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特稿 | 年輕人辭職種地,從烏托邦到“第一桶金”有多遠?
“年輕人流行辭職種地”登上熱搜,一群群原本在城市的高薪白領,辭去工作“下鄉種地”,在鄉間清新、安靜的環境中追求慢節奏的生活狀態,恢復自己的生命力。
辭職種地的年輕人,是三分鐘熱度的好奇更多,還是能夠扎根鄉村,深耕產業,做好品牌?
著名農產品區域公用品牌專家、元一智庫農研中心主任、農參總編輯鐵丁老師指出,現代化的農業必須依靠新的農業科技、新的管理和銷售模式,同時讓年輕人運用社交媒體講出個人與鄉村的故事,打造新型的農產品品牌,實現個人價值的同時助力鄉村振興。
從熱播綜藝《種地吧》到品牌傳達
不知從何時起,“種地”成為了一股潮流。愛奇藝、藍天下傳媒等共同出品的一檔綜藝節目《種地吧》在江蘇衛視一經播出便受到了熱烈關注,“#十個勤天小店#、#十個勤天蜂蜜送檢#……”等相關話題接連登上熱搜。
《種地吧》節目的誕生,起因是節目導演對中國農業大學朱啟臻教授撰寫的文章《農民為什么離開土地》的思考,其中描述了農村的青年如何想要擺脫鄉土,努力進入城市;而一些在城市中長大或者已經生活多年的人,卻又在某一時刻決定回到鄉村。
一來一回,成為中國鄉村振興的一個有趣的課題。年輕人涌入鄉村以后,又在做什么?
《種地吧》作為一檔帶領年輕人體驗農業的節目,邀請了10位年輕人組成“種地小隊”,真實記錄他們在142畝土地上,190天時間里,播種、灌溉、施肥、收獲,真實運營農場,直播帶貨自負盈虧創立農夫集市等全過程。在這一場景中,10人小隊又被稱為“十個勤天”,而觀眾們則是“禾伙人”。

節目以美好、安寧的畫面展現了田園牧歌式的生活方式,此前的《向往的生活》《親愛的客棧》等慢綜藝也有類似的風格。其重心是將觀眾從快節奏的城市生活中解放出來,也釋放了中國人內心對于田園生活的一種傳統向往。
但相比于其他一些光鮮亮麗的旅游綜藝,《種地吧》的情節更貼近現實,讓觀眾透過屏幕了解真實的鄉村。節目中10個年輕人從對農業一無所知,到伏下身子向農民前輩們虛心學習,經歷千辛萬苦耕種、收獲。然而,在銷售階段,他們卻因為節目中的“十個勤天”公司成立不足十年、注冊資金不足100萬,被連鎖商超拒接合作。這一情景反映的正是當下我國小農經濟在現代化浪潮當中的尷尬境地。
《種地吧》讓許許多多未曾踏足鄉村的年輕人看到了鄉村的美好圖景,也暴露了鄉村的問題,這種風潮吸引著更多的年輕人去思考、參與鄉村振興。
其次,作為熱播綜藝節目,《種地吧》本身具備很強的傳播能力,因此是一個農業品牌打破地域瓶頸的窗口。盡管節目被一些觀眾吐槽“廣告太多”,但品牌方仍然可以通過將自身的生產過程投放在節目中,以獲得超高的關注度。
零食品牌勁仔近兩年成為年輕人的新寵,但具有豐富營養價值的深海鳀魚品類,大眾卻知之甚少,勁仔希望通過合作《種地吧》,面向年輕群體強化品類認知。節目的觀眾基數大、對新品類接受度高,都為勁仔展開深海鳀魚品類教育提供了良好的條件,而高舉高打,輻射到全國更多高線城市的泛娛樂年輕人,也加速打破品牌區域認知壁壘。
著名農產品區域公用品牌專家、元一智庫農研中心主任、農參總編輯鐵丁老師指出,農業品牌要學會“借名勢、進名店、用名人”,在《種地吧》當中鄉村場景得以創新延展,也給各大農食品牌登上熒幕,科普自身生產故事的機會。真正做到了“鄉村有產業、城市有體驗”。
“新農人”如何扎根?
《種地吧》爆火的同時,也有人分析其難免有美化和構造一個完美烏托邦世界之嫌。在節目中,“十個勤天”所種植的水培生菜并沒能順利找到銷售渠道,于是他們通過向節目嘉賓求助的方式獲得了社會關系的助力,從而進入一家超市售賣。在此期間,其生產的水培生菜在品種和營養價值方面都未達標,但由于節目效果火爆,被觀眾和粉絲搶購一空。
脫離了綜藝的濾鏡,那些真正辭職去種地的年輕人,又如何能夠把自己扎根在鄉村,而非只是來鄉村度個假?
