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異形:奪命艦》:沒有拍毀,算是合格
這部驚悚片是這個暑期最純正的爆米花電影。
無需在喜劇片中看出對現實社會的影射,也無需在現實題材中看到非現實主義,有時走進影院感受一下足量的驚嚇就夠了,享受徹底脫離現實的兩個小時。
美中不足的大概是影片略刪減了一些過分刺激的鏡頭,雖然敘事都能連得上,但對于還想看“特別惡心”“特別血腥”,刺激程度就掉了一些。對于恐怖片來說,大概算是略有遺憾吧。

雖然影片打上了“未成年觀眾謹慎選擇觀看”的標語,但真的沒什么讓人特別驚嚇的鏡頭。口味都沒加麻加辣。
打發時間之外,如果還想琢磨一些電影文化,那么《異形:奪命艦》也算是耐人尋味。導演費德·阿爾瓦雷茲是懂拍電影的。哪怕只是娛樂為主,細節之處也能看出他對“拍電影”這門手藝掌握得還不錯。
本片在美國同步開畫,IMDB的大眾口碑暫時有7.5分,對于驚悚題材來說算是亮眼的成績——要知道幾年前由老爺子雷德利·斯科特親自執導的“新異形”《普羅米修斯》和《契約》,IMDB上也只有7.0和6.4的均分。聯想到之前有新聞說“雷德利老爺子看了本片,覺得很滿意,盛贊導演云云”,似乎也可以相信這是真實的評價,而不只是影片宣發的鼓吹伎倆。

導演在社交媒體上發布過老爺子給自己的鼓勵信。細看內容用詞,這不可能是宣發寫的,應該是雷德利本人沒錯了。

本片導演和雷德利老爺子的合影。“拍電影”這門手藝,還是有些傳承的。
從電影史來說“異形”這個題材,明明只是恐怖驚悚的類型,卻在影史中留下了某種印記。當雷德利·斯科特創作第一部《異形》時(1979),沒人想到原來精致的科幻設定和B級恐怖片還能聯系得那么緊密。
“太空幽閉”的壓抑環境,“猜猜誰能活到最后”的敘事模式,都帶有無比先鋒的因素,全面刺激著觀眾的神經,讓整個故事走向顯得“超乎想象”——雖然這些創意今天看起來早已不再新鮮,被大量同類影片一次又一次模仿,但在40年前,這樣一部商業片可不只是單純的“爆米花”,而有頗多創新。

《異形1》和《異形2》,看海報就明白整體風格差異不小,但都有可觀之處,也造就了“異形”這一系列的經典性。
其后,大神詹姆斯·卡梅隆執導的《異形2》風格上又有了變化,產出了“機甲大戰異形”的經典橋段。還有當時年輕的導演大衛·芬奇執導的《異形3》——雖然因為剪輯權的爭執,大衛·芬奇并不承認這部影片是他的作品。《異形4》的導演則是善于幻想的法國人讓·皮埃爾·熱內——他最知名的作品是《天使愛美麗》。這些優秀導演的創作加持,讓“異形”不僅成了知名的恐怖創作題材,同時每一部在美術、創意等方面都有新的藝術價值。
從根源來說,“異形”只是一個會噴酸液、鐵齒鋼牙的虛擬怪物形象,但它結合了人類古老對“洞穴陰影”的某種本能恐懼,又增添了科技時代對“未知宇宙”探索的神秘想象,加上“仿生人”、“公司陰謀”等現代社會霸權控制的基調,主題上都帶有不少值得玩味的經典特征,而超過了單純的“驚嚇”效果。



“異形”的形象,原本是恐怖的怪物,但在善于玩梗的年輕人帶動下,它的大頭和齜牙咧嘴,反而越來越像“小可愛”。
同樣本作也有一位還算不錯的導演。費德·阿爾瓦雷茲是烏拉圭人,青年時代就開始在好萊塢打工。他擅長在封閉環境中通過人物的互動關系,營造戲劇沖突變化。成名作《屏住呼吸》(2016)把三個年輕蟊賊和瞎眼老頭在房子里“兜兜轉”的故事,編了90分鐘的電影。體現出不錯的原創才華。
而《奪命艦》也可以看作是類似青少年題材的變體。之前也有不少類型片拍過類似的——幾個不怕死的年輕人結伴去森林或洞穴玩耍,不小心激活了神秘恐怖的惡靈,而陷入一個一個被追殺的絕境……導演之前也接過《鬼玩人》(2013)的翻拍,差不多也是這樣的內容設定。“舊瓶裝新酒”的故事,無非搬到太空再上演一次,都是電影公司掘金造幣的秘密。


