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工人日報:打通外賣配送“最后100米”需要多方同向而行

近日,有網友發布視頻稱,一名外賣小哥欲騎車進入湖北武漢某公園送餐,卻遭到該公園多名工作人員毆打。
從商場、小區到公園,外賣小哥被困在送餐的“最后100米”,已非新鮮事。今年7月,武漢一名外賣小哥進入某小區時未配合登記,被小區保安以長柄工具鎖住腳踝;6月,甘肅蘭州一小區物業員工使用電警棍威脅外賣騎手,被警方依法行政拘留……“門難進、車難停、樓難上”,道出了多少心酸與無奈。
這些事件引發了公眾對外賣騎手工作環境的關注,更觸及了行業規則與城市治理的深層次議題。類似事件中,沖突雙方并非簡單的“誰對誰錯”:對于外賣騎手來說,如果無法準時將餐食送到指定位置,可能會遭到顧客的投訴;對于安保、物業等配送鏈末端的工作人員來說,禁止非機動車進入也是履行職責,為了保障秩序與安全。這場角力中,雙方各有苦衷,我們除了呼吁“多一些理解,少一點沖動”之外,更需要從公共管理的層面加以思考,從源頭化解矛盾。
如今,外賣騎手已成為城市生活不可或缺的存在,各方開始意識到,堵不如疏。例如,國內已有一批城市在探索“騎手友好型社區”,不僅盡可能地為騎手配送“敞開大門”,而且配備了充電柜、引導牌、專屬停車區,方便騎手送餐的同時,也減輕了物業管理壓力;有物業企業和外賣平臺合作研發“騎手友好社區”通行解決方案,當騎手進小區時可一鍵登記,從掃碼到通行僅需數秒;一些高校紛紛設立外賣驛站,這樣騎手可從驛站馬路一側投遞外賣,師生可從靠校園一側領取外賣……
此類爭端時有發生,外賣平臺也應當重視。精密的算法雖然提高了配送效率,但也使得騎手整日“與時間賽跑”,面臨較大的配送壓力。因此,平臺應持續優化規則,讓算法有溫度,從而更好地保障外賣騎手的身心健康,著力改善他們的工作環境。
每一個努力奔跑的奮斗者,都應當被尊重。打通外賣配送“最后100米”,需政府部門、外賣平臺和公共場所運營者相向而行,也需要外賣員、消費者、安保人員換位思考、群策群力,從而更好地兼顧各方權益,找到“安全與效率”的最大公約數,避免“進門之爭”再次上演。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