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普京的新任期、國防部換帥和三戰哈爾科夫,俄羅斯全面發力?

俄羅斯總統普京 澎湃影像 圖
2024年5月所發生的一系列事件可能將給俄烏戰場局勢帶來轉折:先是在4月底,美國國會眾議院通過被擱置已久的608億美元對烏軍援法案,美國軍援法案落地意味著西方在援助烏克蘭問題上的立場開始完全趨于一致;同時,俄羅斯方面也加強了前線攻勢,并于5月10日正式重新開辟哈爾科夫戰線,打響了“第三次哈爾科夫戰役”;在俄羅斯5月12日新組建的聯邦內閣中,經濟學家安德烈·別洛烏索夫接任謝爾蓋·紹伊古為國防部長,很明顯未來俄羅斯將進一步深化全國動員,并在戰爭中全面發力,搶抓時機徹底奪得戰場主動權。
醉翁之意不在酒的“第三次哈爾科夫戰役”
據烏克蘭國防部消息,早在5月5日至10日,為配合地面進攻,俄軍首先使用“匕首”高超音速導彈、無人機、滑翔制導炸彈等遠程武器對哈爾科夫州境內的能源設施、軍工工廠、武器彈藥庫、鐵路等設施進行了27次集群式打擊,5月10日,俄軍地面作戰部隊正式跨過邊界對哈爾科夫州發起進攻。為了報復俄軍襲擊,5月12日前后烏軍也向俄羅斯別爾哥羅德州境內的居民點發射數枚導彈、火箭彈并進行無人機打擊,造成了俄方多名平民身亡,而美國也緊急向烏克蘭運送了價值約四億美元的軍事援助,包括愛國者防空系統以及布雷得利戰車等先進武器。一場可能扭轉整個俄烏戰局的“哈爾科夫戰役”正式打響。
在此之前,俄烏雙方已在哈爾科夫進行了兩次大規模戰役,早在2022年2月25日至27日,在俄羅斯“特別軍事行動”第一階段,俄軍先頭部隊從別爾哥羅德出發迅速包圍哈爾科夫市區,在“第一次哈爾科夫戰役”中俄軍控制了伊久姆、庫皮揚斯克、紅利曼等重鎮并占領哈爾科夫州大片區域,然而俄軍最終還是折戟于哈爾科夫城下。雖然俄方在“第一次哈爾科夫戰役”中并沒有取得預期中的戰略目的,但卻一直都沒有放棄奪取哈爾科夫城這一戰略目標。2022年5月初俄軍徹底控制馬里烏波爾后,俄羅斯官方曾高調宣稱哈爾科夫將會是下一階段軍事行動優先奪取目標。2022年烏軍夏季強勢反攻中,俄軍大量主力部隊被牽制在南部扎波羅熱至赫爾松一線,攻打哈爾科夫的計劃只能被推遲。
“第二次哈爾科夫戰役”則是2022年9月6日,烏軍在哈爾科夫地區發起的反攻,現任烏軍總司令瑟爾斯基指揮了這場戰役。整個戰役中烏軍勢如破竹,俄軍所控制的伊久姆、紅利曼等重鎮接連被烏軍奪回,至10月初烏軍基本收復哈爾科夫全境,俄軍主力部隊退回到別爾哥羅德州。烏軍奪回哈爾科夫東部門戶伊久姆、紅利曼,消除了俄軍從側翼包抄哈爾科夫的可能。2023年,俄軍將主攻方向聚焦于中線頓涅茨克、扎波羅熱地區,在北線別爾哥羅德地區以及南線赫爾松地區均無力再度發動較大規模的戰役,在哈爾科夫地區,雙方只能沿兩國國境對峙。
2024年2月,隨著烏軍重鎮阿瓦迪耶夫卡陷落,俄烏戰局攻守反轉之勢越來越明顯。一方面,烏克蘭2023年夏季反攻過于冒進,消耗了大量有生力量以及西方軍援武器,嚴重挫傷了軍隊銳氣;另一方面,俄軍在這個過程中卻采取了攻守兼備的務實策略,步步為營,穩扎穩打,俄軍開始在頓涅茨克、盧甘茨克、扎波羅熱戰場上逐步奪取更大的戰場主動權。當前已開啟的“第三次哈爾科夫戰役”,正是俄軍在頓涅茨克及盧甘茨克戰場上取得相當主動權背景下發起的。
