何居高不下?
進入11月,大閘蟹的熱度本應漸漸冷卻,但由于今年夏季的酷暑天氣導致螃蟹大規模減產,多地的蟹比往年晚上市一個月。
根據南京固城湖螃蟹市場11月6日當天的批發交易價格,普挑公蟹3.5兩的價格區間大多在24—29元/只,母蟹2.5兩的價格區間則是31—60元/只,與中秋時的價格差不多。
今年大閘蟹的價格究竟為何貴?“大閘蟹自由”之下,該如何打出品牌來穩定銷量?
著名農產品區域公用品牌專家、元一智庫農研中心主任、農參總編輯鐵丁老師指出,特色農產品的成長路徑是“優質高價—優質優價—優質平價”。大閘蟹作為我國節慶飲食文化的代表,將會延續精品化的品牌方向,但同時,經過科技的助力和電商的影響,越來越多的大閘蟹進入市場。這時,如何保證品質,做好真實性和品牌區分度就是疏通大閘蟹銷售堵點的關鍵。

瘋狂的電商,買不到的大閘蟹

2024年的大閘蟹,似乎比往年來得晚了一些。
今年夏季的持續高溫,江蘇一帶的大閘蟹主產區產量大量減少。據中國三農發布,江蘇省金湖縣的養殖戶的蟹塘遭遇了連續40天的高溫,平均在36℃,最高達到40℃。這導致水塘30厘米左右的水溫,已經超過了大閘蟹適宜生活的水溫,導致大量大閘蟹脫殼不順利、應激、病死等現象。

根據南京高淳區大閘蟹養殖戶的數據,今年死亡率比往年高了4-5倍。即便活著的蟹也會因為高溫不愿進食,所以個頭長不大。為了緩解天氣造成的影響,蟹農業采取了打深水井、設增氧機、投入益生菌和耐高溫水草等技術來應對,但這也直接提高了養殖的成本。
旺季延遲、產量減少、成本提高,導致今年9月閘蟹的價格大幅上升,甚至有“陽澄湖大閘蟹賣到300多一只”沖上了熱搜。
江蘇大閘蟹的銷售情況究竟如何?
“總體產量有所下降,但產值不降反升,因為很多養殖戶已經嘗到稀放精養大蟹的甜頭。”江蘇省洪澤湖大閘蟹協會會長張玉斌說,據不完全統計,今年整個江蘇地區的大閘蟹產量下降1-2成。同時價格也走向了高位,洪澤湖大閘蟹的價格較往年有所上漲,目前3.5兩母蟹、4.5兩公蟹是60元/只,供不應求,有的蟹農賺得盆滿缽滿,早早干塘,為下一年準備了。
抖音電商最新數據顯示,截止11月4日,雙11期間抖音電商大閘蟹銷售年同比增長56%。電商平臺上,盒馬app上的洪澤湖大閘蟹4只母蟹(140g-150g)價格為168元,4只(115g-125g)母蟹價格為139元。
市場價格越是走高,硬折扣就越是噱頭。11月1日,京東七鮮推出“擊穿價”——19.9元的黃河口大閘蟹,還買一贈一。

回顧雙節期間的“蟹卡經濟”,蟹太太旗艦店、蘇湖港旗艦店、陽澄湖視頻旗艦店等店的蟹卡大都銷量過萬。
所謂“蟹卡”,就是通過提前訂購的方式買禮品券,到開湖時兌換相應規格的螃蟹,整體價格區間在200元-3000元之間。在中式節慶的送禮文化下,這一營銷思路幾乎年年大獲全勝,因為總有很多人只是為了用蟹卡送禮,最后根本不會去兌換螃蟹。

眼花繚亂的營銷套路也讓大閘蟹電商也亂象頻出。今年9月4日,辛巴和小楊哥兩大頭部主播,在爭奪大閘蟹品牌“蟹太太”的貨品和優惠上發生爭執。一場賣大閘蟹的直播,銷售額經常能超過百萬,今年8月份,蟹太太在抖音的月銷售額已經超過了2億元。這讓很多主播都愿意擠進來分一杯羹。
電商把大閘蟹的價格打下來了,但同時供應鏈也缺乏有效的管理,導致大閘蟹的市場仍舊存在著信任危機。
有博主發文購買了4家電商平臺購買的螃蟹,并請專業的第三方機構進行檢測。經檢測,大閘蟹整體和單只的缺重問題最為嚴重,甚至有的品牌明確標明單蟹重141.0g,但實際到貨的8只大閘蟹卻無一符合要求。

此外,電商的大閘蟹產品在包裝上存在較為嚴重的標識不清問題,蟹碼凌亂地散在箱子里,還有的地理標志保護的標識使用不規范。
有陽澄湖的蟹農算了一筆賬,刨去蟹苗、魚蝦水草等材料制作出的飼料、運輸費、包裝費等成本,陽澄湖大閘蟹最低價位應該在320元/10只。然而,無論是小楊哥和辛巴的價格,都遠遠低于這個定價,其中的端倪不言而喻。

大閘蟹“平替”不香嗎?

“螃蟹就吃二兩母!”

