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上戲學生用中國木偶演繹契訶夫的《變色龍》
這幾天,上海戲劇學院2021級木偶表演專業學生出演的木偶劇《變色龍》,在上戲端鈞劇場連續上演4場。該劇根據俄國作家契訶夫同名短篇小說改編,用中國的傳統木偶,演繹了西方的文學經典名篇。演出以幽默詼諧,風趣輕松的風格,展現了契訶夫筆下的諷刺故事,讓中國化的處理,讓全劇更為通俗易懂,整場演出都在觀眾的開懷大笑中展開。

木偶劇《變色龍》劇照
木偶劇《變色龍》也是為紀念契訶夫逝世120周年而再度上演。2021年,該劇就由上海戲劇學院木偶表演專業創作并首演,是中國木偶皮影緊缺人才培養計劃、教育部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基地項目、上海市級重點課程、上海高校市級一流本科課程成果展示。


木偶劇《變色龍》劇照
《變色龍》的故事改編自原著小說,同樣塑造了一個虛偽逢迎、見風使舵的捕快小吏“趙溜須”。不過,改編后的故事被放在了中國本土,人物也十分豐富,舞臺上十幾位演員,都是上戲2021級木偶表演專業學生。在演員操控下,趙溜須、李奉承、小狗、縣官、夫人,商販等木偶角色都活靈活現,輕松有趣的故事讓觀眾看得不亦樂乎。
上戲木偶表演專業教師秦峰是這部劇的導演和指導教師,他也是“木偶表演技法”課程的負責人。他介紹,劇中的木偶大多用了中國傳統的仗頭木偶,同時加入了一些布袋木偶和皮影的表演元素。木偶造型設計夸張,制作精良,求“神似”而非“形似”,用木偶的夸張寫意表達原著的離奇,讓觀眾在嬉笑怒罵間感受到契訶夫深沉憂郁的嘲諷。
秦峰表示,以傳統木偶劇的方式呈現19世紀世界文學史上的經典之作,西戲中演,洋為中用是一次跨文化的戲劇創新。與此同時,這部劇也鍛煉了學生改編與演繹經典小說的能力,同時探索了傳統木偶戲創新性這一新課題。

演出合影
4天的演出吸引了不少觀眾,其中僅復旦大學、上海外國語大學、上海大學、上海戲劇學院四所高校就有一百二十多位各國留學生前來觀摩。更多觀眾通過這個熟悉的西方經典故事,了解了中國傳統木偶戲的魅力。

演出后留學生上臺交流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