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魚能上天”不是謠傳
壽司都愛吃吧?拋開食材不論,單看制作方式就有不老少種,卷壽司、押壽司、握壽司……握壽司里面有個分支——軍艦卷,外形酷似軍艦,做起來也不難,拿三厘米見寬的海苔條兒纏在兩厘米見高的飯團墩兒上,然后再在海苔和飯團形成的“洼地”里填上各色食材……

圖片來源:pexels.com
然而,壽司并不是今兒的主角。主角是誰呢?來看軍艦卷上填的料——一種海洋生物的卵,極小,大概齊跟小米那么大,圓的,晶瑩剔透,放嘴里就在齒間破裂開來……一般日料店里宣傳都說是蟹籽,但有些基本跟螃蟹沒啥關系,而是用多春魚籽或者染過色的飛魚卵“人工造假”而來的。

被飛魚卵裹挾的椰子樹葉,這色兒看著屬實不大美味
圖片來源:紀錄片《生命》
所以,今兒的主角就是魚籽的主人——飛魚。
飛魚并不單指某一種魚,而是指頜針魚目飛魚科,一個非常龐大的家族,全球有7屬(飛魚屬、擬飛魚屬、真燕鰩屬、文燕鰩屬、擬燕鰩屬、燕鰩屬)約60種,我國有7屬35種。這么多屬種記起來挺費勁,您就知道飛魚科物種不管是哪個屬的,基本都身體修長,短吻,大眼,最大的一個特征就是胸鰭特長,特發達,跟小翅膀兒似的,能飛。

真燕鰩屬(Prognichthys Breder)真燕鰩(Prognichthys agoo)
圖片來源:《中國海洋魚類》上卷

擬燕鰩屬(Cheilopogon Lowe)點鰭擬燕鰩(Cheilopogon spilopterus)
圖片來源:《中國海洋魚類》上卷

燕鰩屬(Cypselurus Swainson)花鰭燕鰩(Cypselurus poecilopterus)
圖片來源:《中國海洋魚類》上卷

飛魚的胸鰭雖大,卻并不會像鳥的翅膀一樣拍打,所以,我們所看到的飛魚出水無非是滑翔而已。每次“上天”,他們都會將胸鰭與腹鰭緊貼在身體兩側,然后以較小的角度躍出水面,尾鰭則左右急劇擺動助力起飛,頻率大概50次/秒,等到身體離開水面,飛魚馬上會張開寬大的胸鰭,迎風滑翔,借著風力飛個一百米開外都不在話下。

你以為我樂意飛呢?那不因為水里有敵人么?

水里有難,咱上天!就跟大自然死磕了!

也是萬萬沒想到……真·天敵……
能飛上天的魚其實咱老祖宗早就記載過,它就是文鰩魚。
《山海經·西山經》:“又西百八十里,曰泰器之山。觀水出焉,西流注于流沙。是多文鰩魚,狀如鯉魚,魚身而鳥翼,蒼文而白首赤喙,常行西海,游于東海,以夜飛。其音如鸞雞,其味酸甘,食之已狂,見則天下大穰。”

文鰩魚
圖片來源:蔣應鎬(明) 《山海經(圖繪全像)》
您看看,老祖宗不光筆頭兒記載過飛魚,還親身實踐品嘗過,飛魚能吃且味道不錯,酸甜兒,吃了還治癲狂病。要說最生動且圖(huà)文(fēng)并(qīng)茂(qí)的記載當屬清康熙年間聶璜的《海錯圖》,不光有文字詳述各種海生物的特征,還對應有手繪圖譜。
《海錯圖》里一共記錄了兩種能飛的魚,一為文鰩魚,一為鵝毛魚。

聶璜以為的文鰩魚
圖片來源:聶璜(清) 《海錯圖》
聶璜用畫筆描繪的文鰩魚紅了吧唧兒,腦瓜帶刺兒,考慮到聶老師當年是在福建某菜市場觀察到的這種魚,所以它極有可能是分布于我國東海以及南海一帶的“單棘豹魴鮄”。

單棘豹魴鮄(Dactyloptena peterseni)
圖片來源:《中國海洋魚類》中卷
這家伙確實胸鰭挺大,張開之后呈扇形,好像蚌殼,但由于全身長滿堅硬的鱗甲,游速又慢,所以屬實是不會飛,那大大的胸鰭只是為了方便他們貼在海底游動時保持平衡的。

飛魚那小子能飛技能傍身,結果讓鳥吃
姆們還是踏踏實實魚翔淺底
至于鵝毛魚,聶璜壓根兒沒親眼見到過,只是在文獻里看過,后來又聽過他人的口述,然而他自始至終都不相信鵝毛魚能飛,因為他覺得鵝毛魚的胸鰭太小了,畢竟聶老師一直堅信宋代羅愿《爾雅翼》中寫到的:“文鰩魚出南海,大者長尺許,有翅與尾齊;一名飛魚,群飛海上。”聽聽,翅與尾齊,鵝毛魚這點兒小翅膀,怎么能飛呢?然而尷尬的是,在他看來不起眼兒的鵝毛魚還真就是如今的飛魚,也就是傳說中的文鰩魚。

