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冒充工作人員上門“檢修”推銷偽劣燃氣灶,涉案21人被抓
人間煙火氣,最撫凡人心。許多人喜歡這句話,因為它道出了我們對生活發自心底的熱愛。現代的煙火人家,離不開燃氣灶、液化氣等燃氣產品,但近些年發生的一些火災事故,讓公眾對燃氣產品的安全及使用心有余悸。燃氣產品火災事故往往給人們的生命財產和社會穩定帶來嚴重損失和影響,有關執法部門也是屢次重拳打擊,嚴厲防范,但是為了獲取非法暴利,還是會有一些不法分子鋌而走險。那么這些偽劣產品有著怎樣的安全隱患,公眾又該如何防范?
去年十月,重慶市大渡口區的一家電器維修店,迎來了幾位前來洽談家用燃氣灶生意的陌生人。
店主熊某仔細觀察這臺家用燃氣灶,無論是品牌名稱,還是廣告語,都和某知名品牌極為相似,但是價格只有品牌灶具的十分之一。熊某相信這會是一個賺錢的好生意,于是開始按照陌生人教的話術,打著以舊換新的旗號銷售家用燃氣灶。
雙方約定先售賣后付款,這樣熊某不會承擔任何經濟損失,所以他自以為遇到了一項好業務。然而,還沒等這臺家用燃氣灶賣出去,就引起了市場監管人員的注意。
重慶市大渡口區跳磴鎮市場監督管理所所長 龔宇:在檢查的過程當中,發現這臺灶具的商標近似于我國一知名品牌,它的外包裝上面沒有我們國家強制認證的3C證明。
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為了保護消費者的合法權益,早在2019年10月,我國就把家用燃氣灶納入CCC認證管理目錄。
重慶市市場監督管理局質量監督處處長 杜洋:強制性產品認證目錄內的產品,未經強制性產品認證,一律不得出廠銷售,否則就是一個違法行為。
“山寨灶”送檢兩項指標均不合格
市場監管人員當即查扣了熊某店里的這臺燃氣灶,送往權威機構進行檢測。結果顯示,檢測的干煙氣中CO濃度和熱負荷兩個項目,都不符合國家標準,被判定為不合格產品。
隨著調查的深入,執法人員發現像這樣銷售來路不明家用燃氣灶的網點,在重慶市并非一家,臨近的四川瀘州、宜賓等地也有銷售。

重慶市大渡口區市場監督管理局綜合行政執法支隊二大隊大隊長 萬松:涉案金額非常大,又是流竄作案,我局啟動大渡口區行刑銜接工作機制。將該案情通報至大渡口區公安分局,共同商討。
在警方的偵辦下,給熊某供貨的趙某浮出水面。趙某專門在重慶、四川等地做家用燃氣灶批發零售。他伙同他人不僅在城區的一些電器維修點招攬生意,還糾集多名同鄉親屬冒充燃氣公司維修人員,拉著產品在偏遠鄉鎮或農村地區挨家挨戶推銷自己的產品。
重慶市公安局大渡口區分局食藥環支隊副支隊長 舒雷杰:穿著那種燃氣公司工作服,冒充維修檢修人員,入戶對那個居民進行所謂檢修,對燃氣灶的一個檢修,來對他自帶的燃氣灶進行兜售。
調查發現,趙某及其同伙還以家電下鄉、政策補貼、價格優惠等幌子,誘導村民以每臺200到300元的價格,購買所謂的指定品牌產品。
給趙某提供假冒燃氣灶的曾某,是廣東省中山市一造假窩點的老板。在確定整個生產、銷售網絡后,警方日前在重慶、四川和廣東等地對這個販賣假冒燃氣灶的團伙進行了統一收網。
重慶市公安局打假總隊副總隊長 陶建東:抓獲了犯罪嫌疑人21名,搗毀了生產、儲存、銷售的窩點11處,現場查扣了各類的假冒商標、標識及包材55000余套,整個案件涉案金額1000多萬元。
曾某的造假窩點設在一500平米左右的出租房內,生產設備極其簡陋。
曾某告訴記者,他原本做廢舊回收,2022年底才開始轉行倒賣家用燃氣灶。隨著訂單的增加,就著手租賃廠房自己組裝燃氣灶。
為了賺取更多利潤,曾某充分利用從其他燃氣灶廠家回收來的廢舊包裝箱,裝置自己的產品,并冒充這些包裝箱上已經印刷好的品牌對外銷售。
能點火就出廠 劣質燃氣灶存重大安全隱患
為了降低生產成本,曾某組裝燃氣灶,唯一的檢測設備,是一個試火臺。
重慶市公安局大渡口區分局食藥環支隊民警 趙天燦:這就是下端的底殼開始,開始組裝,然后這整個一個簡單的工作臺就是他的生產線。這里有試火臺,就是接上他們的燃氣以后來測試,就達到一個目的,能不能點火。他只需要能點火就可以銷售,其他的不管。