當前,俄軍在哈爾科夫方向集結的兵力大約有5萬人,分為布良斯克(8500人)、庫爾斯克(10800人)、別爾哥羅德(共計31200人)三個作戰集群,共配備395輛坦克、928輛裝甲車、992門火炮、123門多管火箭炮發射系統以及兩套伊斯坎德爾短程彈道導彈系統,這些部隊分別隸屬于曾在頓涅茨克、盧甘茨克及扎波羅熱前線作戰的第18近衛摩托化步兵師(隸屬于波羅的海艦隊)、第138近衛摩托化步兵旅(隸屬于西部軍區第6集團軍)、第47近衛坦克師(隸屬于中央軍區第1近衛坦克集團軍)以及第2近衛特種旅(隸屬于格魯烏)和車臣部隊,這些部隊都有著豐富的作戰經驗,并且已在后方得到了充分的休整,其士氣高漲且戰斗力較強。而在哈爾科夫戰線的參戰兵力大約僅有2.3萬人,不及全部部署兵力的一半。
在哈爾科夫方向對陣俄軍的烏軍主力部隊是新組建的第23機械化旅以及陸續從巴赫穆特、恰索夫亞爾、赫爾松等處前線緊急調來增援的第42機械化旅、第92突擊旅、第60旅、第63機械化旅、第57機械化旅;還有駐扎在當地的國土防衛部隊第125旅、第123旅以及第5國土防衛旅,這些國土防御部隊皆為二線作戰部隊,無論是武器裝備還是戰斗人員素質都遜于一線部隊,只擔負保障后勤安全、配合主力部隊作戰的任務。在烏軍一線作戰部隊中,第23機械化旅多為剛剛應征來的新兵,缺乏作戰經驗,其它部隊由于長期鏖戰于烏東前線而師老兵疲。
俄軍兵分兩路,東路俄軍迅速占領奧切爾采韋、加季謝、普列謝尼夫卡等村莊,前鋒部隊在5月14日攻占重鎮沃爾昌斯克北郊機場并于次日突入沃爾昌斯克市區,19日俄軍已占領沃西恰河以北大片市區,同時試圖從東西兩側迂回夾擊沃西恰河南部市區。西路俄軍沿公路干線占領斯特里列恰、克拉斯涅、皮利納、博里季夫卡、澤列涅、盧克揚齊等幾個村子,兵鋒直指哈爾科夫北方門戶利普齊,并攻占了北部高地,整個利普齊市區已基本處于俄軍炮火覆蓋之下。在這一周多的時間里,俄軍占領了至少278平方公里的烏克蘭領土,前線烏軍大批投降的情況時有發生。此外,還有俄軍部隊在別爾哥羅德州西部集結,大有直插烏克蘭蘇梅州以切斷哈爾科夫右翼之勢。
為了穩定哈爾科夫戰線,烏克蘭總統澤連斯基、烏軍最高司令瑟爾斯基以及情報總局局長布達諾夫都已親臨哈爾科夫指揮戰斗。就當下的形勢而言,俄軍打響“第三次哈爾科夫戰役”的主要目的有三:一是在于拓寬邊境緩沖地帶,減少烏軍對俄邊境地區的騷擾;二是搶占有利地形以及重要城鎮,為后續攻打哈爾科夫城區創造有利條件;三是聲東擊西,策應俄軍頓涅茨克方向的進攻。
哈爾科夫是烏克蘭第二大城市,俄軍進攻哈爾科夫,烏克蘭反應迅速,當前俄軍直取哈爾科夫城的條件尚不成熟。因此,俄軍當前并不急于攻打哈爾科夫城,聲東擊西可能才是當下俄軍最主要的戰略意圖。4月以來,俄軍在頓涅茨克戰線取得了較大的突破,尤其是5月上旬俄軍迅速占領五一村、奧切列季涅、烏曼斯克等地,形成了巨大的突出部,內泰洛韋、內維爾斯克等地俄軍也占據著優勢,但在恰索夫亞爾以及克拉斯諾戈夫卡方向,俄軍則遭到烏軍的強烈抵抗,尤其是在恰索夫亞爾,俄烏雙方進行了反復的巷戰攻奪,已拉鋸一月有余,若俄軍長時間無法在恰索夫亞爾以及克拉斯諾戈夫卡方向成功突破,那么頓涅茨克戰場的俄軍無法形成南北兩路呼應的鉗形攻勢,而奧切列季涅突出部俄軍的安全也可能會受到烏軍的威脅。
雖然烏軍頑強阻擋著俄軍的進攻,但卻面臨著兵源短缺、武器彈藥匱乏等一系列致命的問題,面對哈爾科夫地區俄軍迅猛的攻勢,烏軍只能通過從其它戰線調集部隊來增援。哈爾科夫戰場上烏軍最為精銳的第92突擊旅即是從恰索夫亞爾戰場上調集而來。烏軍將有限的兵力分散在更長的戰線上,并且將精銳部隊集中在哈爾科夫戰線,無疑削弱了恰索夫亞爾、克拉斯諾戈夫卡戰場的防御能力,這對俄軍加強在頓涅茨克一線的攻勢提供了更有利的條件,遠在頓涅茨克的恰索夫亞爾以及克拉斯諾戈夫戰場,可能才是“第三次哈爾科夫戰役”前期最為關鍵的看點。
別洛夫索夫就任俄防長與2024年俄羅斯的全面發力
