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內耗”為何成熱詞?華東師大探索數智技術護航學生心理健康
2月21日,華東師大思政教師們返校圍坐一堂,探討數智時代學生思政教育的各方問題,提前為新學期的到來做準備。

華東師范大學第36屆思想政治工作研討會“幸福研習”啟智潤心平行論壇現場。主辦方供圖
在華東師范大學第36屆思想政治工作研討會的一場心理健康相關分論壇上,光華書院專職輔導員杜源愷作專題發言,引發在場教師的強烈共鳴。他關注的是數智時代大學生精神內耗的表征、成因等問題。
“隨著‘治愈我的精神內耗’‘孔乙己文學’等內容在數智媒體中傳播,‘內耗’將現實的人的活動和其心理狀態聯系在一起并被廣泛討論,也成為了契合當代大學生內在表達的熱詞。”常年在學生工作一線的杜源愷觀察到,身處高速發展時代的大學生在數智化時代呈現出了 “雙面人生”,自我對抗、自我懷疑、自我沖突的矛盾性心理失調構成大學生內耗的心理表征。
他談到,比如“內卷焦慮”與“躺平頹喪”并存。一方面,學習的時空邊界被無限拓展,教育上的內卷與焦慮也愈發升級,典型表達包括“字數競賽”“分數膨脹”“低效投入”;另一方面,大學生中的“躺平頹喪”現象并不罕見。這樣典型的矛盾性還體現在“發瘋”式的“群體狂歡”和實質上的“個體孤獨”等方面。
隨后,從評價體系、技術、文化等角度,杜源愷對“精神內耗”的成因與破解之道進行了進一步的分析說明。
“其實,我們是不是可以,把大學生的內耗理解為一種‘冬藏’?”現場還有老師進一步討論道, “我們說大學生精神內耗,但同時,他們可能也在痛恨自己的內耗。所以這時,如果告訴他要這樣、不要那樣,是不是可能反而加劇他的內耗。如何引導學生發揮自我特長,找到人生定位,以應對同輩人的‘傾軋’,是我們要重點關注的。”
關于心理健康,分會場的探討仿佛在主會場得到了另一種回應。
華東師大黨委學(研)工部長趙健在主會場介紹到,事實上,華東師大正在探索“AI心靈對話”自助服務機制,完善心理診斷和心理健康教育的學材機制,幫助學生自主運用信息系統開展求助、預警干預等,為身心健康保駕護航。
此外,通過數字賦能,學校對教育對象即學生的情況還可實現更精準的把握。如運用學生專業學習、校園消費、活動參與等數據,可分析研究在校學生活動情況,描繪不同學生群體畫像,生成學業困難、經濟困難等智能預警,為有效防范突發事件提供靶向指導和參考,思政工作由此可化被動為主動;再如把握學生成長動態,開發學生數字化成長檔案平臺,圍繞學生雙創、社會實踐等內容,建立“發布、選課、評價、跟蹤”機制,可全景描述學生成長過程和素質養成,促進學生自我完善和全面發展。
華東師大介紹,這些都是學校“數智躍升計劃”的一部分。華東師大黨委書記梅兵表示,學生工作是學校數智躍升應用場景最廣、需求最迫切的重要戰線,要發揮“排頭兵”作用,以應用驅動變革,實現奮力一跳。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