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虛擬人停更潮波及AYAYI,AI都不是虛擬人的救命良藥?
作者 編輯|高樂
自去年下半年開始,許多曾經存在于元宇宙新聲視野中的超寫實虛擬人開始陸續停更,TA們大多都沒有留下告別的話語,在某次常規更新后,就突然失去了消息。
就像真人明星也會以各種方式離開觀眾視線,告別,并不是什么新鮮事:據元宇宙新聲的不完全統計,僅進入每月數字虛擬人TOP10排行榜,可以視作具有一定影響力的虛擬人中,就有至少10位在2022年停止了更新。
而在近期,這樣的告別趨勢開始“滲透”到曾經熱度頗高的頭部虛擬人當中——AYAYI就是首當其沖的一位。

1 小翻車 背后是大問題
之所以用“滲透”一詞,是因為嚴格意義上講AYAYI并沒有完全停止內容更新:
進入2024年以來,當前的主流社交媒體中AYAYI僅在小紅書發布了幾條內容,但不論是質量還是影響力都大不如前,且不說圖片AI生成的痕跡越來越明顯,在基本的內容把關上也出現了問題。
3月8日婦女節內容更新的內容中,團隊直接將某人氣游戲角色圖片換頭成AYAYI,這樣疑似“蹭熱度”的迷惑操作自然在評論區引起了眾多該游戲玩家的不滿。

除了將火力對準團隊疑似未經授權使用游戲官圖外,玩家的許多攻擊還指向AI繪畫并無靈魂以及PS換頭并不算cos等等。
雖然坦白來講,這并不是一次負面影響多大的爭議事件(畢竟自身的熱度已然不高),但看到這樣一位初出道時光芒萬丈的虛擬人,在后元宇宙時代因為內容翻車被攻擊順帶還拉AI繪畫再度被嘲,總有一種物是“人”非的滄桑感。
而當我們回看AYAYI從出道爆紅到影響力漸衰再到翻車都無人問津的這三年,似乎能發現,命運饋贈虛擬人的禮物,也會在暗中標好價格。
2021年7月,AYAYI在小紅書上以一張證件照迅速走紅,一夜之間獲得了近4萬新粉絲,其首篇貼子就獲得了224萬的閱讀量和超過9.3萬的喜歡。
這樣的熱度還激發了一系列二次創作,包括仿妝、繪畫和光影攝影等,頗有一種開啟元宇宙發展新篇的架勢。

這是無數關于AYAYI的通稿中都不會錯過的亮點,但不太有人關注的是,在出道后三年的當下AYAYI小紅書粉絲為12萬,累計獲贊為32.3萬——也就是說僅官宣出道的貼子就為AYAYI帶來了近三分之一的粉絲與點贊。
這當然并不是一個嚴謹的算法,但出道三年歸來仍是出道貼熱度最高,已經能說明很多問題。
運營是否有長線規劃?為什么沒能將最初的熱度延續?內容是否能始終刺激到粉絲?為什么關注者并沒有真正變成粉絲?
這是關于AYAYI的疑問,也是關于整個超寫實虛擬人行業的疑問,只是作為擁有優質團隊作為背后支撐的虛擬人,AYAYI本不應該按這樣的劇本發展。
2 好團隊 卻難敵壞情況
成立于2020年10月的燃麥科技,是國內頭部專注于開發元宇宙內容ip和數字資產運營管理的公司,團隊擁有潮流IP和動漫內容開發的背景。
其創始人Nicky Yu,憑借多年的影視制作和動漫創作經驗,帶領團隊使用電影制作方法,從角色腳本、手繪草圖到市場調研,經過半年的努力最終打造出AYAYI這位高質量超寫實數字人。
從AYAYI開始,公司逐漸形成了數字人IP矩陣,锘亞Noah、若一Ro1yi和阿曜Ayo等虛擬人后輩在AYAYI取得成功后相繼出道。

同時幾位虛擬人在出道初期,借助燃麥科技資源調動與運營的能力都在短時間內成為了社交媒體上的熱門話題——這也是燃麥科技一直以來相較于純技術團隊制作的虛擬人的優勢所在,這樣的路徑確實也在一段時間內取得了不錯的效果。
作為其中的“大姐大”,AYAYI更是在虛擬人一向難以突破的變現領域有著不少斬獲。
2022年5月,AYAYI聯動美瞳品牌moody進行營銷,由AYAYI擔任設計師設計首個元宇宙系列彩瞳“超瞳”,同時還為每個主題的新瞳片設計對應NFT,在媒體報道中,此次營銷活動最終獲得總互動量395 萬,帶動銷售額近100萬。
2022年10月,阿里媽媽·雙 11 王牌新品計劃與AYAYI帶來了首個全民共創沉浸數字藝術展《數字花園俱樂部》,AYAYI作為策展人向大眾科普數字藝術作品。
2023年5月,AYAYI聯動戴森,與超模儲鎰恬合作推出廣告片宣傳Supersonic吹風機,后續AYAYI還空降上海了TX淮海 @DysonHair 戴森美發體驗中心,與訪客同框互動,合影留念。

