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熙河開邊,北宋最后一次回光返照,也吹響了北宋滅亡的號角

編輯
北宋的將領
說起北宋王朝,大家第一印象就是弱,對外戰爭幾乎沒聽過宋軍打贏過。但歷史上北宋在滅亡前夕,純靠自己的能力,還真打贏過一場拓土戰爭,消滅了一個割據的吐蕃政權。王安石變法后,王韶經略河湟,擊敗了吐蕃唃廝啰,拓地千里,在一定程度上實現了斷西夏右臂的戰略意圖,為下一步攻擊西夏做好了準備。徽宗時,宋軍更是勇猛,一度打贏了對西夏的小規模戰役,可惜此時距靖康之難不足10年。王韶的熙河開邊可以說是北宋最后一次回光返照。
一、宋夏戰爭
1038年,定難軍節度使李元昊稱帝建國,宋仁宗派兵征討,經歷三川口、好水川、麟府、定川寨等多次大戰,宋軍全部戰敗,此后再無力進攻西夏。而西夏雖然戰勝了北宋,但其領土畢竟有限,只能乘勝議和,自此西夏脫離北宋,成了一個獨立國家,與北宋的大規模交戰也就此告寂。
但是,北宋并不甘心西北領土的淪陷,也擔心西夏的再度入侵,因此在西北方面,北宋采取了一系列動作,用來牽制西夏,最典型的就是聯合占據河湟的吐蕃唃廝啰部落,從南邊牽制西夏。

編輯
西夏鐵鷂子
二、宋朝和唃廝啰的恩怨
青海吐蕃是842年(時值晚唐)吐蕃王朝解體后定居青海的一支。吐蕃王朝解體后,各地的吐蕃政權相互攻伐,河湟地區陷入長時間的無序狀態。至11世紀初,河湟吐蕃逐漸走向統一。但是,吐蕃有“貴貴種”的傳統,這和后世蒙古喜歡擁立黃金家族的人當可汗是一個意思。最后河湟吐蕃找到了吐蕃王朝的一個直屬后裔欺南陵溫,把他立為首領。欺南陵溫之后改名唃廝啰,漢語意思是“佛子”。當然唃廝啰只是一個傀儡,權力皆掌握在權臣李立遵手中。李立遵憑借唃廝啰的旗幟,一度成為河湟霸主。這一切都引起了唃廝啰的不滿。

編輯
?
今天COS的吐蕃武士
至1032年利用宋軍打敗李立遵的機會,唃廝啰發動政變,鏟除李立遵,實現親政,之后遷都青唐城(今西寧)。為了感謝宋朝給他創造的機會,唃廝啰親政后秉持親宋方針,自南邊牽制西夏。1035年,李元昊攻打唃廝啰,西夏軍在湟水遭到吐蕃埋伏,死傷慘重,元昊無奈撤出河湟,但唃廝啰自身也付出了巨大代價,雙方算是打了個平手。不過,對夏戰爭為唃廝啰贏得了巨大聲望,“潘羅支舊部往歸唃廝啰,又得回紇種人數萬”,自此河湟的唃廝啰政權成了宋朝牽制西夏的重要力量。
唃廝啰死后,其繼承人基本遵循唃廝啰的方針,尊奉大宋,反對西夏。可至第三代首領阿里骨時期,他一反先祖政策,主動和西夏相國梁乙逋勾結,相約攻宋。1087年,雙方按約定出兵,阿里骨攻下洮州,西夏兵圍河州、定西。自此宋朝和唃廝啰政權進入齟齬階段,宋朝的聯蕃控夏策略宣告失敗。

編輯
?
北宋朝廷
三、熙河開邊
唃廝啰政權所占據的河湟地區,其地理位置在宋夏戰爭中有重要作用。1039年前后,宋軍對夏作戰接連失敗,宋朝西部邊防幾乎被摧毀。無奈之下,宋仁宗下詔讓唃廝啰從南邊出兵,唃廝啰趁西夏主力全在東部和宋軍交戰之際,突入夏境,牽制了西夏大量兵力,使得西夏不敢全力攻宋。
1070年,西夏梁乙逋也大舉攻宋,在慶州,宋軍五戰五敗,慶州幾乎不保。就在這一關鍵時刻,又是親宋的唃廝啰二代首領董氈攻擊西夏南部邊境,逼得西夏回防。神宗大喜,賞董氈“獎諭,并衣帶,鞍馬”。所以《宋史》中說“自元昊拒命以來,終不敢深入關中者,以唃廝啰等族不附,慮為后患也”。
但隨著唃廝啰政權對宋政策的轉向,宋軍西部邊防壓力大增。1068年,在西北采風的王韶經過長時間對西北地區的考察,向神宗獻上了《平戎三策》,其中最重要的一句話就是“欲取西夏,先復河湟”,以此來“絕西夏右臂”,使西夏腹背受敵。《平戎三策》有個三階段:第一階段,掃除唃廝啰政權外圍,就是熙河作戰;第二階段,進攻唃廝啰腹地,就是占據河湟地區;第三階段,穩固河湟后,自南邊和西邊共同對夏作戰,收復西北。王韶開疆拓土、振興國威、積極進步的發言,贏得王安石等變法派的好感。于是一個連科舉都沒考過的王韶,被特選為秦鳳路經略安撫司主簿,后來在王安石的運作下,王韶成了專門負責西北對藩事務之人。

