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電池系統巨頭不賺錢,IPO只為補血?

作者/星空下的番茄
編輯/菠菜的星空
排版/星空下的秋葵
誰能想到,曾經紅極一時動力電池板塊,如今卻正在面對產能過剩的考驗。今年已經有多家知名電池廠宣布停產或破產,正常經營的動力電池企業數量不斷減少。

捷威動力停工停產 圖片來自網絡
但是盡管市場低迷,動力電池系統供應商冪源科技(全稱:冪源科技控股有限公司)還是選擇在此時(2023年12月8日)遞表港交所。作為動力電池系統領域的頭部企業,冪源科技雖然出貨量排名靠前,但是經營效果卻并不出色。而且從當下新能源企業的股價表現來看,也不是一個合適的上市時機。
在車企、資本等的合力下,市場對高端化、長續航能力的電動車需求逐漸被激發,這也使得冪源科技所擅長的小型電動汽車所用的動力電池逐漸走向夕陽,沒能順應市場潮流,導致冪源科技雖然站在大風口上,但也沒能賺到錢,同時在競爭激烈的市場里,再去追趕潮流不知能否成功。這些都是上市路上的重大不確定因素。
一、行業東風里,卻沒賺到錢
從《招股說明書》可以看到,冪源科技是一家集電動汽車電池系統設計、制造及銷售,提供儲能解決方案和電池管理系統的企業。其中動力電池系統產品在公司營收中的占比一直超過90%,并且公司主要供應磷酸鐵鋰類電池產品。

冪源科技主營業務模式 摘自《招股說明書》
根據弗若斯特沙利文報告,按照2022年出貨量來計算,冪源科技是中國乘用純電動汽車的第三大動力電池系統供應商,市場份額為9.6%,同時是中國A00級乘用純電動汽車的最大動力電池系統供貨商,占比達到26%。是當之無愧的A00級動力電池產品龍頭企業。
市場上,A00級的車型主要有奇瑞QQ、寶馬MINI、比亞迪F0、菲亞特500以及奧拓等,都是小排量小重量車型。
近年來隨著新能源汽車滲透率的持續走高,動力電池企業如寧德時代(300750)、中創新航(03931.HK)等賺得盆滿缽滿,但是冪源科技卻沒能吃到太多紅利。
《招股說明書》顯示,2020-2023年6月底(簡稱:報告期),冪源科技的營業收入分別為10.15億元、25.67億元、55.74億元和11.22億元,近3個完整財年,營收整體增長達到449.16%。但是在2023年上半年,營收急轉直下,同比下降53.94%。

近年來冪源科技經營業績情況 摘自《招股說明書》
同期其凈利潤分別為-0.89億元、-0.66億元、1.08億元和-0.04億元,報告期內竟然整體虧損0.51億元。
站在風口上,都沒正兒八經地吃上一口肉。
細細探究,最根本的原因出在公司的產品和整體業務結構上。A00級車型主要是小體積、低端車型,售價上相對便宜,整體續航性能、加速性能等都不高,而目前成車廠為了能夠利益最大化,在努力影響著人們的消費習慣,引導消費者購買續航好,體積大,最重要的是價格高的車型。小型車輛市場份額逐步被擠壓已是不爭的事實。
根據汽車工業協會公布的數據可以看到,2023年1-10月,各種級別的新能源汽車銷量同比都有不同程度的增長,只有A00級汽車的銷量同比下滑54.6%。

