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斷裂的韌帶與不屈的精神-關于自體、異體、人工韌帶你想知道的那些事
作者:吳鵬
同濟大學附屬上海市第十人民醫院骨科副主任醫師、副教授、博士生導師
骨科主任助理、關節與運動醫學中心副主任
不久前,奧運健兒們在賽場上奮發拼搏,屢創佳績,為國家、為民族爭光的同時,也實現了自己心中的夢想。但在這一切光鮮亮麗的背后,也存在著許多不為人知但卻很常見的問題,那就是運動損傷。它可能會導致一個運動員夢想的破滅,所有辛勤的努力和汗水化為泡影,天堂和地獄或許只有一步之差。每當提及于此,我們總會想到一個人---劉翔,他就是因為跟腱斷裂離開了賽場。而今天我們要介紹的是另一常見的運動損傷---前交叉韌帶斷裂。
前交叉韌帶(ACL)損傷在運動中尤其常見,尤其是在如奧運會等高強度競技活動中。ACL位于膝蓋的中心,負責穩定膝關節。損傷通常發生在劇烈運動中,例如快速轉向、跳躍或突然停止時,這種損傷可能導致關節不穩定,腫脹、痛感劇烈,甚至影響運動能力。此次奧運會羽毛球女單半決賽,西班牙選手馬林因傷退賽,但國內觀眾卻表示很難同情,這是因為在2016年里約奧運會上,同樣是女單半決賽我國選手李雪芮迎戰馬林,關鍵時刻李雪芮受傷倒地,賽后證明李雪芮在比賽中遭遇了前交叉韌帶斷裂,而賽后馬林卻炮轟李雪芮是詐傷,是想破壞她氣勢的一種策略,這一言論在當時引起了國內民眾的反感,所以說現在有這種結果也只能說是因果報應。
而遭遇前交叉韌帶損傷或者斷裂的著名運動員還有很多。美國花樣滑冰運動員莎拉·休斯在2002年鹽湖城冬奧會上表現出色,贏得了金牌。盡管她在奧運前經歷了ACL損傷,但她成功康復并在比賽中表現出色。美國NBA金州勇士隊當家球星斯蒂芬·庫里也遭遇過前交叉韌帶損傷,通過治療及康復恢復了自己的競技水平。與庫里相似的還有,克里斯·保羅美國籃球明星,曾在2014年遭遇ACL損傷。經過手術和康復,他繼續在NBA中表現出色。德懷特·霍華德,NBA著名中鋒,2008年經歷了ACL損傷。雖然傷病對他的職業生涯造成了影響,但他成功恢復并繼續在聯盟中打球。這些運動員的經歷展示了前交叉韌帶斷裂并不一定終結職業生涯,通過有效的治療和康復,他們能夠重返賽場并繼續取得輝煌成就。
那么,如何治療和康復呢?治療方式一般分為兩種:
保守治療:對于輕度損傷,保守治療包括休息、冰敷、壓迫和抬高(RICE原則),以及物理治療來恢復膝關節的功能和力量。物理治療通常包括強化腿部肌肉的訓練和改善關節活動范圍的練習。
手術治療:對于完全撕裂或高活動需求的運動員,通常需要手術重建韌帶。手術一般采用自體、異體或人工韌帶進行修復。這種手術旨在重建受損的韌帶,恢復膝關節的穩定性。著名運動員阿莉森·菲利克斯在2017年的ACL損傷后選擇了手術治療,并經過康復重返賽場,表現出色。
最近,在奧運會積極向上推進的同時,也發生了一些不好的事情,導致許多人不能正確的認識前交叉韌帶手術重建,尤其是異體韌帶,甚至有的人因噎廢食,抗拒手術治療,對自己的恢復及康復產生了不利影響。下面我就詳細給大家講一下這3種韌帶的故事。
什么是異體韌帶?
