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從《談判專家》看香港電影到底還行不行
說實話,光看簡介,《談判專家》讓人很難提起多少興趣。還是這些老演員在排列組合,難道,真不怕觀眾審美疲勞?
不過,本片的預告放出后就很能給人驚喜:劉青云飾演的談判專家卓文偉意外成為一樁命案的頭號嫌犯,竟然還在電話里教警方如何與歹徒談判。莫非,這么多年過去了,港片終于有了“反套路”的念頭?

《談判專家》海報
可惜,整部電影看下來,只能說,有驚喜,但不多。和近些年一部分粗制濫造的香港警匪片相比,《談判專家》至少在敘事上用心了,能合理地把故事說圓,也沒有留下太多bug。
當然,問題也還是那些老問題。電影里的港片熟面孔,劉青云、吳鎮宇、姜皓文、苗僑偉,包括客串演出的劉德華等人,基本上還是沿襲了自己的表演方式。說得好聽些,這是松弛、自然;不留情面些,這就還是在吃老本。又是警匪對決,又是雙雄配置,又是抓內鬼、臥底……無論從人物設定還是從劇情走向上來說,一切都是熟悉的配方、熟悉的味道。
說起來,本片剩下的那些驚喜大多來自翻拍的對象,美國電影《王牌對王牌》。本是警隊精英卻突然被奸人誣陷以至于陷入重重絕境的緊張感,兩位主角之間從精彩過招到互相信任的發展過程,甚至是拿性別話題來逗觀眾一笑的小幽默,統統是從原版電影里照搬過來的。

《王牌對王牌》劇照
就此而言,翻拍倒不失為導演邱禮濤的一條創作捷徑。有網友調侃,他看電影的速度還沒有邱導拍電影的速度快,這還真不能算夸張。光是2023年,院線里上映的邱禮濤作品就有《掃毒3:人在天涯》《暗殺風暴》《絕地追擊》《93國際列車大劫案:莫斯科行動》,它們的質量參差不齊,影迷的反饋也是有褒有貶。
其實,這真不是邱導沒能力拍好電影,而是他的創作特點所致。入行以來,邱禮濤向來不求完美,但求快速完成。如此做法非常適配曾經的香港電影工業生產流水線,但放到注重觀眾口碑的當下,就顯得有些不合時宜了。這些年邱導的多部電影都讓人感覺莫名其妙、不知所云,根本原因就是他很少花心思打磨敘事、研究細節,只求趕快上映了事。

《談判專家》劇照
這何嘗不是當下香港電影所處困境的縮影?如果倒退回前互聯網時代,《談判專家》或許也有成為經典之作的潛質,但在資源唾手可得、影迷見多識廣的當下,本片的那些套路確實已經難言“驚喜”。哪怕演技精湛、戲路寬廣如劉青云、吳鎮宇,如果還繼續躺在昔日的功勞簿上,也難保不會有被觀眾拋棄的一天。
不過,要討論“香港電影到底還行不行”,也必須先進行嚴謹的界定。事實上,遇到創作瓶頸的并不是香港電影,而是一部分香港類型電影。這些年來,從《踏血尋梅》《幸運是我》《一念無明》《黃金花》《淪落人》《翠絲》《叔·叔》《濁水漂流》《流水落花》《正義回廊》,再到近年在內地上映且廣受好評的《毒舌律師》《白日之下》《年少日記》,讓觀眾眼前一亮的優秀作品,層出不窮。它們的共同特點是對社會底層、邊緣人物的關注,擁有濃厚的人文關懷和細膩的影像敘事。
可見,比起成本較高且越來越難拍出新意的動作片、警匪片,真正能讓香港電影生生不息的,或許是更具現實主義色彩的作品。時至今日,香港電影非但不會“沒落”,反而擁有了更多可能性。
如此說來,就沒有必要再拍香港警匪片了?邱禮濤們是不是也該迅速改換門庭,另尋出路?答案是,也不一定。

《談判專家》劇照
讓我們說回《談判專家》。其實本片的改編也不失“港味”,開篇就把時間線切回上世紀九十年代,聚焦社會底層的不公平遭遇。一對有智力缺陷的夫妻因為找不到孩子選擇鋌而走險,劫持人質,他們不斷強調“沒有人聽我說話”,反映出的就是社會制度的缺陷,這一點和《白日之下》有異曲同工之妙。而吳鎮宇飾演的謝家俊之所以選擇離開警隊,去做社工,就是“為了幫助他人”。
如果再細讀文本,就會發現卓文偉遭遇的陰謀,實際上也是不合理的制度對普通人的壓迫所導致的。他與謝家俊的合作,實質上也可以被視作一種對制度的反抗,為民眾、基層的發聲。
也就是說,邱禮濤本有可能另辟蹊徑,不必過度拘泥在正邪斗法、警局內斗的老套路里,把鏡頭轉向對制度合理性的探討上。本片中反復提到的警察福利被冒用的問題,完全可以和卓文偉以及同僚的實際生活處境聯系在一起。能做的文章還有很多,比如卓文偉和警隊“內鬼”也是一起出生入死多年的兄弟,如果后者確實有生活方面的苦衷,那么他是否應該告發他?又比如,官僚們從警察福利得到諸多好處,而基層警員不僅要面臨生命危險,也得不到應有的待遇,這是否合理?
總之,《談判專家》完全有可能跳脫出香港警匪片既有的范式,奔向更現實主義的創作路徑。但可惜的是,邱禮濤導演應該是沒有時間和精力考慮這些問題了,查一查他的介紹,接下來還有《海關戰線》《東方·華爾街》《拆彈專家3》等一大批作品排隊等著上映。

《海關戰線》《東方·華爾街》海報
這顯然是一種遺憾。在劉青云、吳鎮宇包括劉德華在內的一大批香港演員不可避免地年華逝去之后,再指望他們復興傳統的香港警匪片,既沒有必要,也沒有太多可能。說到底,如今香港電影應該追求的已經不再是產量,甚至也不該只是票房。我們已經從現實題材的香港電影中窺見了無限可能性,也希望新一代香港電影人能展現出更強大的活力,讓“邱禮濤”們的腳步慢下來,好好思考一下什么才是觀眾想看的電影。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