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杭州考古有哪些新發現?浙博的新展有答案
對于古人的生活,我們有很多想象,回答這些問題最直觀的是田野考古獲取的第一手資料。澎湃新聞獲悉,近年來,杭州考古碩果累累,在考古人的手鏟下,杭州這座城市古今重疊的文化面貌被梳理得更加清晰,7月2日,“發現杭州——2023年度杭州考古成果展”在浙江省博物館孤山館區西湖美術館拉開帷幕,展覽透過豐富的物質遺存,呈現在我們面前的是一幅生動而獨特的歷史地理畫卷。

展覽現場
本次展覽由浙江省文物局、浙江省考古學會指導,浙江省博物館、杭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共同主辦,匯聚了杭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2023年考古出土新發現及部分歷年出土的精品文物317件(組),通過解讀各個歷史時期的遺址和出土文物,讓觀眾更加深入地了解杭州城市的發展和變遷。

展覽現場
展覽按時間順序分“良渚人的石器加工場”、“商周時期的聚落”、“漢唐時期的城邑”、“吳越國的西都錢唐府”、“宋元明清的東南第一州”五個單元,依次介紹了2023年杭州考古的十余個新發現。

展覽現場
良渚人的石器加工場
良渚遺址是實證中華五千年文明史的圣地,考古發現表明良渚文化早在五千年前,就已出現了成熟文明形態并進入早期國家階段。本年度杭州考古發現中,蕭山沈家里遺址和桐廬沈家畈遺址都發現了良渚時期的石器加工場,是反映錢塘江流域史前石器工業遺存面貌的重要代表性遺址。

展覽現場
據現場考古專家介紹,遺址里多見未磨制好的毛坯,少見已經磨光的石器成品,但同時又發掘出大量打磨石器的磨石、礪石,這一有趣的線索,似乎指出沈家畈是一個“產品輸出型”遺址,而不是自己用。
沈家畈遺址位于桐廬縣分水鎮沈家畈村,地處分水江(富春江支流)呈U形大彎道凸岸堆積部分。
為什么石器加工場會選在大彎道上?

展覽現場
“石料從山體自行剝落后,會滾入河道,隨著江水從上游,滾到下游。這個‘大浪淘沙’的過程中,脆弱的石頭可能在滾落途中就裂開、破碎了,剩下能完整滾落到下游的,自然就是足夠優秀的‘石料’。遇到U形大彎道時,石頭會擱淺在河灘,最方便采到合格的石料,如果要在江邊建石器加工廠,肯定也是首選建在彎道處。”考古專家說。
商周時期的聚落
當良渚文化的余暉漸漸淡去,這片土地迎來了新的變化。大融合背景下的分裂斗爭,不僅引發了國與國之間版圖不斷變化,更使得杭州在這場文化碰撞中,煥發出生機。本年度杭州考古發現中,昇光遺址、金家浜遺址發現了商周時期的聚落,為深入研究浙江乃至南方地區商周時期的考古學文化內涵提供了重要的實物資料。

展覽現場

青瓷燈盞 六朝 余杭古城遺址出土
漢唐時期的城邑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統一六國后,開始推行郡縣制,于今天的杭州設錢唐、余杭兩縣,隸屬會稽郡。秦漢六朝至唐,杭州地區有許多歷史文化遺存。本年度杭州考古發現中,黃泥壩漢代墓葬、杭氧遺址、余杭古城遺址,分別代表了墓葬、聚落、城址三個類型。將這些遺跡點連接起來,一座城邑的活動軌跡便生動地浮現出來。

青瓷胡人俑 晉代 杭氧遺址出土
展出的青瓷胡人俑是在杭氧遺址中發現的,不過它頭部有所殘缺,只剩身體部分,胡人手中抱著一只小羊。“其實這件文物完整的是胡人抱著小羊騎著獸,頭頂燭臺,類似的文物還有在蕭山博物館展出。”現場考古專家介紹說。

經幢殘件 宋代 圣果寺遺址出土

展出的寶相花紋磚
吳越國的西都錢唐府
五代時期,錢氏家族的經營無疑將杭州推向了歷史上第一個高峰。近年來的杭州考古發現中,圣果寺遺址、南高峰遺址、凈慈寺遺址、衣錦城遺址等一系列重要發現,為我們還原了繁華興盛的吳越國。

展品

越窯青釉摩羯魚形器 五代 吳山廣場出土
宋元明清的東南第一州
1138年,宋室南遷,定都杭州,此后大力建設近150年,使杭州一躍成為全國乃至世界首屈一指的大都會,本年度杭州考古發現中定民坊遺址和十里埠宋墓從市民生活到墓葬陵園,將這一時期的杭州面貌塑造得更為完整。

“河濱遺范 ”款青瓷碗(殘)宋代 定民坊遺址出土

青白瓷瓶 宋代 余杭古城遺址出土

展覽海報
此次展覽將持續至8月30日。
(本文圖文資料由浙江省博物館提供,部分內容綜合自杭州網)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