異體韌帶指的是從一名捐獻者的尸體中取出的韌帶,經過嚴格的篩查和處理后,作為移植材料用于治療患者的韌帶損傷。
什么是自體韌帶?
自體韌帶是指從患者自身身體部位取材的韌帶。這種方法通過移植自身組織來修復損傷的韌帶。
異體韌帶與自體韌帶(來自患者自己身體)的主要區別在于來源。自體韌帶移植通常取自患者的自身組織(如髕骨韌帶或腘繩肌),而異體韌帶則來自于合法捐獻者。
什么是人工韌帶?
人工韌帶是由合成材料制成的,用于代替損傷的韌帶。通常采用生物材料或合成聚合物,如聚酯或聚氨酯。
三者的區別是什么?如何選擇?
自體韌帶、人工韌帶和異體韌帶各有優缺點,選擇適合的韌帶材料通常取決于患者的具體情況、醫生的建議以及治療目標。自體韌帶因其生物相容性高而被廣泛應用,但其取材部位的創傷也是需要考慮的因素。人工韌帶提供了方便的替代選擇,但其長期效果仍在研究中。異體韌帶在避免取材創傷方面具有優勢,但存在免疫反應和資源限制的問題。
我想告訴大家的是,科學和技術的發展總會帶來各種各樣的問題,但技術本身是沒有對錯的,主要看它的使用者。最近異體韌帶的事件確實會令公眾恐慌,但我們要透過現象看本質,不能因噎廢食、杯弓蛇影,只要選擇大型公立醫院選擇來源清晰合法的異體韌帶,就能避免這種事情的發生。許多運動員在經歷前交叉韌帶損傷后選擇使用異體韌帶進行手術:NBA球星克里斯·保羅在2014年經歷ACL損傷,手術時使用了異體韌帶。這種選擇幫助他縮短了恢復時間,重返賽場繼續發揮出色。美國田徑運動員阿莉森·菲利克斯在2017年經歷了ACL損傷,并選擇了使用異體韌帶進行修復。她成功恢復,并在2019年世界錦標賽上取得了優異成績。
作為一名資深的運動醫學專家,我深知運動損傷對運動員身心健康和職業生涯的影響。在這個全球矚目的體育盛事之際,我希望借助以上的故事,就前十字韌帶損傷做一詳細介紹和科普,希望大家對于這一疾病以及3種韌帶有著正確而清晰的認識,減少不必要的恐慌,提高運動員和公眾的健康意識。
作者介紹:

吳鵬,博士、留美博士后、關節運動醫學資深專家、骨科副主任醫師、副教授、同濟大學博士生導師。擔任十院骨科專科醫師培訓基地主任、骨科主任助理、關節與運動醫學中心副主任。
擅長各類人工膝、髖、肩關節置換術及各類關節鏡微創手術(包括肩、髖、膝、腕、踝、肘關節鏡等)。每年主刀各類關節置換及關節鏡手術1200余例。
中華醫學會上海市運動醫學分會青年副主任委員,中華醫學會運動醫療分會足踝工作委員會青年委員,中國醫師協會神經修復專業委員會第二屆學組委員會委員,中華醫學會上海市中西醫骨科分會青年委員,上海市康復委員會骨科分會青年委員,上海市康復醫學會骨質疏松學組委員,保膝專家委員會聯盟委員等。
發表權威期刊及SCI論著 40余篇,獲得關節方面專利8項,主編《膝關節鏡手術技巧》,副主譯《關節鏡手術學》。主持國家級及上海市級等課題8項。
獲上海市康復醫學科技獎三等獎、上海市醫務工會“星光計劃”三等獎;云南省“援滇特別貢獻獎”;同濟大學優秀青年人才;上海市第十人民醫院“優秀青年”、“優秀共產黨員”、“先進醫務工作者”、“對外支援特別獎”、青年崗位能手、“銀蛇獎”后備人才等獎勵、骨科后備學科帶頭人等榮譽。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并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