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大英帝國成為跨大西洋貿易中心,靠的是什么
編者按:本書是對英帝國歷史的全景展示。從伊麗莎白時代開始,一直敘述至20世紀晚期。作者角度十分宏大,不僅在時間上跨越數個世紀,而且在空間上也包含了整個地球。書的第一部分,作者盛贊早期冒險家為英帝國的崛起立下汗馬功勞,以及一代代移殖民的艱苦奮斗。第二部分,主要講述的是英國為維持其霸業,與諸帝國爭霸的故事,最終以拿破侖戰爭的勝利開創不列顛的百年霸權。第三部分講述的是19世紀英帝國鼎盛時期,直至第一次世界大戰的來臨。第四部分敘述的英國在兩次世界大戰中的表現,是英帝國衰落的開始。第五部分敘述的是戰后英國維護帝國做出的種種努力,是英帝國落幕的故事。
1645年,貨輪“海豚”載著一船工業制品離開了倫敦。這些工業制品包括玻璃、腳輪、鞋子、帽子、打捆的帆布、白蠟、鋼鐵和黃銅器具。這些貨物都是要運到新英格蘭賣給當地殖民者的。貨輪在波士頓卸貨,并且換上當地的貨物:小麥和裸麥,桶裝的牛肉、豬肉、鯡魚和鯖魚等。其中,還包括了7 000磅的煙草。這些煙草很可能是從弗吉尼亞運送到馬里蘭的。“海豚”隨即向南行駛,進而抵達巴巴多斯。在那里,人們卸下其中的一些貨物。而那些空當很快就為蔗糖所填補。此時,它才開始了橫跨大西洋的旅程,僅僅在加納利群島稍作停留。在那里,他們將腌漬的魚拿出來賣給當地虔誠的天主教徒。這是因為,后者遵守教會的規矩,從不在星期天吃肉。

隨著經濟革命的起步,英國國內政治也不再穩定。1642年,英王查理一世同議會之間斗爭的爆發將這一不穩定推向了頂峰。爭論的根源在于,兩者中的哪一方擁有制定政策的權利。尤其是在有關宗教和稅務的問題上,這一爭論就顯得更為激烈。在英國本土的戰爭也波及了大西洋彼岸的殖民地。自1640年起,許多新英格蘭的清教徒選擇回到故土為議會戰斗。1649年,保王派倒臺。前朝臣和劇作家、弗吉尼亞總督威廉·伯克利(William Berkeley)選擇在自己的領地內收留這些難民。新的共和聯邦不承認他的所作所為,并勒令他放棄職位,回歸田園。但在1660年,隨著查理二世的復辟,他重新崛起,回到了自己的位置上。
1649年聯邦的成立可謂是帝國歷史上的一大轉折。在接下來的11年里,政府不斷采取措施,希望能夠保持并擴大英國在海外的勢力及其貿易。他們立法以強調英國本土對殖民地商業行業的控制;促成了一項野心勃勃的計劃,希望重新武裝英國海軍;對荷蘭海上力量發起挑戰;在某種程度上挑戰了西班牙在加勒比海的勢力。

顯然,這一貿易前途未卜。英國在北美還未站穩腳跟:此時,法國的勢力已經開始滲透到圣勞倫斯河流域。而在更遠的南方,荷蘭人在今天的紐約建立了一個小根據地。荷蘭的威脅并不僅限于此。1648年之后,他們暫時脫離了歐洲事務的紛擾,得以騰出手來發展他們已經極為龐大的商業艦隊并成為世界的主要海上運輸力量。

盡管保有皇家的名號,英國艦隊已成為一個供各色人等差遣的國家力量。這些人大多在國際貿易以及殖民地貿易當中賺取利潤。這一法令頒布的緣由,起初是為了鎮壓保王派的海盜們。但是,到1680年為止,為了震懾阿爾及爾的海盜,利用戰船護送英國商船通過地中海一事已成為了家常便飯。與此同時,它們也維護著雅茅斯、冰島以及紐芬蘭漁業的安全。在大西洋以及加勒比的水域里,人們也能夠看到這些戰船巡邏的身影。2這樣一來,海軍也就成了商業以及殖民政策的工具。
為了加強對商船的保護,增加戰船的數量就顯得十分有必要了。從1650年起直到斯圖亞特王朝復辟之后,政府一直在建造船只。1679年,海軍屬下共有86艘船。而到了1688年,這一數目翻了一番。在這一事件上,海事法庭起居郎及秘書賽繆爾·佩皮斯(Samuel Pepys)可謂功不可沒。他試圖消除海軍官僚體系當中的腐敗,并建立起一支強大的艦隊。這支艦隊靈活機動而又便于操縱,因而有能力在對法、西以及荷蘭的戰斗中發揮作用。

本文摘選自《大英帝國的崛起與衰落》,斯坦威圖書2018年11月版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并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