今年,一位名叫“盤錦大全河蟹”的網紅商家發布視頻,由于他吃盤錦河蟹的速度特別快,每個視頻還有這句魔性的熱梗,在抖音等社交平臺引起大量的模仿,盤錦稻田蟹一時間火爆全網。
大閘蟹減產,也讓“平替”稻田蟹成為今年雙節期間的熱門產品。抖音電商官方數據顯示,平臺上盤錦河蟹的銷量同比去年(農歷同期)增長230%,其中,稻田蟹銷量增速超200%。9月3日,快手 "金秋趕蟹季" 活動售出盤錦河蟹超19.1萬只,直播累計 GMV 超172萬,收獲站內熱搜13個。

盤錦稻田蟹和大閘蟹同屬中華絨螯蟹,只是個頭更小,價格也實惠。今年雙節期間某品牌的盤錦稻田蟹,二兩重的母蟹價格為115元/斤,二兩五重的母蟹價格138元/斤;二兩重公蟹68元/斤,二兩五重公蟹88元/斤。
盡管稻田蟹的個頭跟大閘蟹不能比,但勝在“量大管飽”。一直以來,盤錦人都希望以錯峰上市來與大閘蟹競爭市場,因為稻田蟹上市更早,奈何此前稻田蟹一直沒有熱度,電商平臺上主動搜索的消費者都很少。

盤錦是北方河蟹最重要的集散地,盤錦稻田蟹出名了,會不會也引來像陽澄湖那樣的“洗澡蟹”呢?
去年《農民日報》就在報道中提到,盤錦河蟹近年來隨著知名度不斷擴大,很難保證其中沒有來自外地的“演員蟹”。
2023 年的我國河蟹總產量高達 88.86 萬噸,一個江蘇的產量就占了45.6%。盤錦河蟹今年產量突破 8 萬噸,創歷史新高。與此同時,盤錦稻田蟹的養殖面積已經接近飽和——據盤錦市農業農村局統計,今年盤錦市河蟹養殖面積達 178 萬畝,較去年多 3 萬畝;而盤錦去年和今年當地水稻播種面積都是 124 萬畝。

一部分盤錦蟹農的想法還很樸素,認為打造螃蟹品牌就是看品質,沒必要非搞產地溯源。"大閘蟹也是大蟹才有蟹扣,一般也得是三兩母蟹以上,我們這邊都是一兩多的小蟹,怎么上蟹扣?" 還有人認為,稻田蟹本身就沒有統一的養殖標準,追求低成本,農戶也不愿配合上蟹扣。
然而,現在的消費者可能并不認可這種樸素的思想,盤錦稻田蟹到底需不需要溯源?
著名農產品區域公用品牌專家、元一智庫農研中心主任、農參總編輯鐵丁老師指出,農產品只有形成局部的“優質高價”,才能實現區域的“優質優價”。盤錦稻田蟹目前還未能形成統一標準和產地溯源,但隨著產業的發展和當地對品牌的進一步規范化,還是會朝著商品化和精品化的路線去努力。

越來越寬廣的“大閘蟹自由”

在電商硝煙里游走多年的消費者越來越聰明,況且中國本身地大物博,好吃的螃蟹不止在陽澄湖。
近日,數字貨運平臺運滿滿發布《大閘蟹全國“平替”地圖》,數據顯示,全國至少有27個省(自治區、直轄市)的85個地區具有一定規模大閘蟹養殖。山東的黃河大閘蟹、青海大閘蟹、新疆沙漠大閘蟹等都是近年新興的“寶藏蟹”。
數字貨運平臺運滿滿發布的《大閘蟹全國“平替”地圖》還顯示了不同省份的大閘蟹運輸目的地,這正是我國大閘蟹的供應鏈網絡。可以看到,越來越多的地區成為大閘蟹的發貨地,各地的大閘蟹品質也都在逐漸提高。
今年10月,在援疆科技特派員和寧波大學教授的支持下,3萬只青蟹也在塔克拉瑪干沙漠喜獲豐收。如今,利用鹽堿水養殖海鮮,既能讓新疆當地老百姓在家門口吃上活海鮮,又能為養殖戶增收,還能充分開發新疆的鹽堿水資源。在青海省的大柴旦,依托當地豐富的冷涼水體優勢資源養殖的大閘蟹肉質細膩,今年全年產量將達到約400噸。

從消費端來看,經濟大環境的影響下,大家對陽澄湖等蘇州知名產地的大閘蟹購買沖動有所下降,“蟹卡”模式的風險也讓一些消費者選擇避開高價的大閘蟹產品,轉而回歸鄰家市場買幾只普通的螃蟹“嘗鮮”。
另一方面,隨著電商平臺對大閘蟹直播帶貨的支持政策增加,各地的螃蟹都爬上了人們的餐桌,“大閘蟹自由”變得越來越寬廣。根據每日人物的統計,2023年平均每人能吃到的大閘蟹數量從2022年的不足1.5只,已經增長到2023年的接近5只。
市場競爭更加激烈,如何打出品牌是各地大閘蟹贏得消費者青睞的關鍵。
著名農產品區域公用品牌專家、元一智庫農研中心主任、農參總編輯鐵丁老師指出,農產品的品牌打造難點是真實性。如同陽澄湖大閘蟹,幾乎每年都升級新的防偽技術,品牌維護成本也在升高。

2024年陽澄湖大閘蟹農產品地理標志新版防偽溯源專用標識
想要突破大閘蟹的真實性問題,產地直供和農文旅融合是關鍵的突破口。對于大閘蟹這類比較小眾的節慶農食,電商和社區團購仍然是未來的主賽道,要持續促進分級標準和建立完善的供應鏈,做好品質。另外,長三角和新疆、青海等地也都發成適合發展文旅產業,維護好客戶社群,通過線上認養、認購的方式來實現當地大閘蟹的優質優價也是穩定產銷的好方法。
參考資料:
[1]極目新聞:《大閘蟹全國“平替”地圖》發布,武漢發貨量全國第二
[2]浙里浙聲:潮聲丨蟹戰風云背后,一張蟹卡到底卡住了誰?
[3]藍鯨新聞:陽澄湖大閘蟹也有“平替”?盤錦河蟹靠直播異軍突起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并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