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大語文時代,如何讓孩子學好語文
如今,語文教育已經改變了“課本即語文學習內容、教室即語文學習課堂”的狹隘觀念,進入了一個“語文學習的外延與社會生活的外延相等”的大語文時代。這種形勢下,如何讓孩子學好語文,成了擺在家長面前的一道難題。
01
對學語文,有些家長存在認知偏差,認為:“咱的母語就是漢語,孩子會說話就會語文,學不學都行。”這種看法大錯特錯。
語文不是可有可無的存在,而是百科之母,是其他學科的基石。
有位家長反映,她的孩子上小學三年級,數學成績一直上不去。開始,她以為是孩子偷懶,因此一有時間就督促孩子背公式、做習題。一個學期后,孩子的數學成績還是沒有起色。
跟老師溝通后,她才知道孩子數學成績不好,原來是閱讀能力太差。同樣的應用題,變動一下描述、設置一些障礙,孩子就讀不懂了。
這種因為語文差而連累數、理、化的例子,生活中很多。就是說,要想學業優秀,首先得語文優秀。
因為隨著年級升高,需要借助語文功底理解的學科、題目會越來越多。沒有扎實的語文功底,孩子不僅很難讀懂文科中大篇幅的閱讀材料,也很難快速領會理科題目的主旨。

誤區二:在語文上下功夫,投資和回報不成正比
有家長認為,花大量時間、精力學習語文,提分效果不明顯;花同樣多的時間、精力學習數學,考試總能多得幾分。兩相比較,語文學習性價比不高、不劃算。
誰都希望投資和回報成正比,但是家長太心急了。在語文上下功夫,并非沒有回報,只是周期較長,家長還沒等到回報到來,就對孩子失去了信心。
還有的家長為提高孩子的語文成績,讓孩子刷題。用刷題提升數學成績,可能立竿見影,但用這種辦法提升語文成績,不僅無效,還會耽誤寶貴時間。因為每天大量刷題,孩子就沒有時間復習、總結,更沒有時間進行課外閱讀。
語文提分難,難就難在它的綜合性上。想要語文成績好,不僅要消化課內知識,還要有一定的文學涵養,而文學涵養絕不是一時半會說有就有的,要靠長期積累。
02
任何學習,找對方法,事半功倍;找不對方法,事倍功半。大語文時代,想讓孩子把語文學好,家長可以參考以下方法。
1.閱讀
一定量的課外閱讀是提高語文水平的主要手段。要讓孩子像對待心愛的玩具一樣對待書籍,家長最好以身作則。你熱愛閱讀,孩子有樣學樣,也會熱愛閱讀。家長還可以和孩子共讀一本書,和孩子交流心得體會。
閱讀是開啟智慧大門的鑰匙,而提升語文成績也應從閱讀開始。這里,家長要注意兩點:一是孩子的閱讀習慣要從小培養,循序漸進;二是要引導孩子閱讀經典名著。
2.背誦
背誦經典文章、名篇佳句,是培養語文素養的基本功之一。孩子到小學畢業時,如果能背誦100首古詩詞、25首白話詩歌、40篇文言散文(每篇三五百字)、5篇現代白話文(每篇800~1000字)和100條中外格言警句,那么孩子就有一些語文功底了。
13歲之前是記憶的黃金期,在這段時間里,孩子背誦好文章,會為以后學好語文打下堅實的基礎。

3.寫日記
寫日記的好處很多,能培養觀察能力、思考能力、分析辨別能力,能增強文字表達能力和自我反省能力,更重要的是能磨煉意志,并積累作文素材。
要求孩子寫日記,可以循序漸進。開始寫一兩句,慢慢增加到三五行。內容不必拘泥,寫什么都可以,想象的、現實的,國內的、國外的,國家大事、日常小事,關鍵要做到有聞必記、有為必記、有見必記、有感必記,千萬不能三天打魚,兩天曬網。
這么做的目的,就是讓孩子養成寫日記的習慣。
4.開闊眼界
語文學習是在課堂上,但不能只依靠課堂,生活才是語文學習的大課堂。家長要引導孩子走入廣闊天地,接觸大自然和真實社會。比如,帶孩子看展覽、參加公益活動、做街頭采訪等。
5.練習寫作
不僅中國,世界各國都非常重視孩子寫作能力的培養。比如美國,從小學開始,寫作就是孩子的必修課。
那么,家長怎樣培養孩子的寫作能力呢?
第一步:鼓勵孩子多寫多練
家長一定要打消孩子對寫作的畏懼感,引導孩子把寫作看成一件日常事,鼓勵孩子多寫多練。寫的時候,不要有任何顧慮和負擔,拿起筆,把心里想的、嘴上說的寫下來,就是一篇文章。
第二步:讓孩子用自己的語言寫
作文是讓真摯的感情從心靈深處自然地流淌出來。忠于自己的感受是寫好作文的關鍵。因此家長對孩子寫作文不要有太多限制,也不要把自認為更有意義和價值的東西強加給孩子。不過,家長可以給孩子介紹一些經驗。比如,寫作文時,多用短句子,多用描述性語言,多講具體事例;少用長句子、雜糅句,少用形容詞,少用概括性句子。
第三步:讓孩子從模仿練起
毋庸諱言,家長培養孩子的寫作能力,目的是讓孩子在考試中作文不拖后腿,而寫好考場作文,有一定技巧。可以先閱讀優秀的考場作文,從模仿練起。開始,可以模仿人家的結構,接著模仿人家的角度,最后模仿人家的思維。
模仿的過程,其實也是學習和提高的過程。模仿不是亦步亦趨、完全照搬,而是在模仿中帶入自己的觀察和思考。每個人的生活不同,對生活的思考、感悟也不同,只要不懶惰、不矯情,坦誠地把自己觀察到的、想到的整理一下,寫出來,就是一篇好文章。
寫完不意味著作文就完成了,還要修改。這一步非常重要,因為好文章都是改出來的。
在培養孩子寫作能力的過程中,家長要注意,一定要給孩子展示才華的機會。
很多孩子不喜歡寫作文,不是寫不好,而是家長的要求太高太嚴,不斷貶低、打擊,讓孩子產生了排斥心理。這類家長以為高標準、嚴要求能激勵孩子前進,其實恰恰相反,孩子需要被激勵、被欣賞、被肯定,才有前進的動力。
所以,聰明的家長不會把力氣都放在指導孩子寫作文上,還會想著如何“發表”孩子的作文。這里說的“發表”是廣義的,親友聚會,當眾念一念,也是“發表”。
如果家長能對孩子的作文公開報以肯定和欣賞的態度,必然會極大地鼓舞孩子的寫作熱情。為對得起家長的這份肯定和欣賞,孩子一定會多寫多練多修改,把提高寫作水平當成自己的主動追求。
如此一來,孩子的作文還會不好嗎?作文好了,語文成績不就上去了嗎?
作者:許卓凡
編輯:楊子
原文鏈接:大語文時代,如何讓孩子學好語文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并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