北宋的官僚
1071年,王韶通過撬墻角、許諾利益的方式忽悠居住在隴右、天水一帶的吐蕃俞龍珂部12萬人歸附大宋。受俞龍珂部影響,甘肅一帶的吐蕃人盡皆歸附,北宋先后接納了約20萬吐蕃人,直接削弱了河湟唃廝啰的勢力。
削弱唃廝啰盟友后,1072年,北宋任王韶為通遠軍(今甘肅隴西)知軍,負責熙河作戰。7月,王韶自渭源(今甘肅渭源)出兵,征討周圍蠻族,一時間群蠻皆滅,宋軍收復了蠻族占據的武勝,設置鎮洮軍,后改名熙州(今甘肅臨洮)。
收復熙州后,王韶繼續招撫河湟吐蕃。至1073年,又一輪削弱吐蕃勢力后,王韶終于出兵收復河州(今甘肅臨夏),進而攻克宕州(今甘肅宕昌),岷州(今甘肅岷縣)吐蕃望風而降,宋軍直逼洮州(今甘肅臨潭)。在宋軍的強大威勢下,疊州(今甘肅迭部)、洮州的吐蕃人皆獻城投降。自1072年北宋正式出兵以來,歷時1年,王韶收復了熙、河、洮、岷、疊、宕六州,即所謂熙河之地。這是自安史之亂以來,中原王朝歷經300年后第一次收復熙河地區,徹底打通了宋軍通向唃廝啰腹地湟水的道路,完成了消滅唃廝啰政權的第一階段任務。這也是北宋建立以來,第一次在對異族的作戰中,如此大獲全勝。
1074年,王韶入朝,熙河地區復叛,在踏白城,宋軍大將景思立戰死,熙河地區險些再度淪陷。關鍵時刻王韶再入熙河平叛,擊潰了造反的吐蕃鬼章部主力,斬首7000余,焚燒吐蕃部落八千帳,重新穩定了熙河局勢。至此熙河才算安穩。

吐蕃兵
四、王韶的遺產
神宗死后,西夏借口神宗時期侵略西夏領土開始攻宋。北宋保守派為了抹殺王安石的功績,一度宣布放棄熙河之地,并歸還神宗時期收復的西夏領土。1086年,北宋放棄了神宗時收復的蘭州,交還神宗時從西夏手中收復的米脂、浮圖、葭蘆、安疆四地。但宋朝放棄上述地區后,西夏反而加緊攻宋,直接打了保守派的臉。1087年,保守派總后臺高太后去世,哲宗親政,恢復了新法。新黨上臺后,不滿保守派的棄地舉動,毅然進行了神宗時期的唃廝啰作戰。
1099年7月,新黨任命王愍為統軍,開始了史稱“元符河湟之役”的戰斗。憑借王韶奠定的熙河基礎,王愍自熙河出兵,進軍出奇順利,同年9月,宋軍就占領了唃廝啰首都西寧,宋朝的河湟作戰獲得完全勝利。

西寧圍城戰
但軍事上的勝利,并沒有安穩河湟人心,河湟地區小股吐蕃部落四處打游擊,雖然宋朝統制使王贍采取鐵血手段,卻依舊不能阻止吐蕃的反抗勢力。宋軍士氣大損,“將士氣奪,無敢復言戰”。宋朝被拖入了無休止的鎮壓與反抗循環中,浪費了大量精力。無奈之下,1110年,北宋放棄了西寧,將主力撤到河州,之后北宋冊封反抗勢力首領小隴拶為西平軍節度使,承認了他在河湟的地位。
文史君說
宋徽宗也算是有雄心抱負的帝王,北邊他想收復燕云十六州,西邊他想收復河湟之地。為了收復西北,宋軍先進行了河湟作戰。1103年,徽宗又派王韶之子王厚和童貫再征河湟,這次進軍持續一年,消耗了唃廝啰最后的力量,至1104年宋軍再占西寧,徹底消滅了這個自1032年唃廝啰親政后割據西北,持續72年的吐蕃政權。而小隴拶則投奔西夏,西夏出兵,宋徽宗被眼前的利益沖昏了頭腦,不顧黃河防線,調派黃河守軍入河湟增援。至1115年,宋軍在古骨龍城大敗西夏軍,河湟終于安穩下來。但由于持續作戰,宋朝國庫空空,黃河防線空虛,這一切都給此后金國南下侵宋提供了便利。隨著北宋的滅亡,宋朝歷經神宗、哲宗、徽宗三代收復的河湟也成了雞肋,攻占西夏的戰略自然也就此失敗。
參考文獻
羋一之:《唃廝啰與唃廝啰政權》,《青海藏學會論文選集》,1983 年。
吳天樨:《唃廝啰與河湟吐蕃》,《宋史研究論文集》1982 年。
馮瑞:《王韶<平戎策>及其經略熙河》,《蘭州大學學報》2002 年第1期。
(作者:浩然文史·紫橘)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并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