中汽協A00級汽車銷量情況 摘自中國汽車工業協會官網
在如此市場下,與冪源科技合作的小型車車企如五菱、江淮汽車等紛紛進行業務轉型或者砍單。冪源科技只能算是賺了個吆喝卻沒賺到錢。
而偏偏禍不單行,作為努力出海的一員,冪源科技的海外業務也面臨著不小的風險。2023年上半年,冪源科技在印度的業務營收占比達到21.9%。
但是國內諸多企業在印度展業時都吃過“悶虧”,冪源科技也是。
《招股說明書》中提到,在2023年9月,印度稅務情報局以涉嫌虛假申報,錯誤申請優惠稅率為由對冪源科技的一批次產品進行了扣押。直到10月份,冪源科技承諾將支付印度當局可能判定的關稅、罰款或處罰,并簽訂了6.1億印度盧比(約合5230萬元人民幣)的保證金協議,同時提供4.12億印度盧比(約合3530萬元人民幣)的銀行擔保后,被扣留的鋰離子電池電芯才獲得暫時放行。
印度雖然市場容量大,但是對外國企業的不友好態度長期存在,眾多國內企業都曾在印度有過翻船經歷。持續存在的國別風險和政治風險,讓冪源科技的印度業務充滿了不確定性。
不過,雖然這幾年業務上賺錢不行,但是靠著行業整體的東風,這些年冪源科技在一級市場上的融資卻一點不含糊。
二、有2300萬資金來路不明
從創立以來,冪源科技受到了多家國內國際資本的青睞,在A-F輪融資中,獲得了超過1.45億美元的融資資金,軟銀中國資本、三星風投、上汽等都為其慷慨解囊。

冪源科技各輪融資后的估值情況 摘自《招股說明書》
當然隨著融資的一路進行,公司整體的估值也是水漲船高,從最初的0.3億美元飆升至6.98億美元,估值增長22.27倍。
然而,根據《招股說明書》了解到,在冪源科技的第E輪和F輪融資過程中,存在著通過第三方付款人向公司支付投資款的情況。由于股東周鵬和Mahayana手上沒有足夠的境外美元,所以找了一個中介A向其代付款項,而中介A又找了一個中介B,最終中介B找了4名不相干的人來代周鵬和Mahayana付款,這筆代付款項合計為350萬美元,折合人民幣超過2300萬元。但是卻無法聯系上這4名付款人員,這筆資金的最終來源確實無法知曉。
不過在《招股說明書》中也說到,截至2023年6月末,Mahayana及周鵬已結清了的相關款項。
在上市審查過程中,股東出資的資金來源合理合法性也是審查的一方面,同時也是公司合規性建設的重要一環。出現2300萬元的股權資金來路不明,會打擊投資者對公司的信心和認可度。
不過對當前的冪源科技來講,業務轉型才是生死攸關的大事。
三、轉型之路在何方?
2022年上半年,冪源科技中國市場的動力電池系統的平均售價為1.12萬元,而到2023年上半年,售價則降至了8014元,降幅達到28.45%。售價下降趨勢非常明顯。
同時,在2023年,冪源科技的一個重要客戶將業務策略從A00級電動汽車調整為更多專注于新A0級BEV乘用車市場。
冪源科技也意識到了轉型的重要性和迫切性。由《招股說明書》可知,此次冪源科技計劃用一部分募集來的資金開發BEST、MUST等動力電池系統技術平臺。而BEST可應用在三元圓柱電芯生產上,而三元正極的能量密度更高,被廣泛應用于中高端車型中。
只不過轉型之路談何容易。
一方面,目前國內大型電池生產商和中高端車型的成車廠早已被市場上的其他玩家鎖定,并建立了穩定的業務關系,定制化趨勢越強,上下游之間的合作關系越穩定,這條鏈上的企業就捆綁得越來越深。不管是在現有鏈上替換掉競爭對手還是自身去構建新的鏈條都不容易。
另一方面,電池系統與電芯之間的匹配測試需要很長時間,而電池在車輛上的使用測試又需要很長時間。
如此之下,就算付出加倍的努力,冪源科技也總會慢人兩步。而在已經出現產能過剩的新能源行業里,在各環節產能沒有完全出清之前,競爭只會越來越激烈,留給冪源科技喘息的時間并不多。
注:本文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股市有風險,入市需謹慎。沒有買賣就沒有傷害。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并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