就在“第三次哈爾科夫戰役”打響的同時,5月7日普京宣誓就任俄羅斯聯邦總統,開啟了他的第五個總統任期。5月12日,根據俄羅斯聯邦憲法,總統就職后任命新內閣,在這一次人事調整中,曾長期在經濟領域工作的安德烈·別洛烏索夫接任謝爾蓋·紹伊古為國防部長。經濟學家別洛烏索夫就任國防部長與“第三次哈爾科夫戰役”打響共同傳遞出的一個明顯信號,就是俄羅斯將在接下來的時間里進一步強化全面動員并在烏克蘭戰場上全面發力。
早在2022年秋至2023年春,俄羅斯就陸續啟動擴軍計劃,先是2022年9月21日俄羅斯國防部宣布啟動“部分動員令”征召30萬青壯年男性入伍,再有2023年1月17日俄羅斯國防部宣布再度擴軍150萬人。經過兩輪動員,至2024年第一季度,俄羅斯擴軍計劃已完成了近80%,這保障了俄軍前線充足的兵源。據英國皇家聯合軍種國防研究所的保守估計,俄軍在烏克蘭前線作戰人數從2023年初的36萬人也增加到2024年初的47萬人,這一數字在哈爾科夫攻勢打響后還會有所攀升。
兵源的大幅擴充要求俄羅斯國內裝備生產能力以及后勤供應能力都必須與之相配適。自2023年以來,俄羅斯在工業領域亦開始啟動全面動員,在俄羅斯2024年預算方案中,軍事支出占到了財政總體預算的1/3以上,約占GDP的6.4%,國防支出遠超過其它各項社會支出。在工業動員下,俄軍工企業三班倒生產前線所需的武器、彈藥及軍需物資,各類武器彈藥的產量已翻番,軍工產業的繁榮拉動俄羅斯國內生產總值增長,工人工資、就業率亦相應地有所上漲。2023年以來俄羅斯開始在戰場上逐步取得優勢在很大程度上可以歸功于國家的全面工業動員,工業動員不僅保障了武器裝備、彈藥、后勤物資的充足供應,同時還形成了前線俄軍強大的火力輸出優勢。2024年4月烏克蘭政府總理杰尼斯·什米加爾訪美之際透露,據烏軍方統計,每20平方公里內俄軍所傾瀉下的炮彈數量是烏軍發射炮彈的數十倍之多。
但全面工業動員也造成了一定問題。雖然2023年度、2024年度俄羅斯聯邦預算收入以及國防預算支出都有顯著上漲,但這依舊難以填補高昂的戰爭成本,在過去兩年中,俄羅斯已從聯邦應急儲備基金中挪用了近6.5萬億盧布用于軍事開支;通貨膨脹加劇(俄烏沖突爆發以來,俄羅斯通貨膨脹率在7%—11%之間徘徊,遠高于俄羅斯央行制定的4%以內目標)、西方制裁帶來的進口替代成本提高意味著軍事裝備制造成本上升,進而也導致采購價格的上漲;而軍工企業中還面臨著勞動力短缺、投資不足、設備老化等問題;加之,俄羅斯軍隊戰斗序列又恢復為蘇聯時期傳統,在這種組織體系下對于武器、彈藥的供給數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當前形勢下,俄羅斯更加需要一位善于理財以及經營管理的經濟學家來應對國家全面動員背景下軍事生產、裝備及后勤供給領域所產生的一系列問題。
《孫子兵法·作戰篇》有言:“其用戰也勝,久則鈍兵挫銳,攻城則力屈,久暴師則國用不足。夫鈍兵挫銳,屈力殫貨,則諸侯乘其弊而起,雖有智者,不能善其后矣。故兵聞拙速,未睹巧之久也。夫兵久而國利者,未之有也。”對外戰爭持久化必然會導致國家財用不足、軍民疲憊,不僅會進一步讓俄羅斯陷入力竭的窘境,國內、國際潛在的危機隨時可能爆發。事實上,在這樣的形勢下,留給俄羅斯打破當前僵局的時間已不多。俄羅斯必須趁逐步掌握戰場優勢的時機開始全面發力,盡可能奪取更多的戰略目標,從而實現“以武促和”之目的。
(李書齊,北京大學社會學系博士研究生)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