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上海科技館正在進行閉館升級改造,館長:有三個改造方向
“在人工智能時代,一個孩子能夠自主、專注、堅韌的話,一定會成為擁有創新發現的人。”6月18日舉行的第十七屆上海民進教育論壇上,全國政協委員、民進上海市委會副主委、上海科技館館長倪閩景作主旨發言時提到了姜萍,認為她是一位自主、專注、堅韌的女生。
第十七屆上海民進教育論壇以“論道教育”為主題,多位專家、嘉賓圍繞培養德才兼備的有用人才、促進人的全面發展匯集眾智、共同探討。其中,倪閩景以“科學教育的新邏輯”為題作主旨發言。
科學教育是為創新而學
在倪閩景看來,科學教育的新邏輯就是為創新而學,將來人存在的意義就是創新發現。“科學教育一定要站在面向全體學生的角度,而不是針對那些尖子生。創新沒有天選之人,每一位孩子都有可能成為拔尖創新人才。”他說。
如何培養孩子們成為創新人才?倪閩景認為,多樣化是拔尖創新人才培養的本質和方法。“多樣化的好處是哪怕有缺點和錯誤,它都能夠成為創新的資源。”他說,通過統一的教學過程,追求一樣的標準答案,來獲取高分、進入名校,這樣的邏輯已窮途末路,“考試還是要有的,但是一定要走向以基礎為本、多樣化的方向。”
“科學教育不是做題,而是讓孩子們發現現象,產生問題,形成志趣。”倪閩景談及,科技越來越發達,而人最大特點是能發現新的現象。對此,他建議,孩子們要到大自然去,通過大自然最豐富的色彩、聲音、形狀等,培育強大的感官能力。“萬物皆可研究,通過動手實踐,加強實物學習,可以培養多樣化的興趣和視角。”
上海科技館改造有三個重要方向
目前,上海科技館正在進行閉館升級改造。作為上海科技館館長,倪閩景還在論壇上透露了此次改造的方向。
“上海科技館這次的升級改造,有三個非常重要的方向。”倪閩景介紹說,第一個方向,是科技館要變成一個問題館。“不是說跑進去是解決問題,是產生問題的,是任何事情都是值得去研究探究的,所有的問題都是值得我們每個孩子去有興趣的。”
第二個方向,是讓上海科技館能夠給孩子帶來更多實踐。“我們有一個工作坊,下沉廣場24小時開放,哪怕科技館閉館了,都會開放,它是一個街區,是休閑新空間。”
第三個方向,是讓科技館走向學校。“再多的館,也無法容納更多的孩子,我們的科技館要走向學校。”倪閩景說,科技館的場景要走到學校去,放到商場里,就在孩子的身邊,“這個就是打開博物館的天花板,讓博物館走到孩子身邊。”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