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我們的人民城市|在上海楊浦濱江,一個坐輪椅的人獨自出行是什么樣的體驗?

楊浦濱江,海綿城市公園濕地無障礙坡道。 楊浦區供圖
“現在我經常會在陽光明媚的日子里開著SUV,停在無障礙的車位上,然后搖著輪椅沿著坡道來到江邊欣賞家門口的風景。”上海楊浦區肢殘人協會主席王婷說,她是土生土長的楊浦人,過去高高的臺階像高高的門檻,把她和江景隔開,“那個時候只有靠在爸爸的背上,背著我才能跨過這些障礙。”
作為人民城市理念的首提地,五年來,上海楊浦濱江持續推進公共空間貫通,優化綜合環境提升,把人民城市建設“施工圖”高質量轉化為“實景畫”。
如今,楊浦濱江岸線發生了哪些變化?市民的生活又有哪些改變?10月14日,澎湃新聞記者跟隨“我們的人民城市”采訪團,首站便來到楊浦濱江實地探訪。

楊浦濱江 澎湃新聞記者 徐亦嘉 圖
邀請特殊人群到濱江走了兩圈
改變是一點一點發生的。2021年6月,楊浦濱江無障礙環境建設項目正式拉開帷幕。那些王婷小時候無法獨自前往的角落,現在有隨處可見的無障礙標識,能夠指引她輕松到達。
對于王婷來說,楊浦濱江的無障礙建設,讓她看到了上海對于殘障人士的關愛與尊重。
此前,楊浦區在濱江無障礙環境改造實施調研時,邀請了不同需求的特殊人群,做了大量前期工作,力求貼合各個殘障人群的使用需求,并編制完成了《楊浦濱江公共空間無障礙環境建設導則》,為濱江無障礙環境的建設提供了科學依據和技術保障。

濱江步道無障礙貫通 楊浦區供圖
“我記得當時是個夏天,我們肢殘、視障、聽障人士被邀請到這里來回走了兩圈。拄拐的、輪椅的都有,就是為了研究路面的坡度、寬度,以及各種設施的高度。因為我們不僅代表自己,身后還有很多殘障的兄弟姐妹,我希望他們也可以來這里欣賞美麗的江景。”
現在楊浦濱江無障礙設施示范段已完成改造,進行了包括坡道、公共廁所、直飲水低位改造在內的20個點位硬件建設,增設了輪椅位標識、扶手、無障礙停車位等,為特殊人群提供了極大的便利。

濱江步道低位直飲點 楊浦區供圖
一米高度看世界
2019年以來,隨著兒童友好城區創建,正在同濟初級中學念預備班的董千暢,也在楊浦濱江綠之丘內找到了屬于自己的快樂。她告訴記者,從小她就和弟弟一直來這里,“如果爸爸媽媽開車,那我們就能一起。如果是開電動自行車的話,一次只能帶一個就得分開來。”在這里,董千暢參加過打拳、繪本閱讀等活動。

綠之丘 澎湃新聞記者 徐亦嘉 圖
楊浦區婦聯權益部部長傅勖文告訴記者,位于綠之丘內的婦兒之家,自2021年7月開放至今,已累計開展線上線下各類活動3000余場,服務6萬余人次。服務功能覆蓋全年齡段各類兒童。大橋公園鼓圈、青少年情緒管理夏令營、童劇場、青少年科技酷玩小鋪、移動天文臺等兒童藝術、科普、心理健康等“兒童+”系列活動深受歡迎。

參照“一米高度看世界”理念設計的兒童友好空間 澎湃新聞記者 徐亦嘉 圖
記者注意到,整個兒童友好空間的設計都參照了“一米高度看世界”的理念。傅勖文表示,“我們在很多設施上都降低高度,為的就是讓成年人俯下身,以更貼近孩子的視角觀察他們的需求在哪里。”
2024年6月,楊浦區已入選首批上海市兒童友好先行實踐區。“未來,我們希望能完成一個集交通安全、環境生態、兒童參與、科普技能、體能拓展、文化藝術等功能為一體的兒童友好公共空間示范區。”傅勖文告訴記者。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