而這并不是AYAYI的全部商務合作,可以說在“吸金”上,AYAYI有著與影響力基本匹配的能力,或是正是這樣的“能力”讓她在燃麥科技旗下虛擬人中成為堅持到最后的那位。
前面提到的锘亞Noah、若一Ro1yi和阿曜Ayo三位虛擬人,最后的一次微博更新各自停留在2023年8月、2022年12月與2022年11月,其中生命周期最短的阿曜Ayo從出道到停更只經歷了3個月的時間。
作為與AYAYI對標的男性虛擬人,锘亞Noah除了更新日常圖文外還會進行直播,可以說較之AYAYI在內容上有新的突破。但即便如此,锘亞Noah的影響力始終沒有達到AYAYI的量級——與AYAYI的幾次聯動并沒有改變其不溫不火的情況。
而另一位以虛擬音樂人定位出道的若一Ro1yi,僅推出了一首致敬NBA75周年的說唱音樂作品《若是英雄》后就再無音樂作品,大部分時間,若一Ro1yi都是在更新著與音樂相關的圖文日常。
更慘的是阿曜Ayo,這位虛擬人僅與網綜《這就是街舞》第五季進行了幾次聯動,節目的結束后他的更新也戛然而止——即便并沒有什么線索透露阿曜Ayo僅作為節目限定虛擬人而存在。

同樣停留在2022年底的,還有燃麥科技的融資歷程:在2021年6月數百萬人民幣的Pre-A輪、2022年數千萬人民幣的Pre-A+輪融資后,公司的最近一次融資是2022年12月BAI資本數千萬級美元的A輪融資。
而后,隨著虛擬人行業熱度的衰減,燃麥科技也開始轉型。
2023年,公司宣布打造AYAYI這一原生虛實品牌,開始探索服飾等實體產品領域,以期通過數字化交互體驗和資產認證等方式,引領新時代年輕人對全新生活方式的探索。
只是在AYAYI自身品牌力都不曾明朗當下,這樣的嘗試又能在多大程度上引領燃麥科技突圍呢?
3 是AYAYI的問題 也是行業的問題
去年,Nicky Yu在媒體的采訪中曾表示:“我們的賽道就是要放在最想要聚焦的領域,更多地往AIGC和虛實相生方向去走。”
而如今,AIGC的突破性發展已經持續了一年多的時間,AYAYI卻并沒有如在元宇宙中初次登產般成為新興領域的代表人物。
曾經AI與超寫實虛擬人的結合甚至被視為元宇宙救命稻草,但現階段包括AYAYI在內的頭部超寫實虛擬人應用AI的程度卻只能說乏善可陳,僅停留在AI生圖或者內容上“蹭”AI的層次。

坦率地講,在3D建模等不構成主要阻礙的當下,目前虛擬人發展面臨的社群建設與粉絲文化匱乏、文化與情感共鳴的缺失其實都可以借助AI在一定程度上解決。
首先是忽視社群建設與粉絲文化的匱乏:在虛擬人領域,其實一直不缺乏頗受歡迎的存在,前有洛天依,后有A-SOUL、星瞳,成功的虛擬人往往都擁有強大的粉絲基礎和活躍的社群文化。
如果僅僅專注于內容制作,忽視社群建設和粉絲文化的培養,就難以形成良好的粉絲互動和口碑傳播。粉絲的參與和創作是虛擬人持續活躍的重要動力,缺乏這種動力,虛擬人的影響力只會逐漸減弱。
而當前的AI技術,已經可以通過數據分析來深入理解粉絲的行為和偏好,從而制定更有效的社群互動和粉絲培養策略。同時,AI驅動的虛擬人也已經可以實現個性化的粉絲互動,比如自動回復粉絲評論、推送粉絲感興趣的內容等,從而增強粉絲的參與感和歸屬感。
當然,粉絲的積累離不開虛擬人帶來的文化與情感共鳴,而這同樣是當下超寫實虛擬人的普遍短板。

而在解決這一短板上,AI同樣大有可為:利用AI分析大量文學作品、影視劇等文化產品,學習其中的情感表達和故事敘述技巧,可以幫助虛擬人創作出更具吸引力和感染力的內容。同時,AI還能根據不同文化背景和地域特色定制化內容,增加用戶的共鳴和認同感。
當然這只是元宇宙新聲的一點點腦洞,在這里也并不是要唱衰什么,畢竟這是全行業面臨的問題,而問題的出現與解決總是需要過程,同時新的挑戰也會不斷出現。
好消息是,元宇宙洗禮后超寫實虛擬人已經在外觀上取得質變,而在AI快速發展的當下,AI為虛擬人帶來的改變也在積累著量變——AYAYI是如此,其他依然在努力為行業探索著的虛擬人們亦是如此。
也許在不遠的將來,虛擬人就不再僅僅是一個虛擬的面孔,而是真正成為一個有血有肉的數字伙伴。而那些已經停更的虛擬人們作出的或成功或失敗的探索,則會成為下一代虛擬人前進過程中不可或缺的原始數據。
這樣一看,那些被拍在沙灘上的前輩們,似乎也獲得了新的生命。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并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