聶璜筆下的鵝毛魚:別以為你以為的就是你以為的……
圖片來源:聶璜(清) 《海錯圖》
行了,邊兒上這位說了,今兒這篇兒開頭兒拐八個彎兒從壽司說到魚籽,之后又來一全本兒的《動物世界》,文物呢?
來,往這邊兒瞅。

清康熙 素三彩海八怪紋觀音瓶 觀復博物館藏
瓶身上這雙鰭張開的魚就是咱剛才碎碎念的文鰩魚,繞著瓶子捋一圈兒,應龍、麒麟、鰲魚……各種長相輕奇的異獸跟海里頭翻騰。
海八怪紋又叫海獸魚濤紋,永樂首創,宣德盛行,它的出現大概齊跟永樂時組織鄭和下西洋有點兒關系,但證據不足,再往前倒,也就是明代之前,耳熟能詳的海獸紋器物當屬唐代著名的海獸葡萄紋鏡。

唐代 海獸葡萄紋鏡 故宮博物院藏
仔細瞅瞅,海獸葡萄鏡上的海獸并不是海洋生物,而是幾只靈動的獅子,李德裕《花木記》中有云:“以海為名者悉從海外來,如海棠之類是也”,那么,舉一反三,獅子原產自西亞和非洲,漢代時由月氏(今阿富汗)作為朝貢禮物傳入我國,海外來的,所以當時稱為海獸。

唐代 海獸葡萄紋鏡局部 故宮博物院藏
又扯遠了,再回到咱們這件觀音瓶,文鰩魚,《山海經》里怎么說來的?“見則天下大穰”,意思是凡是有文鰩魚出現的地兒都能喜獲豐收,本著“圖必有意,意必吉祥”的原則,這么有吉祥寓意的小魚兒還不趕緊給畫瓶子上?
其實,海八怪這個組合整體來說都是祈求四海安平,風調雨順的。
比如這長著倆翅膀的應龍,《山海經》中有云:“大荒東北隅中,有山名曰兇犁土丘。應龍處南極,殺蚩尤與夸父,不得復上,故下數旱,旱而為應龍之狀,乃得大雨。”

清康熙 素三彩海八怪紋觀音瓶局部 觀復博物館藏
這麒麟就更不用說了,瑞獸之一,含仁懷義,它的出現代表國有明君在位。

清康熙 素三彩海八怪紋觀音瓶局部 觀復博物館藏
瓶口下方蹲伏的這只異獸全身鱗甲,背后有刺,四爪蹬踏于浪花之間,看著像《山海經》里面說到的龍魚。《山海經·海外西經》中記載“龍魚陵居在其北,狀如鯉。一曰鰕。即有神圣乘此以行九野。”根據《爾雅》中的解釋,鰕是一種海中的水生動物,有四只腳,體長可達兩丈有余,胡子有數尺之長。是不是挺像這家伙的,至于寓意,連天神都乘其遨游九野,還不夠吉祥么?

清康熙 素三彩海八怪紋觀音瓶局部 觀復博物館藏
麒麟跟魚龍中間兒夾著的,后屁股墜著個螺殼的龍符合明代陸容《菽園雜記·古儲器物異名》中“其形如螺螄……”的描述,為椒圖,能鎮守妖邪,象征安全。

清康熙 素三彩海八怪紋觀音瓶局部 觀復博物館藏
最后再嘮叨幾句,老祖宗在各種器物上描繪的這些紋飾圖得就是個吉祥寓意,但在科學技術日新月異發展的今天,飛魚……這位說,能吃,沒毛病,是能吃,但是如今飛魚的價值可不僅限于食用。
2011年,麻省理工學院研究團隊研制出一款仿生飛魚兩棲飛行器。這是第一款有實驗數據支撐的仿生飛魚飛行器。它既可以在水下游動,又可以跨越水面沖入空中滑翔。

圖片來源:《科技導報》
2019年6月,同濟大學航空與力學學院學生在該院教授沈海軍指導下,研制出了一架仿生飛魚無人機,并成功試飛。

圖片來源:《中國科學報》
正所謂“鷹擊長空,魚翔淺底”,這不按套路出牌的小小飛魚,從古代“見則天下大穰”的祥瑞,到器物上“意必吉祥”的紋飾,再到科技感爆棚的飛行器,轉過頭再看看咱們這件海八怪瓶上的文鰩魚,您心里是什么感受呢?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并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