只要能打著火就貼上合格標簽出廠銷售,其他國家強制標準規定的所有出廠檢驗項目都視而不見。警方查實,曾某組裝的燃氣灶,每臺成本僅幾十元,然后冒充好太太、歐派等品牌產品,以每臺100元左右的價格,批發給趙某等下線。
重慶市公安局大渡口區分局食藥環支隊副支隊長 舒雷杰:最后銷售人員銷售給老百姓消費者的價格就是200到300元不等。利潤是相當高的。
由于價格遠低于正常產品的市場價,曾某的產品銷路非常好。
重慶市公安局大渡口區分局食藥環支隊民警 劉川:曾某自從設廠以來,一共生產了一萬六七千臺左右的偽劣燃氣灶,一萬五千多臺全部流入消費者手里。
曾某組裝的燃氣灶,質量到底如何呢?重慶警方隨機抽取了14臺送往檢測機構進行檢測,結果顯示,這14臺樣品全都不合格。其中,熄火保護裝置項目不合格的原因令人尤感意外。
重慶市計量質量檢測研究院電氣中心 唐人杰:通常在燃氣灶上會看到兩個針,其中一個針,比如說這個就是一個電點火裝置,這個稍微凸出來一點就是熄火保護裝置。
檢測人員介紹,完整的熄火保護裝置,除了普通消費者能夠看見的感應針,還有安裝在灶頭下面看不見的導線和末端電磁閥兩個關鍵部件。在燃氣灶意外熄滅時,感應針采集的信號正是通過導線傳遞到電磁閥,使其在60秒內自動切斷燃氣,以防泄漏引發事故。但記者看到,當檢測人員模擬意外熄火60秒后,這臺樣品的燃氣流量計仍在走。
重慶市計量質量檢測研究院電氣中心 黃靖熙:說明它還在持續供氣,它泄漏到一定時間的話,可能會引起爆炸,或者是導致人中毒。
熄火保護裝置必須完整,才有可能起作用。而這臺燃氣灶熄火60秒后仍然泄漏燃氣,問題恰恰就是出在熄火保護裝置關鍵部件的缺失上。
重慶市計量質量檢測研究院電氣中心 唐人杰:這里我們可以看這個線只有一個頭,下面沒有正確的連接線,所以它起不到作用。
只有消費者看得見的感應針,而沒有導線和電磁閥。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這種假熄火保護裝置形同虛設,完全不起任何作用,而這樣的產品,曾某聯合下線趙某至少生產銷售了1300臺。

犯罪嫌疑人 曾某:那個熄保我們正常拿要11塊5一個閥體,如果不帶熄保的閥體,我們拿就是4塊8。
曾某交代,他雖然了解熄火保護裝置對使用者的安全至關重要,但為了省6元多的配件成本,賺取更多利潤,仍然和經銷商趙某等串通,銷售時混入假熄火保護裝置產品。目前曾某出售給消費者的15000多臺偽劣燃氣灶,到底有多少安裝的是假熄火保護裝置還不得而知。而為了保護消費者的生命財產安全,盡快召回這些偽劣產品,成為執法部門當務之急的一項任務。
為了省下幾塊錢,甚至連熄火保護裝置這樣的關鍵安全部件都偷工減料,消費者如果購買了這樣的偽劣燃氣灶,在燒水或煲湯時一旦不慎溢出把火澆滅,旁邊又無人看守,氣體就會繼續冒出,極有可能導致火災或煤氣中毒,或者導致爆燃,造成消費者燒傷甚至死亡。盡管有關執法部門加強了執法力度,但記者在采訪中發現,除了生產偽劣燃氣灶,平時我們生火做飯的液化石油氣也存在摻雜造假。
安徽省蚌埠市市場監管局接到一份群眾舉報,舉報懷遠縣河溜鎮永帥燃氣供應站和懷遠縣遇春液化氣充裝站實際經營者張某,長期在液化石油氣中添加二甲醚,牟取非法暴利。
液化石油氣中摻入二甲醚,會嚴重腐蝕鋼瓶密封圈膠,導致漏氣,產生火災、爆炸等嚴重安全隱患。接到舉報后,蚌埠市市場監管部門開始對張某在蚌埠市懷遠縣河溜鎮和常墳鎮經營的兩家液化氣充裝站進行調查。
安徽省蚌埠市市場監管綜合行政執法支隊 朱禮廣:對充裝的液化氣間隔時間進行抽樣送檢,結果在送檢的樣品里,發現了兩個批次的液化石油氣二甲醚組分超標。
在基本確定張某涉嫌違法添加二甲醚的事實后,蚌埠市市場監管部門與警方組成聯合專案組繼續調查。經過兩個多月的摸排,執法人員查清了張某位于安徽省五河縣、懷遠縣、鳳陽縣、固鎮縣以及淮南市等地30多個二級和三級分銷點。
安徽省蚌埠市公安局食藥環知犯罪偵查支隊 胡金峰:我們調派了80余名警力,兵分11組,對每個既定目標實施抓捕,我們在嫌疑人張某所進行的兩個加氣站,分別發現了摻有這個混合二甲醚的這個偽劣液化氣。
記者看到,在查處的其中一個站點,儲存罐中已經摻好等待銷售的偽劣液化石油氣還有30噸,大量剛從阜陽購買的成品二甲醚還沒來得及被摻入。而在另外一個站點,工作人員正在準備將50余噸二甲醚非法摻入液化石油氣。