根據一些新農人的描述,種地并不是簡單地種出果實就能成功,除了克服農業技術的困難,在其背后的合作模式、銷售渠道以及鄉村復雜的人際關系,都是下鄉青年所要面臨的考驗。

有人說“中國人一失意就想要回家種田”,但辭職對于很多年輕人而言并非是失敗的結局,而是準備迎接新的生活,渴望在鄉村實現自身的自我價值,獲得在城市難以尋覓的幸福感和體驗。
2022年,國家發改委發布了《2022年新型城鎮化和城鄉融合發展重點任務》,對促進城鄉融合,打造更緊密的城鄉聯合發展觀做出了新的要求。2024年4月,在國家發展改革委、農業農村部(國家鄉村振興局)的總指導下,中國經濟改革研究基金會正式發起了“中國數字游民公社”項目,重點幫助“下鄉青年”組織好平臺、優化環境、提供服務,長期吸引優質青年人才在鄉村生活和創業。
杭州市富陽區湖源鄉窈口村的“源享共富工坊”
浙江省農業農村廳廳長、省鄉村振興局局長王通林在接受采訪時強調,浙江省在培育新農人方面堅持“引育用留”的全鏈條政策供給,創造更有競爭力的生態圈。通過打造超1.2萬家“共富工坊”,完善“培訓+產業+品牌”的發展模式,打造出1000個鄉村人才智力驅動的“浙農智富”品牌。
此外,各地方也積極針對下鄉青年推出福利政策。2021年開始,重慶市的“鄉村振興青年貸”已經陸續為涉農創業青年或涉農經營主體發放26.61億元補貼。廣東省清遠市發起“雁歸計劃”,截至2023年7月,7000名清遠本地籍大學生已回到家鄉就業創業,為實施“百縣千鎮萬村高質量發展工程”提供了堅實的人才支撐。
隨著“洄游”大潮成為一種社會化現象,在未來相當長的一段時期內,城市青年返鄉將會持續進行,并且隨著得到越來越多的關注,政策和資源逐漸向他們傾斜,新的鄉村業態和城鄉關系也即將顯現。
“辭職種地”給農業帶來新解法
年輕人辭職種地,實現了其自身的“新活法”,也帶動了鄉村的“新解法”。
下鄉新農人形成和傳播新的種植理念。在以往的農民培訓教育當中,往往容易出現一些農民雖然經驗豐富,但對于新的種植技術、合作模式總是比較抗拒,給新型農民的培育造成了困難。但是對于下鄉青年而言,他們本身沐浴在高科技的文化之中,把在城市見聞到的前沿理念運用到農業之中,獲得意想不到的效果。
結合城市人群對于健康、生態農產品的需求,下鄉青年小魚和朋友在鄉下經營了一家小而精的農場。農場面積只有10畝,但種植的農產品品種高達300多個,還通過互聯網與許多對農業感興趣的小伙伴交換蔬菜。通過不斷嘗試種出更新更好的風味,他們從中體會到了快樂,并且把有助于保護土壤的種植方式傳達給周邊的農民,帶動鄉村產業的轉型升級。
新農人助力打造新型的農業品牌。2024年初國家發展改革委、國家數據局印發《數字經濟促進共同富裕實施方案》,提出深入發展“數商興農”、強化農產品經營主體流量扶持。并強調創新聯農帶農機制,吸引更多人才返鄉創業。
在數媒時代,可以說是“無流量,不品牌”。在鄉村亦是如此,東方甄選、小馬哥等品牌和網紅直播帶動了大批農產品出村上行。同時,以個人IP形成電商品牌的鄉村新農人也不在少數。
返鄉青年阿湯是原先是一名年入50萬的互聯網大廠員工,回到家鄉后他承接了自家獼猴桃果園,并且直言從前的種植管理都很“垃圾”,自己要下決心改變現狀,打出品牌。
經過對果園從頭到尾的改造,阿湯為村里帶來了第一臺無人車,還創新開發了一臺AI甄選機,通過紅外光譜把水果穿透,對內部進行成像,用AI分析其內部的病變和酸甜度,并為207個果園建立了種植信息庫,使用數字化管理。
2023年,阿湯創立了農場的第一個水果品牌——“就就就”紅心獼猴桃,意為一群年輕人,就回農村、就種地、就搞農業。“就就就”紅心獼猴桃的銷售推廣視頻在全網接近1000萬播放量。阿湯通過在抖音、小紅書和B站視頻“帶貨”,僅用了兩周時間,10萬斤紅心獼猴桃銷售一空,還幫附近的農場賣出一部分,銷售額達到140萬元。
通過短視頻促進文化傳播,塑造鄉村IP。短視頻媒介是新農人最重要的“農具”之一。下鄉青年大多是從事數字媒體行業,讓他們對傳播有天然的敏感度,同時“被看見”也是他們盈利和獲得成就感的一種方式,也引爆了不少原本名不見經傳的小鄉村。
通過視頻帶領觀眾沉浸式感受鄉村,形成驚人的品牌傳播力。如同《種地吧》熱播后,瞬間帶火了拍攝地杭州市西湖區三墩鎮這個小村莊,社區書記汪國建特意注冊了社交賬號,一下子成了“網紅書記”。節目效應讓村里的幾百斤筍在直播間幾秒鐘便售罄,也讓這個小村子迎來了第一場田間地頭的音樂會,這些都令汪國建震驚,也讓他更有了借力奔跑的信心。
西湖區政府相關負責人表示,要大力支持以《種地吧》為代表的一種現象級的文旅新業態落戶西湖,同時能夠把這樣的一種文創產業引入到鄉土空間,探索出一條農文旅融合發展的新路徑。
結語
年輕人辭職下鄉,不是逃離,而是主動的追尋。活力果敢的年輕人與鄉村發生的無數碰撞,激發出鄉村振興無限的可能。
同時我們也要看到“回村種地”目前的風險,一些下鄉青年面臨“回到城里找不到工作”“花光積蓄卻一無所獲”的困境。年輕人不能盲目地跟風“下鄉”,政府和社會化機構也務必在實際層面給予下鄉青年更多的政策和文化關懷,讓這些勇于逆行的孩子們闖出更廣闊的天地。
參考資料:
[1]胡方杰:《種地吧》鄉村想象異托邦的建構
[2]刀法研究所:年輕人愛看、品牌愛投,種地綜藝給營銷人的4點啟示
[3]新周刊:現在的年輕人,流行辭職去種地
[4]封面新聞:離開互聯網大廠回鄉創業 95后小伙要在農村打造數字游民基地|打破偏見的勇氣
[5]潮新聞:《種地吧》帶火后陡門 142畝農田緣何成了一片熱土?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并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