光影氛圍的營造上,本片段落頗多講究。
即使在命題作文之中,也能夠看出導演對“標準范文”做過細致的研究。本片故事設定大量借鑒《異形1》,甚至還通過AI制作復活了40多年前的一個老“角色”;而女主角舉著機關槍“打異形”的硬漢形象,也可以在《異形2》等后續影片中看出類似因子;同時關于略扯的“人類基因補完計劃”,這種在兩部“新異形”中新加入的科幻設定,也做了故事上相對合理的解釋。這些可以統稱為“彩蛋”的內容,其實是對“異形”這個題材能延續下去,在文化上體現了尊重和敬意,而不僅僅剩下“怪物把人身體戳出個洞”的畫面展示。
在嚇人的部分以外,比如影片略顯冗長的第一部分,甚至我們還能看到導演對于幾個青少年的身世背景作了細致刻畫——雖然這些人物我們都知道只是之后“死亡名單”上先后出現的名字,但還是花了一點時間,去了解了他們活著的人生。殖民星球壓抑的外部環境,第一次出現在了“異形”系列影片之中。結合當今全世界沖突加劇的現狀,倒也有幾分另類寫實的味道,讓人不禁聯想起《泰坦尼克》中“大蕭條”時代背景下,代表著“美國夢”的巨型方舟。如同影片中幾位角色所向往的——另一個星球能看到太陽,會是一個更美好的家園嗎?然而在廢棄的太空實驗室中,他們都得先過了“異形”這一關。

學用步槍這段,和《異形2》中如出一轍,有致敬經典的味道。雖然男女主角明顯眉來眼去,但全片也沒在戀愛的陳詞濫調上花太多篇幅。情節取舍之間,編導還是頗多琢磨。
對于青少年恐怖片來說,“恐怖”代表了對勇氣、對人生價值的一種試煉,能活到最后的角色跨越了懵懂胡鬧的“青年”階段,最終變成自己為自己負責的“成年人”。就像穿越老版四部“異形”,能活到最后的女主角西格妮·韋弗就變成了銀幕上“女動作英雄”的代表。本片名不見經傳的女主角卡莉史·派妮,未來還會有更豐富的成長空間嗎?要看之后類似影片中她出演的角色還有沒有更多“戲”了。
對于爆米花電影來說,觀眾也不見得有那么多耐心關注角色的成長變化,本片中倒是仿生人的前后狀態變化,表演空間的寬度,能給人留下更深的印象。而現在看來,我們除了知道“異形很嚇人”,“公司有個大陰謀”,情節還是略顯簡單,只是延續了經典設定,創新度上仍然差了一些。深究之下,這些都是編導可以發揮得更好的地方。但也避免了如同老爺子之前親自下場,拍了兩部“人類基因補完計劃”,卻顯得大而失當,讓觀眾看得云里霧里,不知該作何評價。

驚悚之外,女主帶著仿生人正面硬剛“異形”,總算對前兩部大而失當的風格做了一些糾偏。至少這部更加爽快了。
本片作為標準爆米花電影,新意一般,但細節處都算用心。特別在驚悚元素的營造上,仔細看,能注意到導演對于不同環境和場景中的燈光氛圍、聲音效果的設計,都有頗多變化。對于一部以年輕演員們挑大梁的驚悚電影來說——就是整體制作費比較便宜——沒有拍成B級片,已經算是合格了。
事實上驚悚恐怖類型都是以小搏大,無論是“豎鋸先生”系列,或是“死神來了”,續集都是口碑越來越差,影片做得越來越低劣,直到商業價值完全消磨殆盡,而“異形”系列至少還沒淪落于此,至少不會終結在這部吧。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