這些即將賣到消費者手上的液化石油氣,隨后被抽樣送往權威機構進行檢測,結果顯示,送檢的11批次樣品二甲醚全都超標。
國家煤化工產品質量檢驗檢測中心(安徽)煤化部副部長 趙寒絮:正常情況下,二甲醚應該是一條平直的基線,但是這一批樣品檢測中,發現了二甲醚的特征峰,而且峰面積比較大,就說明二甲醚的含量非常高。
記者注意到,送檢樣品中,僅有一批次二甲醚含量低于10%,其余10批次二甲醚含量最多的高達81.24%,最少的也有16.51%。
警方查實,自2021年以來,犯罪嫌疑人張某生產銷售摻入二甲醚的液化石油氣涉案金額高達1400余萬元。
安徽省蚌埠市市場監管綜合行政執法支隊 朱禮廣:這種瓶裝液化氣,銷售市場主要在空巢老人、留守兒童居多的農村地區,就是天然氣沒有通到的地方,像老人、小孩自我防護能力又差,對安全保護意識弱,這都比正常的這個消費者,更容易受到危害、侵害。
記者了解到,犯罪嫌疑人張某的行為不僅違反《中華人民共和國產品質量法》,也觸犯了我國《刑法》規定的生產、銷售偽劣產品罪。
高利潤 難監管導致此類案件頻發
在執法部門重拳打擊此類犯罪的高壓態勢下,為何還有人會頂風作案。記者調查了解到,非法獲取暴利是張某在液化石油氣中添加二甲醚的根本目的。
安徽省蚌埠市市場監管綜合行政執法支隊 朱禮廣:通常情況下,二甲醚的價格是低于液化石油氣的價格正常的差價,長期來講,大部分的差價都會在1000塊錢左右,更高的時候甚至達到將近2000元。
每噸1000到2000元的差價,讓張某不僅有利可圖,還可利用價格優勢搶占甚至壟斷市場。
專業人士告訴記者,二甲醚本身為可燃氣體,添加到液化石油氣里后,普通消費者根本發現不了,即使是市場監管部門,查處起來難度也很大,這是張某敢于鋌而走險的另一原因。由于早有應對檢查的準備,在接到消費者舉報后的第一次查處中,市場監管人員從張某的液化氣充裝站提取了4個樣品,結果檢測全都合格。
安徽省蚌埠市市場監管綜合行政執法支隊 朱禮廣:你像河溜鎮液化氣充裝站,它有四個罐,就是每個罐之間它都會有一個這個連接,連接有開關,有很多種組合,就是說如果你技術上對這個罐的管閥的輸氣進氣分辨不清的話,很難發現, 比方說我指定一號罐的氣體要充裝的話,有可能會給你充出來還是二號罐的氣體,如果二號罐氣體放的是液化氣的話,你怎么抽,都抽不出來添加二甲醚的這樣一個氣體出來。
非法經營者具有較強規避監管的手段,無形中增加了執法監管的難度。
為了保護人民群眾的生命財產安全,這一涉及全國四個省份、審查起訴51人的涉嫌生產、銷售不合格液化石油氣大案,最終在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掛牌督辦下成功偵結。
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執法稽查局副局長 南軍:通過行刑銜接,對涉案的51名當事人全部審查起訴,并順藤摸瓜搗毀了一處新的非法添加二甲醚黑窩點,現場采取強制措施3人。
這位負責人介紹,燃氣產品不僅事關老百姓生命財產安全,也關系著社會穩定,因此市場監管總局從2023年8月專門部署開展了城鎮燃氣安全專項整治行動。
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執法稽查局副局長 南軍:切實強化燃氣安全監管執法責任落實。專項行動以來,全國共立案查處不合格燃氣用具案件6101件、非法添加二甲醚案件237件,移送司法機關54件。
偽劣燃氣灶不僅影響使用效果,還可能對人體健康和生命安全構成嚴重威脅,消費者切記不要貪圖便宜,在選購燃氣灶時要選擇符合國家標準的產品。而對于摻了二甲醚的液化氣,消費者確實很難識別,存在很大的安全隱患,更需要執法部門鐵拳出擊,從生產源頭加強監管。對于每個使用液化石油氣的家庭來說,燃氣產品質量關乎生命和幸福,也維系著社會的穩定和諧。監管難度的增大,無疑是擺在監管部門面前的一道考題,同時也對提升社會公眾防范和化解燃氣安全風險的意識和能力,提出了新的挑戰。
(原標題:每周質量報告丨冒充專業人員入戶檢修 實則兜售偽劣燃氣灶!究竟該如何防范)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